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五角星圖案是這樣畫出來的

2019-10-08     鳳凰藝術

原標題:距今5000年!最古老五角星圖案是如何畫出來的?

對於現代人,尤其是中國人來說,五角星是最熟悉的多邊形了,與此同時五角星在外國也是見慣不驚的圖形,現實生活中它的存在似乎也很平常。它可以莊嚴地出現在許多國家的國旗上,也可以很威嚴地出現在軍人們的軍服上,更會隨時閃爍在兒童們想像的天空上。

但是它究竟誕生於何時?據我國已知的考古資料顯示,我國最早的五角星圖形出現在距今已5000年歷史的良渚文化時期。這樣悠久的歷史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那麼古代的五角星圖案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件出自上海馬橋良渚文化204號墓的陶盤。從器物本身來說,這件陶盤出土時仰面朝天,和同時期的陶盤並無二致。

但當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它的底部時,驚訝地發現了它的底面居然刻畫著一個正五角星圖案。

據介紹,這是中國考古學家首次在史前文化遺址發現五角星。可以想像一下,古老的良渚人在他們的陶器上畫出了一個五角星,雖然這個五角星畫得並不十分標準,卻是一個近似的正五角星,五角中有四角非常勻稱,只有一個角稍長一點。其用五根直線成圖,已經可以看作是一個很規整的五角星了。

值得注意的是,五角星環繞在螺旋線中,是為了表示這是一個旋動的五角星。

斜線三角紋彩陶盆

河南汝州出土陶器上的六角紋

安徽含山凌家灘出土玉器上的八角紋

由彩陶的發現看,陶工較早畫出的幾何紋樣是點與線,成型的紋樣有折線和三角。角類紋樣中最早畫成的是三角(三邊形),後來也有四角(四邊形)、六角和八角,有時也有更多的角,但沒有見到獨立的五角,可見五角的繪製需要更高的技巧,或者說五角星還沒有被賦予特別的意義。

三角是角類圖形的基礎構圖,它可以很容易演化出四角、六角和八角,但卻不能變出五角。史前陶器上的圖案有三角,有多角,有六角和八角,玉器上也見到八角,卻沒有見到哪怕是並不標準的五角。

蔦蘿花

那麼,5000年的良渚人是如何繪製出這樣一個規整的五角星呢?目前,比較讓人信服的觀點認為「史前的五角星是史前工匠在花朵的啟發下畫出來的」。

自然界有一種花像極了五角星,稱為五角星花,雅名蔦蘿、游龍草、錦屏封,屬藤蔓攀緣植物,花近大紅色,也有一種為粉白色,俯視為一個很標準五角星樣式,已接近正五角星了。

河南三門峽廟底溝出土陶器上的五瓣花紋

紅山文化陶器上的五瓣花紋

雖然五角星的原型很有可能不一定與蔦蘿有關,但在自然界還有許多的五瓣花照樣可以啟發史前人的心智,譬如:梅花、雞蛋花、長春花、毛苿莉、夾竹桃、石竹、二色苿莉、夜來香、六月雪、九里香、三色堇、凌霄、旱金蓮等都屬五瓣花,對於生活中植被資源十分豐富的史前先民而言,這些花里見不著這個,一定可以見著那個。

其實在仰韶文化彩陶上是出現了五瓣花式圖案的,當然它們是以二方連續的手法繪成,還不能看作是獨立的五角星圖案,更不是正五角星圖案。紅山文化中也偶爾發現過五瓣花式彩陶,但也都不屬於正五角星構圖。

《伏羲女媧圖》局部

如果想要精確地畫出五角星,徒手不可能辦到,必須要藉助工具,比如有刻度的直尺和一支圓規。在漢畫上我們看到分執規矩的伏羲和女媧,而這兩件工具的結合可以輕鬆地畫出精確的五角星來。

出現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這個五角星,拖著長長的尾巴。面對數千年前的文物,我們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推斷古人是如何做得到的。當然這些旋線很有可能是先民制陶時隨手的一划罷了。

(圖片來源於視界傳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0_v3W4BMH2_cNUgfn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