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多名嬰兒成「大頭娃娃」:守護孩子,別做「冤大頭」

2020-05-12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原標題:心疼!多名嬰兒成「大頭娃娃」:守護孩子,別做「冤大頭」

文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郴州永興縣,多名患兒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顱骨突出,成了「大頭娃娃」,還有的孩子不住地用手拍打頭部!經醫生診斷,這些孩子都患有佝僂病,缺乏維生素D,營養不良導致生長遲緩、體重低下。

仔細查下來,這些患兒原本對普通奶粉過敏,醫生叮囑要食用胺基酸奶粉,沒想到竟被當地愛嬰坊母嬰店的店員忽悠購買了某固體飲料,也就是說,有的家長給孩子整整喝了兩年飲料,最終導致孩子嚴重營養不良,成了「大頭娃娃」。

「大頭娃娃」是中國家長的一個傷心詞,提起「大頭娃娃」,不能不想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當時,甘肅59名嬰兒患上腎結石引發關注,部分患兒發展為腎功能不全,死亡1人。

經查,這些嬰兒都食用了三鹿奶粉,這種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長期攝入會導致膀胱、腎產生結石,誘發膀胱癌。當時,國家雖全力追查,「三鹿奶粉」這個品牌永遠消失,但是,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感卻由此產生。

十年過去了,沒想到,還有人在孩子的口糧——奶粉上動歪腦筋,掙昧心錢。孩子再小,也是一條生命,奶粉是孩子的口糧,把飲料當奶粉,無異於謀財害命,為了牟利,顛倒黑白,蓄意謀財,就像店長無意透露的:「培訓時就是這麼教我們(說是奶粉)的。」

即使不吃這些「奶粉」,只給孩子喂米湯、米糊,孩子也能長得很好,不至於營養缺成這樣,得了佝僂病!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為了孩子的安全,請守護孩子的生命線:

堅持母乳喂養

相信吧,世界上沒有一款奶粉可以和母乳媲美,無論商家打什麼牌,用什麼數據,吹噓DHA有多高,都別把奶粉神話了,奶粉≠母乳,一定要牢記!

新手媽媽要堅持母乳喂養,多喝湯水,多做催乳按摩,讓乳腺打開,促進乳汁分泌,同時,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也很重要,別總擔心奶水不夠,乳汁分泌是內分泌,內分泌又和大腦的神經調節息息相關,如果總沒信心,大腦接收的總是負面信息,沒有正向的神經刺激,奶水自然就不多。

即使母乳不多,也要堅持讓寶寶吸吮,隨著吸吮次數增多,乳汁分泌量就會增多,千萬別因為母乳喂養會影響身材就放棄,這樣不但影響寶寶健康,對媽媽身體也有傷害,容易患乳腺等婦科疾病。

認準奶粉品牌

如果母乳實在不夠,可以適當搭配奶粉,但要注意選擇大品牌、信得過的奶粉。

郴州永興縣嬰兒「大頭娃娃」事件,嬰兒吃的並不是奶粉而是飲料,一方面說明商家的無良,另一方面也說明家長的無知。孩子的事沒有小事,選擇奶粉,更要擦亮眼睛,不要只聽商家的宣傳,要多方比較,別偏聽偏信。

一個乳品行業的業內人士介紹,「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家對奶粉的監管十分嚴格,特配奶粉的批號不輕易下發,無良廠家就用固體飲料偽裝成特配粉,生產這種利潤高的特配粉,家長的知識不到位,很容易上當。選擇時,要注意有「國食注字」批號,yp代表嬰配,tp代表特配。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身邊一個小夥伴晴,一直給孩子吃洋奶粉,這些日子,國外疫情嚴重,代購也不營業,孩子的奶粉要斷頓了,晴很著急,寶寶的奶粉怎麼辦,其實,我想說的是,針對本國民族特性、生活習性和膳食結構的「洋奶粉「未必適合中國的寶寶!

  • 中外寶寶的生長發育存在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數據顯示,0~36個月的嬰幼兒,中國寶寶,無論男孩女孩,身高和體重都高於美國及世衛組織的標準值。(見下表)

既然身高和體重都不同,那麼,中國寶寶對奶粉的需求也不同於國外嬰幼兒,國外奶粉主要針對本國嬰幼兒狀況配比的,並不專門針對我國寶寶,並不能完全滿足我國寶寶的需要。

  • 中外寶寶的營養需求存在差異

數據表明:對0~36個月的嬰幼兒來說,中國和國外嬰幼兒的膳食營養推薦量許多方面存在差異

  1. 常量營養素

中國寶寶的需要值略高於歐美,這與前面提到的中國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標準略高於歐美有關。

2.礦物質

0~12個月的嬰兒,礦物質需求量,中國與歐美國家在鈣、鐵、鋅、錳、鈉、錳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見下表)

3.維生素

VD、VE和B12,中國與歐美國家差別不大。其它維生素推薦量存在較大差異。(見下表)

數據可見,中國寶寶營養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需求都異於別國,如果長期食用「洋奶粉「,就會出現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易過敏、愛上或,厭食、偏食,甚至肥胖等不良狀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奶粉選購也一樣,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打個比方,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來說,一個熊掌也比不上一個饅頭;對乾渴的人來說,再貴的XO也好不過涼白開。看起來高大上的「洋奶粉」,如果寶寶的」中國胃「消化不了,也是白搭!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uAqCXIBnkjnB-0zON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