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男子左大腿突然變粗了一圈,醫生:遲點恐送命

2019-08-28   健康湖北

今日處暑

終於要和三伏天說再見啦

末伏: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按理說,立秋也過了一段時間

這天氣也該稍稍涼快一些

可是,直到8月20日

三伏的最後一天

湖北的高溫天氣絲毫不見減弱

全省共74縣市大於35℃

其中51縣市超過37℃

襄陽和鍾祥均為39.1℃

並列全省第一!



這樣的高溫天氣不僅容易引發高血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還可能誘發深靜脈血栓,產生生命危險。

男子一條腿,突然腫了一圈

幾天前,一位中年男子在朋友陪同下一瘸一拐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左腿幾乎不能動了,伴隨腫脹,疼痛,且明顯的看出左腿要比右腿粗許多。

左腿怎會突然一下「胖」這麼多呢?

一檢查,接診醫生說,幸虧來得早,不然恐怕有生命危險!



「怎麼可能,就是走路有點不利索,身體棒棒的怎會一下子有送命可能呢?」面對醫生嚴肅的忠告,包先生一臉驚詫,百般不解。

「在大馬路發發小廣告,居然有生命危險!」包先生滿面愁容對滿頭大汗趕到醫院的家人說。

原來,這段日子,他一直在忙著發小廣告,一整天都在路口站著。

烈日下,也顧不上喝水,後背的衣服是被汗浸濕了又曬乾,反反覆復,後背都有一層白白的鹽了。由於人體的水分都從汗液處理,導致尿液量明顯減少,整個白天也就一次小便。這其實就是人體重度缺水的一個信號。


但包先生並沒在意,「我也想休息下,飲飽水,但生怕去陰涼處休息會,某個客戶從眼前溜走,只想著待廣告紙發完後回去猛喝水。」

好不容易把手裡的廣告紙都發完準備回去的時候,覺得左腳很沉重,幾乎抬不起來。坐下來一檢查,發現左腳已經腫的都發紅了,趕緊告知朋友將其送到醫院。

檢查發現,竟是深靜脈血栓形成。

醫生表示,靜脈是回流血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就怕脫落。靜脈血是要回流到心臟的,一旦血栓脫落,很有可能阻塞肺動脈。



到時候患者會呼吸困難,咯血,嚴重的會窒息死亡,連搶救都來不及。而70%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在下肢形成深靜脈血栓。

高溫天氣存有這樣的危險的人不少

醫生介紹,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於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

血栓形成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三大因素。


「血栓形成後,除少數能自行消融或局限於發生部位外,大部分會擴散至整個肢體的深靜脈主幹,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多數會演變為血栓形成後遺症,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一些病人可能並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該疾病典型臨床表現往往是單側下肢(左下肢多見)出現腫脹、疼痛。

但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這是靜脈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醫生表示,一般情況下,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

比如一位50多歲計程車司機,平時愛好點煙酒又不怎麼愛運動。

為了避免老是找地方上廁所,耽誤生意,很少喝水,基本上在車裡一坐就是一整天。然而,他近來感覺小腿肚子又酸又疼,還有些腫,坐著難受站著也不舒服。回到家泡泡腳、揉揉腿想會好些,結果實在忍不住了,來醫院一檢查,診斷是下肢深靜脈血栓。


在臨床上,也能見到久站久坐一天,就可以形成深靜脈血栓的。

例如包先生由於天氣炎熱,出汗比較多,人體的水分丟失會比平常多不少卻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這樣會導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液就容易像果凍一樣凝結,深靜脈血栓於是就發生了。

雖然出伏了,但高溫天還會有。

醫生因此提醒:

在烈日下工作的群體,要補充充足的水分,讓血液稀釋;



久站久坐要趁隙適當活動,必要時穿著醫用彈力襪。

治療上基礎是抗凝治療,還會根據病情採取吸栓、溶栓等治療。


來源:浙醫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