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五月,萬物生長,草木繁盛,此時的竹子也迎來了一年中生長最快的時候。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竹子,古代文人墨客從不惜溢美之詞,古詩文當中也留下了大量詠竹的詩詞。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紮根碎岩中,飽經風吹雨打,卻仍堅持不懈、無所畏懼。
竹尤如此,人何以堪!在人生路上,總會有酸甜苦辣、風吹雨打,認準一個目標,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魄和風骨。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宋·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池塘長滿了青草,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雖然遭遇貶謫,蘇軾依然能夠笑對人生,在失意中尋找生活的樂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背多恨慢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這就是知足!
《卜運算元·竹里一枝梅》宋·向子諲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靜。疑是佳人日暮來,綽約風前影。新恨有誰知,往事何堪省。夢繞陽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竹林里的一枝梅花,經過雨水的沖洗顯得柔美可人,亭亭靜立。讓人懷疑這是美人在傍晚時綽約的身影。此時此景,心中的遺憾有誰知道呢?
人生總有遺憾,總會不完美。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多想想生活中好的一面,這就是知足。
《嚴鄭公宅同詠竹》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嫩綠的竹子還包著筍殼,新長的枝梢剛伸出牆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下來,竹影移過酒樽也覺得清涼。
能夠過這樣一種生活,體驗到這樣的一種美,也是一種幸福,只有知足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幸福。
《詠竹》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竹筍才生長出來,如小黃牛的牛角,蕨菜的嫩芽初長成,如嬰兒的拳頭。人們找尋野菜燒製成香噴噴的飯菜,能過上這種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的人,應當很知足吧!
《慈竹》宋·樂史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慈竹叢生,一叢可生數十桿,就像熱鬧、擁擠又溫馨的一大家子,所以又被稱為子母竹。幸福,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
不要只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卻把孝敬這件事擱淺,等到人生的某個時候,你會發現,上有老才是最幸福、最知足的事!
《竹》南北朝·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此竹不生庭院,不生宮闈,偏偏生於無人的荒野。高枝向上,聳入雲端。沒有人賞識它的高風亮節,自己抱著一顆堅貞之心。
是啊,人生只有一世,何必把寶貴的人生都用來取悅別人、為了別人而活呢?活在自己的內心中,活在知足里,才是真正的幸福。
《竹》宋·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生活中,不僅有茶米油鹽醬醋茶,還應該有詩與歌。
做一個品味高雅的人,不世俗,不勢利,堅守內心,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真正的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內心的安定與豐盈。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道德經》里講: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內心才更富有,生活才更幸福。知足,才能無憂;無憂,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在,才能快樂。
知足,是內心裡的從容和淡定,就像輕輕走過歲月,不染風塵。知足常樂,才能看見內心的豐盈燦爛,尋找到真實的自我。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足,便是幸福。願你做一個知足的人,享受幸福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