花生、馬鈴薯、生薑、甘薯等地下害蟲,這樣防治,用一次管一季

2019-12-31     睢陽農科

花生、馬鈴薯、甘薯是我國栽培面積較大的經濟作物,栽培容易,產量高,效益好,深受農民朋友歡迎,成為許多農戶致富的首選項目。近幾年,由於小麥、玉米秸稈大量還田,造成地下害蟲發生嚴重,尤其是蠐螬,已經成為花生、馬鈴薯、甘薯等作物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地下害蟲,防治不力,常常造成嚴重危害,導致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蠐螬的危害特點

蠐螬是金龜子的成蟲,俗稱白地蠶、白土蠶、核桃蟲、老母蟲、糞蟲等,成蟲和幼蟲均可危害,幼蟲生活在地下,喜食剛播種的種子,幼苗的幼根、甘薯塊根和馬鈴薯塊莖,以及花生地下果實等地下部分,種子被害後,常造成種子不能發芽,造成種子發芽率降低,幼苗被害後,造成根系被害後,造成幼苗枯死,甘薯、馬鈴薯、花生地下塊根、塊莖被害後,失去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成蟲主要危害作物的葉片,發生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只剩葉脈,使葉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嚴重時導致植株枯死。


蠐螬的發生規律

蠐螬種類多,分布廣泛,是一種世界性地下害蟲。一般1年發生1代,或2年發生3代,以幼蟲在土壤中越冬,隨土壤溫度升降作季節性上下移動,當10厘米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至土表,危害作物的根莖,13~18℃時活動最盛;當溫度超過23℃以上時,幼蟲則往深土中移動,進行越夏,以土壤中的腐殖質或深層根係為食。當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範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危害甘薯、花生、馬鈴薯小麥等秋季作物。每年4~5月份和8~10月份是幼蟲的危害高峰期,4~5月份,主要危害幼苗,8~10份主要危害地下塊根、塊莖和果實。

蠐螬成蟲即金龜子,成蟲多在夏季羽化,白天躲在土壤縫隙處,晚上8~9時出來取食和交配。卵多產在作物根際周圍的土壤中或糞肥中。卵孵化後,低齡蠐螬,齧食作物的幼根,到了秋季,老熟幼蟲開始危害作物地下根莖、塊根、塊莖和地下果實,進入冬季,當外界溫度較低,便潛入深層土壤中越冬。


藥劑簡介

噻蟲嗪是第二代煙鹼類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防治譜廣,內吸性強,毒性低,穩定性好,持效期長,是目前使用範圍最廣,用量最多的一種殺蟲劑,不但用於噴霧防治蚜蟲、粉虱、飛虱、薊馬等多種刺吸式害蟲,還能用於土壤處理,防治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廣泛用於小麥、玉米、大豆、花生、馬鈴薯、生薑、大蒜、大蔥、甘薯等多種作物。


防治方法

蠐螬幼蟲主要生活在土壤中,藥劑防治是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土壤處理和拌種處理。

(1)土壤處理:在花生、馬鈴薯、甘薯、生薑等作物播種前,可用5%噻蟲嗪顆粒劑750~1000克/畝,拌腐熟有機肥15~30公斤,均勻撒施。噻蟲嗪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還具有很好的內吸傳導作用,在土壤中穩定性好,持效期長達80天以上,可有效預防蠐螬對種子和幼苗的危害。

(2)拌種處理:在花生、馬鈴薯、生薑等作物播種前,可用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500-665毫升/100千克種子比例進行拌種,將種衣劑均勻包裹在種子表面,更好地保護種子和幼苗不被蠐螬危害,持效期可達80天以上,基本上可確保整個生育期不受蠐螬危害,同時,還能兼治蚜蟲、根腐病、葉斑病、褐斑病等多種病蟲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農業實用技術,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睢陽農科服務圈」進行諮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3iPHHABjYh_GJGVEs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