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結節檢出率為啥越來越高?不抽煙的女士也長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2019-11-29     大醫本草堂

39歲的謝女士在體檢中發現肺部有一個直徑5毫米的小結節,雖然只有黃豆大小,可這個小結節卻讓謝女士吃不香睡不好。自己不吸煙怎麼會長肺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謝女士來到醫院就診,經進一步檢查不能排除早期肺癌。考慮到病灶非常小,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內科的張永生主任為她進行了中西醫調理。由於處理準確及時,謝女士的遠期療效預估很好。

像謝女士這樣沒有任何症狀,既不咳嗽也不胸痛,只是體檢發現的肺部結節,究竟該如何處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

肺部小結節真的是「來者不善」嗎?

空氣污染不斷加重,低劑量CT普及,近年來發現的肺部小結節患者越來越多。

張永生主任介紹,早期肺癌往往表現為肺部小結節,就像謝女士那樣,很多人在體檢報告單上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便開始懷疑自己患了肺癌,精神高度緊張,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肺部小結節真的是「來者不善」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張永生主任表示,肺部結節的性質多種多樣,臨床中一般認為,如果肺部的結節小於8毫米、邊緣清楚光滑的,那麼考慮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仍然需要定期觀察。

CT片子上面,劃個小圈的那個小豆豆就是小結節。

如果結節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則不能排除是惡性的(如果是惡性結節,病變增大一倍的時間為300~400天;如果結節倍增時間大於600天,那麼說明其惡性機率很低)。

大多數結節在兩年內未觀察到生長,一般可視為良性或是發展很緩慢的肺癌,建議每年複查。具體來說:

結節直徑小於等於4毫米,應每12個月隨訪一次;

結節直徑在4~6毫米之間的患者,應每隔6個月隨訪一次;如果結節沒有變化,則每年定期隨訪;

結節直徑在6~8毫米之間,應在最初的3~6個月之間複查一次,在9~12個月之間再複查一次,如果沒有變化,則每年定期隨訪。

對於多個小的實性結節,隨訪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應依照最大的結節進行。

如果肺部結節大小超過8毫米,特別是邊緣不規則,看上去有又短又細的毛,則認為惡性的可能性比較高,可進一步進行增強CT、PET-CT或穿刺檢查。

張永生主任受邀參加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節目

這幾類人發現肺小結節需警惕

張永生主任指出,有幾類人在體檢發現肺部小陰影或小結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當積極接受正規的檢查和及時的治療:

年齡在40歲以上者;

長期吸煙或被動吸煙的人;

曾經接觸石棉或放射性元素者;

既往有肺結核病史或長期肺部慢性炎症患者;

有腫瘤個人史或家族史,特別是肺癌家族史者。

擔心肺部小結節有一天會不會變成肺癌?

現有的胸片以及胸透檢查有一定局限性,普通群眾在日常體檢中選擇CT檢查能及時發現較早肺部病變。

隨著醫學設備及技術的不斷進步,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由於病因複雜,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因此醫生診斷有一定難度。

如果體檢發現肺部有小結節,先不要擔心,它不一定是癌;即使是癌,也不用怕,因為大多是極其早期的癌症,只要通過及時恰當的治療,是完全可以痊癒的。

對於良性可能或未定性的肺結節患者應結合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定期CT隨訪,動態觀察,以便及時診斷。

今日推薦專家:張永生

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姜良鐸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擅長項目】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肺癌、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氣管炎、過敏鼻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結節病、肺心病、肺間質纖維化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腫瘤放化療後等多種難冶性疾病及疑難雜病。

小編結語:張主任在治療肺部疾病方面積累了幾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調理好了不少慢阻肺、哮喘患者的同時,在治療肺結節方面效果顯著。如果您有肺部結節、腫瘤、慢阻肺、哮喘等方面的問題,可點擊頁面下方的了解更多,留下您的問題,張永生主任的專家團隊會在30分鐘內回復您的問題,讓我們的專業、貼心服務,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uLPNG8BMH2_cNUgZ43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