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甲板安反艦飛彈,蘇聯獨愛的特殊設計:其實背後充滿了無奈

2019-11-25     軍迷哨所

說起蘇聯時期的海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估計和我一樣,「簡單粗暴」成了蘇聯海軍的代名詞。實際上,整個蘇聯的軍隊體系武器裝備中,幾乎都是這種現象。不僅僅戰鬥民族簡單粗暴,武器裝備亦是如此。冷戰時期,蘇聯為了追求武器裝備威力的最大化,各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武器裝備在這一時期誕生。說先進談不上,就是威力大,殺傷性強,足以撼動美國的霸權地位,威脅整個歐洲的安全。

特別是海軍,蘇聯時期的海軍,各種粗狂的武器裝備曾讓美國人畏懼三分。基洛夫級核動力戰鬥巡洋艦更是如此,動力使用核動力,噸位高達2.5萬噸,整個軍艦幾乎能放飛彈的地方都放飛彈,各式各樣和五花八門的武器,能塞就塞,威力越大越好,射程越遠越好,這就是蘇聯海軍的設計理念。以至於到了今天,基洛夫級核動力戰鬥巡洋艦依舊有著「武艦庫」的威名。大噸位,大航程,大量的反艦飛彈,使得基洛夫級核動力戰鬥巡洋艦足以單挑一支滿編的航母戰鬥群,美國海軍任何一支航母戰鬥群都不敢招惹。

蘇聯時期的航空母艦同樣是如此,實際上早期蘇聯設計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它們將其稱之為「重型載機巡洋艦」,從字面意思進行理解,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能夠搭載艦載機的巡洋艦。在蘇聯早期的航母上,幾乎每一個型號都安裝了大量的反艦飛彈,直到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也是如此。包括今天我們服役的遼寧艦,設計之初在甲板中間同樣安裝了大量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只不過最後被我們拆除,放棄了這種雞肋的設計。因為在今天的航母里,這樣的設計除了占地方,實際上並不能發揮多大的作戰效能。

「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上,蘇聯原計劃是在甲板上安裝12個「花崗岩」重型反艦飛彈的發射裝置,「花崗岩」反艦飛彈是冷戰時期威力最大的反艦飛彈,它的射程達到了550公里,可裝備750千克半穿甲高爆戰鬥部或500千噸TNT當量的核戰鬥部,最大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只需要一枚即可使一艘萬噸級巡洋艦喪失作戰能力,重創一艘10萬噸的航空母艦。所以在當時,這種另類的設計,使得「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同樣具備強大的反艦能力,不過時間證明,這種另類的設計對現代航空母艦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直到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蘇聯才摒棄了過去航母上必須加裝反艦飛彈和設計,然而很遺憾的是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最終並未實現就胎死腹中。

而蘇聯之所以喜歡在航母上安裝各種反艦飛彈,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通過艦上的反艦飛彈,為戰略武器作掩護。同美國海軍比艦載機作戰水平,蘇聯在這方面則要弱得多,這也體現出了蘇聯海軍時期航母發展的不足,只有通過這種另類的設計來進行彌補。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發展幾十年,之所以不走蘇聯的路子,其實誰都很清楚,航母是常規遠洋作戰的終極武器平台,只需要高航速、高防禦、超大的機庫就行了。它不需要擔任反艦和防空的能力,只需要保存一定的防空能力即可。因為它本身的作戰能力來自於艦載機,而不是自身。

到了今天時間各國擁有航母的國家同樣走這條路線,只有提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提高艦載機數量和作戰能力,提高艦載機的搭載能力以及優化內部空間,才能適應當今海軍的發展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w9orm4BMH2_cNUgBs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