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女星單身私生活曝光:真正的愛情,是等來的

2019-11-05     壹心理

壹心理主筆團 | 凌扶搖


2019 年堅持得最久的一件事是什麼?

朋友回答說:單身。

現在要談甜甜的戀愛,比高中時代難多了。

像我的好幾個朋友,一天到晚喊著 「想戀愛」「沒要求」。

騙誰呢,「沒要求」是最高的要求。

看韓劇,國產劇還是日劇,英美劇?
火鍋吃全紅湯還是鴛鴦?
生 1 個,生 2 個,生 5 個,還是丁克?
要是他爸像蘇大強,她哥像蘇明成該咋辦?

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超 2 億單身成年人,當中 92% 的人,一點也不喜歡單身。

誰都想等一個全方位三觀習慣相符的人,不用在戀愛里磨合、退讓、改變太多。

有人說,這是「誰都看不上,誰看我都嚇一跳」。

也許,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愛情病:自殺式單身。

不是不能戀愛,而是不想戀愛,親手用高標準卡住了丘比特的小脖子。

不主動擴展社交,不想認識新朋友,期待愛情卻又恐懼親密關係。

為什麼找一個「對的人」,那麼難?

今年爆款綜藝《我家那閨女》里的吳昕,就是典型的自殺式單身。

很多朋友說:「吳昕的生活仿佛我本人」。

沒有工作的時候,能躺著絕不站著,戴著頭部按摩儀,倒地就睡;

睡到自然醒,點個外賣邊吃邊追劇,泡腳敷面膜,找本書看;

偶爾也會叫上朋友來家裡吃飯,儘量減少出門的次數......

儘管吳昕爸爸日常催婚催得她也很焦慮,但她並不願意離開舒適區。

「30 歲前想結婚,30 歲後就不想了。」

吳昕對愛情不是期望,而是恐懼。

已經 36 歲的她,發現周圍的朋友基本都戀愛結婚,孩子都有了。

周圍沒有合適的人、她也不想隨便湊合,更不想做其他人感情生活的過渡品。

跟沈凌吃飯的時候,她自曝自己的戀愛史,每次談戀愛時間都很短,很少超過一年。

那時候,爸媽特反對她跟當時的男朋友一起。可能是年輕,吳昕較起了勁,差不多一年沒回家,就算在家附近,也非要住酒店。

但是倔強不是愛情的保鮮劑。性格不合、三觀不一、成長經歷差異......他們最終沒能走到最後。

更可怕的是,她還被前任盜了微博發親密合照,長期騷擾......

都說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可戀愛的風險那麼大,浪漫也變得危險。

戀愛里受的傷,讓本來就有些不自信的吳昕,越來越封閉,寧願把自己投身到工作里,畢竟工作多少會有回報。

「只有我自己過得更好,我才能遇見好的人。」

對愛情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缺乏信心;

面對社會壓力、家庭催婚,產生逆反心理;

比起戀愛,更在乎工作的成就感,害怕自己不優秀就不被愛......

這些理由鞏固了自殺式單身的信念。

很不幸,毒雞湯趁虛而入,脫單更難了。

為什麼,我們漸漸失去了愛的能力?

我猜,你可能相信了以下的毒雞湯。

1.「我一定要非常優秀,才值得被愛」。

這是日劇的慣用套路。

很多人也會認同:對啊,不優秀怎麼會有人愛呢?


我身材不好,他不會喜歡我;
我沒有顏值,不敢去追別人;
我各方面都那麼差,他愛我是不是謊話......

看出來了嗎?「不優秀」也是一種自卑。

這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

如果一個人學習成績不好,爸媽會嫌棄,老師同學會嘲笑,久而久之,「我不夠好,就跟美好的事情無關」這樣的觀念,就落地發芽。

就算大家都覺得他優秀,那種不自信的感覺還是會如形隨影,總覺得一切都是自己「不夠好」造成的,必須等自己優秀了,療愈往日創傷了,未來才能好起來。

真的沒必要。

郭曉東,《妻子浪漫旅行》里的鋼鐵直男。

不幹家務,不帶鑰匙,天天就靠老婆在家管理大小事務,對她的穿著指指點點,各種大男子主義令人窒息。

這樣的郭曉東是被慣出來的。當年他極度自卑,差點錯過程莉莎。

程莉莎一開始倒追他,他拒絕。再追,再甩。

郭曉東當時不出名,又窮,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麵。程莉莎呢?漂亮,出色,優秀。

他怕自己配不上她。

其實他愛程莉莎,愛得不得了。

但他就是慫,直到拿到了片酬,有點底氣了,他立即跑去借套西裝,一溜煙去買禮物找程莉莎表白:「我養你」。

程莉莎則說,根本就沒有介意過他自卑的那些點。反而曾因為他一次次的逃避,而差點想放棄。

你不必非常優秀,也值得被愛。

2.「我一定要找百分百契合的靈魂伴侶,才有美好愛情」。

靈魂伴侶這個概念,害慘無數人。

總有人覺得,好的愛情毫不費力,費力的愛情就是錯的愛情。

大錯特錯。

越是相信百分百契合的靈魂伴侶的存在,你就越難進入親密關係。

心理學家 C. Raymond Knee 提出過「愛情內隱理論」的概念。

人的 「內在愛情觀」 有兩種:命運型,成長型。

命運型的人,對未來伴侶的要求,比考試大綱還詳細——他讓我不滿意,就是他不配。

他們相信 「第一感覺」。

紀念日記得嗎?會跟其他女生聊很歡嗎?知道七夕送什麼禮物嗎?

這種微小的求生欲測試,決定著他們對關係的滿意度。

他們期望對方接納,包容全部,做自己肚子裡的蛔蟲,這對愛情關係是極具殺傷力的。

因為以後一有矛盾出現,就會相互責怪「我以為你懂我。」

3.「我害怕失去,會分手的戀愛乾脆不談」。

心理學家奧托·蘭克指出,在親密關係中人們有兩種恐懼:害怕被拋棄和害怕被吞沒。

想要做真實的自己,又害怕對方不喜歡,所以開始「飆演技」;

想和對方一直在一起,又怕失去自己,過度被影響。

但我想說,愛情的存在不是蓋棺定論。

尤其是分過手後,我開始明白,愛會被爭吵消耗,會被三觀拉扯,可能會移情別戀,還會無疾而終。

它會生病,也會死,但也可以被經營。

這是成長型愛情觀的態度:日久生情,相互磨合。

是不是靈魂伴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

我們不需要確認愛情的存在,才肯低頭進入關係。

也不用擔心這段愛情 「不夠好」,搞砸也沒有關係。

當我們撇清這三碗毒雞湯,會看到好的愛情,除了「幸福快樂」的外殼,內核是雙方為此而付出的努力。

與其一直等待「對的人」,不如,試著向前一步。

高曉松說,好的感情,就是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純良,誠懇,磊磊落落。

戀愛時,心會加速砰砰直跳。

會有想到他就忍不住傻笑的幸福感,會體驗到想小跑著沖向他、擁抱他的衝動。

很多人以為,愛情終會找上門的。

愛情不會導航,越等待,錯過的只會越多。

你要自己走出一小步,甩甩魚竿。

你不必成為社交達人,偶爾出去溜達就夠;你不需要減肥到 80 斤才配擁有愛情,但可以運動會友。

舒適區依然在,但這些小嘗試,會擴大社交圈,一不小心,愛情就會被逮到碗里來。

我們常以為,繼續等待能迎來靈魂伴侶,

可讓我們與愛情彼此錯過的,就是一等再等呀。

希望你們最後,都能享受愛情。

世界和我愛著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1hdO24BMH2_cNUg3j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