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周瑜到底有多厲害?只需十年時間,便可超越曹操

2019-09-24     秦漢三國風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乃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之一,先是黃巾起義、董卓進京禍亂天下,隨後便是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赤壁一戰後魏蜀吳三國又形成了鼎立之勢。正所謂亂世才能出英雄,曹操的郭嘉、劉備的諸葛亮、孫權的周瑜都是在此時綻放的光芒,而在這三人中很多人都覺得周瑜是其中最弱的一個,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下面咱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真正的「美周郎」到底有多厲害。

輔孫策成江東基業

我們都知道孫堅死後,孫策便以傳國玉璽為交換條件向袁紹借了兵,隨後開始了統一江東、建立東吳的道路,此時周瑜便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當時孫策在周瑜的支持下,完全像「開掛」一般迅速攻占了丹陽郡,九江郡,廬江郡等江東六郡,攻城拔寨期間絲毫沒人能抵擋他兩人的鋒銳,由此開創了孫吳立國的基礎。而這時的周瑜才僅僅只有25歲,同時期的曹操都沒有周瑜取得的成就大,因此吳國之人都喜歡稱周瑜為「周郎」。然而在公元200年的時候孫策遇刺身亡,兩人攜手共創大業的步伐也到此為止了,不過6年之間(194年——200年跟隨孫策創業)能夠創下這番基業已經說明周瑜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

鏖赤壁定天下三分

官渡之戰、烏桓之戰後曹操完全統一了北方大地,由此便把目光瞄準了南方的劉備和孫權,在擊潰劉備占據荊州、江陵後,便給孫權寫信想乘勢一舉鯨吞江東。面對曹操的20萬人馬東吳非常的恐懼,在朝堂之上很多人都希望以投降換取曹操的「懷柔手段,」然而周瑜卻陳述投降曹操後的各種利弊,最終形成了以周瑜為主帥、聯合劉備抗曹的局面。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功勞大多都是諸葛亮的,比如: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等,然而這都是吳承恩先生自己杜撰的,赤壁之戰真正的大功臣唯有周郎一人。先是讓龐統假意投曹營獻上連環計,隨後有與黃蓋一起上演了苦肉計,最後趁著長江特有的天氣而火燒了赤壁,以五萬人馬戰勝了曹操20萬大軍,由此足以體現周瑜的王佐之資。

​然而周瑜雖然具有王佐之資,但是在赤壁一戰中了曹軍的毒箭,想要遠征益州的途中便毒發身亡了,由此三國「第一新星」便落下了,而此時的周瑜僅僅只有35歲。假如說周瑜當時沒有急功近利而是安心養傷(保證不死),最終能否幫助孫權完成對長江流域的統一呢?以作者的觀點來看著絕對是有可能的,甚至在10年之內都可以完成。為何這樣說呢?咱們可以來對比一下東吳與蜀漢的基礎條件。

眾所周知,劉備在川蜀建立的蜀漢政權僅僅只有「防守地利」的優勢,由於其被群山環抱所以無論交通、人口、財貨等方面都遠不及東吳長江流域的魚米之鄉。人口上蜀漢最昌盛的時期也僅僅只有180萬左右,而東吳的總人口卻在260萬人左右;蜀漢土地大多是山區,可耕種的土地是非常少的,所以無法支撐起長時間的戰爭,這才有了後來的夷陵之敗和北伐曹魏之敗,而東吳不僅僅是魚米之鄉,士農工商等各種社會職業尤為昌盛(與東南亞諸國都有貿易發生),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場長足的戰爭;在人才方面蜀漢雖然有諸葛亮、蔣琬等帥才,但是與東吳比起來就不知一提了,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均是三國有名的將領。

除此之外,劉備征伐益州的謀劃比周瑜還要落後幾年時間,當時劉備已經被「孫權和親計謀」軟禁在了東吳,而周瑜便已經開始謀劃「益州之旅。」假如說當時周瑜不是在討伐益州的路上而死,以東吳的經濟與物質基礎,再加上擊敗曹操之後兵鋒正盛,輕輕鬆鬆拿下益州、甚至整個川蜀之地並不難事,如此東吳的勢力便遍布整個長江流域,足以與北方的曹操形成「二分天下、抗衡之勢,」同時也便沒有了劉備的入川、益州稱帝等這麼多事情了。《三國志》作者陳壽是這樣描寫周瑜的:「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精於軍略,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從「多謀善斷,精於軍略,為人性度恢廓」這幾句話就足以體現其周郎此人的優秀程度,35歲取得的成就完敗同時期的曹操與劉備。

真實的周瑜到底有多厲害?只需十年時間,便可超越曹,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有自己觀點可的可以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wSSZG0BJleJMoPM4T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