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片
五香廟村地處遂樂路沿線,距離安居城區40公里、中興場鎮約3公里、遂資眉高速保石出口200米。遂樂路貫穿全村,交通便利。村建制調整後,五香廟村與夏家壩村合併,現全村幅員面積5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86人。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1戶489人,2019年全部退出貧困序列。2019年,村集體收入11.64萬元,解決村內230餘人(其中貧困戶80餘人)就業問題。
大事記
2014年,五香廟村被列為省級貧困村。
2015年,村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多方考察後,確定五香廟村產業模式以農旅結合為主,計劃用5年時間發展農業產業。
2017年,引進七彩菊作為村主導產業。
2018年,相繼引進企業8家、專業合作社4個,流轉土地1790餘畝,種植春見120畝、臘梅和梔子花180畝、金絲皇菊100畝、七彩菊500畝、黃姜40畝、藤椒350餘畝、愛媛橙20畝、仙人掌50畝、蓮藕230畝,水產養殖200畝。
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1戶489人全部退出貧困序列,村集體收入11.64萬元。
綠水青山的五香廟村
脫貧致富經
說起今年4月五香廟村的美景,村民袁素瓊至今記憶猶新:七彩菊開得鮮艷,蔓延整個山坡,優美風光吸引大量遊客來遊玩,讓村民賺足了鈔票,菊花茶銷量也節節攀高。「現在七彩菊過了花期,墨西哥仙人掌又進入收穫期,通過深加工,銷量已經達到2萬多盒,客戶都催著要這種綠色健康的食品。我們村的產業一年四季都沒有斷過。」五香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奇笑呵呵地向記者介紹。
就是這一片片葉、一朵朵花,讓昔日的貧困村蛻變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產業落戶小山村
村民日子有盼頭
「村裡主要的六個產業,都是『請』來的。」蔡奇告訴記者,之前村裡產業零零散散,基本沒有發展前景。
2017年,蔡奇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商量產業發展道路,先後前往成都、綿陽、江油等地考察。最後結合五香廟村實際,引進不僅有觀賞價值,還可以做成菊花茶,更好地拉長產業鏈的七彩菊。
在蔡奇多次去成都拜訪七彩菊業主後,業主被他的誠意感動,答應來村裡投資。
2018年7月,七彩菊、墨西哥仙人掌等產業陸續與五香廟村達成發展協議。丈量土地、規劃建設同步推進。蔡奇和駐村幹部易小林挽起袖子就開干,大熱天穿梭於雜草叢生的荒坡、扎人的玉米地,一塊地一塊地推進,一道溝一道溝治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解決道路和灌溉等難題,支持做大產業。
「雖說身體累,但大夥心裡甜。有了好產業,日子就有盼頭。「蔡奇說,他們的誠意和汗水,換來的是產業落地生根。自此, 五香廟村的產業源源不斷落地,形成了七彩菊、墨西哥仙人掌、川紅、金絲皇菊、雜柑、水產養殖等六大農業產業。從「石蛋」滿山到遊人如織,荒山綠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
採摘下來的五香廟村金絲皇菊
特色產業走出去
村民腰包鼓起來
引得來產業,還要留得住產業,讓產品走出去,老百姓的腰包才鼓得起來。
五香廟村最突出的優勢是交通,地處遂樂路沿線,距離中興鎮僅3公里。如何將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四川玉品雅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向雲輝找到了「突破口」。
在五香廟村入口處,墨西哥仙人掌長勢良好,不遠處是一個小型的墨西哥仙人掌加工基地。在這裡,仙人掌變成一袋袋食用仙人掌掛麵,成為安居特產,走俏川內市場。
村民在基地採摘仙人掌
「把加工廠設在種植基地,可以節約運輸成本。由於離遂資眉高速很近,極大方便了產品外運。」據介紹,目前食用仙人掌掛麵加工廠每年產量達200噸。隨著產品走出五香廟村,向雲輝在該村發展的信心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還計劃將現有產業作為農旅結合的基礎,讓遊客走進來、產業走出去,激發全村產業活力。
顧家掙錢兩不誤
村民家門口務工
「上個月我領了1000多元,跟上班掙工資的人一樣了。」袁素瓊一邊在仙人掌基地忙活,一邊告訴記者。
「像袁素瓊這樣通過在基地幹活脫貧的貧困戶還有許多。」蔡奇告訴記者, 村民在家門口掙錢,人均收入從四年前不足1800元增加到現在的7000元以上,日子越過越紅火。
五香廟村產業發展為全村帶來的最大改變之一就是村民在家門口務工。
「現在有100餘人在村裡的產業基地務工,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好處。」蔡奇說,隨著產業不斷發展, 老百姓不僅有務工收入,還可以拿產業分紅。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產業利潤的5%用於農戶分紅。
在五香廟村,一、二、三產業聯動,全產業鏈發展效益日益顯現,真正做到「綠了山坡、富了農民」。下一步,五香廟村還將實現多元化發展,讓五香廟村一年四季有花可賞、有景可看、有特產可買。
一片片葉、一朵朵花,正悄然改變著五香廟村村民的生活。
回鄉創業記
退役軍人扛「大旗」
當好產業發展帶頭人
「這茶是我們自己種的金絲皇菊烘晾出來的,你嘗嘗。」10月15日上午,「百名記者進百村」採訪團走進安居區中興鎮五香廟村。村兩委工作人員一邊給我們泡金絲皇菊花茶,一邊驕傲地介紹, 金絲皇菊是五香廟村種植的,村裡還建了烘乾廠,烘乾設備都很現代化。
村民在烘焙房烘焙菊花
「產業發展這麼快,全靠領導班子思路好。」在村民看來, 村兩委負責人蔡奇不僅發展產業思路寬,更是全村的致富帶頭人。
今年35歲的蔡奇是五香廟村人。2003年,蔡奇入伍,成為一名常年跑在川藏線上的「汽車兵」。2005年退役後,蔡奇在成都從事水產養殖,曾擔任乾坤集團乾興漁藥四川區域負責人。2017年,受中興鎮領導邀請,蔡奇放棄30餘萬元高額年薪,從成都回到村裡擔任村兩委負責人。4年的駐村工作,他出色完成了從「軍人」到「村幹部」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兵」,全身心投入到富民興村的發展大潮中。
「阻礙五香廟村群眾致富奔康的主要因素在於產業薄弱、因病因殘、缺乏技術、勞動力外流。」蔡奇分析後認為,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就要發展好村裡的特色產業。
「2017年,聽朋友說成都龍泉幸福梅林一家業主想轉移臘梅基地,我就趕過去進行了考察。」最終,蔡奇和該業主合作成立專業的臘梅合作社,共同在五香廟村發展臘梅等產業。如今,180畝的臘梅和梔子花長勢喜人、生機勃勃。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軍人退役不褪色,始終保持為人民服務本色。」 在蔡奇倡導下,五香廟村成立了退役軍人服務中心,15名退役軍人參與到全村的產業發展和建設中。
如今的五香廟村,已經形成了臘梅、梔子花、七彩菊、金絲皇菊、毛豆、墨西哥仙人掌等產業基地,並建成了烘乾房。該加工房由村集體經營,集採摘、烘乾、運輸、電商為一體,可烘乾鮮花、水果、中藥材、穀物等,為產品深加工提供了保障。下一步,蔡奇準備因地制宜發展新型產業,打造集採摘、親子游為一體的休閒體驗式農業,著力開發民宿、酒店、產業方面配套,真正把五香廟村建設成為「五香」飄散的高規格旅遊村。
百姓幸福事
67歲的「新農人」
10月15日上午,在五香廟村臘梅和梔子花基地,2萬株臘梅含苞待放。67歲的方第付正在指導工人除草。
自從2017年五香廟村多元化發展產業以來,方第付有了新身份。他不僅是五香廟村5組組長,還是臘梅梔子花基地的管理人。「每天早上,老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騎上電瓶車到基地轉轉。每天不跑幾趟基地,飯吃不香覺也睡不著。」看著方第付每天忙裡忙外,妻子補秀群既抱怨又心疼,「畢竟是67歲的人了,也該享受天倫之樂了嘛。」
67歲還能做「新農人」嗎?方第付肯定地說:「能!」方第付說,自己60歲之前主要從事泥瓦工等工作,現在農業產業化,在農村也很有奔頭,自己願意多學習,成為一名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人」。「全村一年用工量大約六七千人次,都是方第付一人安排管理。」說起方第付,村支書蔡奇連連稱讚。
方第付還是五香廟村烘乾房的管理員。今年4月,五香廟村股份經濟合作聯社烘乾房一期竣工投產。該加工房由村集體經營,主要烘乾鮮花、水果、中藥材、穀物等,而烘乾房內的管理以及智能化的機器設備,正是由方第付進行操作的。
「今年光濕花就烘乾了5萬公斤,乾花也有1萬多公斤。」方第付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已經過了烘乾季節,設備暫時停用,但他每天都會走進烘乾房看看。站在機器前的方第付,儼然是一個熟練的操作能手。
「這些設備技術含量都挺高,您是怎樣學會的?」在烘乾房,記者問方第付。方第付笑著說, 不會就學習,無論是村集體請專家來培訓技術,還是遇到任何操作難題,自己都會想方設法學通弄懂。「村裡好不容易有這個烘乾房,如果操作不當,帶來損失就不划算了。」
方第付說,隨著五香廟村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烘乾房也將擴大面積、增加設備。雖然自己60多歲了,每天還是會多學點多做點,趁著精力尚好,為村裡的發展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物訪談
以抓工業思路抓農業 提前謀劃產業興鎮
——訪安居區中興鎮黨委書記陳鵬
記者: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興鎮取得了哪些成效?
陳鵬:中興鎮共有5個貧困村,已經於2019年全面完成脫貧摘帽任務,782戶貧困戶2345人已全部脫貧。2014年以來,中興鎮基礎設施大幅改善,集體經濟得到壯大,住房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紮實推進。全鎮發展藤椒、尤力克檸檬、七彩菊、金絲皇菊、仙人掌、臘梅、梔子花、春見、優質蓮藕、小龍蝦、榨菜、川芎(中藥材)等特色產業3500餘畝。全鎮有專業合作社11家,入社社員2300餘人。
記者:以五香廟村為代表,中興鎮發展產業有哪些經驗?
陳鵬:五香廟村幹部有思路、招商有力度、服務有溫度。五香廟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8家企業、成立4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約1800畝,帶動村集體增收10餘萬元,解決村內230餘人就業問題,為中興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經驗。
一是在選擇產業上,多選擇見效快(最好是當年見效)、用工量大、抵抗風險力強的產業,如七彩菊、仙人掌、毛豆等,既提高耕地利用率,又讓老百姓有更多務工收入。二是完善配套設施,幫助企業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把所有中間環節利潤都留在村裡,讓企業主帶資金來、帶成品走。如五香廟村配套建設烘乾房、麵條加工廠,既幫助業主節約成本,又為群眾增加就業機會。三是政府採取「保姆式」服務,確定專人深入企業排憂解難(如用工、運輸等),同時幫助企業調解周邊群眾糾紛,著力打造愛商護商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安心發展。
記者:中興鎮如何結合鄉村振興,讓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陳鵬:中興鎮正謀劃將五香廟村成功模式進行複製並推廣,實施跨村聯動,帶動周邊村產業發展。當前,五香廟村與三聖廟村、堆子山村已經初步構建起跨村產業聯動模式,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隨著今年脫貧攻堅收官戰的打響,中興鎮將依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納入村級考核,以抓工業思路抓農業,加強產業配套,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鼓勵產業發展。中興鎮還將依託新修建環湖路,帶動環湖路沿線村發展。逐步在全鎮實現產業園模式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帶領全鎮人民增收致富。
來源:全媒體記者 曾曉梅 蔡志凌
編輯:王 瑞 林 敏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1oLtXUBdHeNs4oxIh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