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披露最新金融數據——
金融機構單月新增人民幣存款(億)。(來源:wind)
如圖看到,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
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是什麼概念?
這就是說,一季度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
看這凌厲的曲線,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個訊號——
疫情尚未結束,你就開始打算報復性消費,而有的人,卻在報復性存錢了。
(來源:wind)
六大行存款比較(來源:wind)
當危機來臨時,只有現金為王讓人安心?
比起報復性消費,報復性存錢顯然更為現實 。
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你以為現在是疫情過後,其實根本沒有過去。
世界勞工組織對新冠危機下全球失業人數和GDP預測
至少,目前在其他的經濟體來看,疫情控制情況還不樂觀。唇亡齒寒,新冠危機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帶來的經濟寒冬,如果我們再報復性消費,不未雨綢繆,未來可能真的只能吃大米或者麵條了。
麥肯錫對各行業經濟復甦時間的預測
我們從麥肯錫的新冠危機報告中,可以看出,商業航天航空、旅遊業、保險公司、石油天然氣、汽車和時尚奢侈品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有的甚至要2021年下半年才能恢復危機前的水平。
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數據來源:Wind,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
經此一「疫」,越來越多的人會發現,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奢侈品、口紅並不會給人帶來安全感,帳戶上的存款才能讓人在家安心呆倆月。
在新冠影響下,大部分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日均700億存款的背後,是人們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的焦慮。
也有網友表示,沒有報復性消費的原因,是不少商家的報復性漲價。海底撈和西貝 " 漲價—恢復原價並道歉 "的這波操作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4月10日,海底撈在道歉信中這樣說。
海底撈前腳道歉完,西貝的致歉信後腳跟上!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4月11日在個人微博上表示,我們確實漲價了,這個時候漲價不對。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此前,有不少網友吐槽,海底撈恢復堂食之後漲價了。一片土豆1.5元, 一碗米飯7元,自助調料10元一位,小酥肉50元一盤,人均消費直奔200元以上,並且菜量變少。無獨有偶,海底撈漲價了,西貝也跟著把價漲了。西貝一份炒麵由去年36元漲到39元,酸奶由12元漲到15元,土豆條燉牛肉更是漲到了80元一份。兩個餐飲企業巨頭帶頭漲價,引來輿論關注。旋即,兩家企業火速表示「歉意」。
網紅奶茶喜茶在近期也進行了一波調價,將奶茶價格一舉推高至 30 元檔。對於一杯奶茶沖高到 30 塊,有網友感慨稱,買一杯奶茶都夠買一箱打折的純牛奶了,頓時感覺很不值,決定回家自己動手煮。
疫情下的消費,考驗的是消費者的忠誠度:被偏愛才能有恃無恐。就比如喜茶和海底撈,真的如此不可替代嗎?
諮詢機構麥肯錫日前發布的《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顯示, 疫情爆發期間,隨著需求全面萎縮,在針對酒類、彩妝、護膚品、零食、家庭清潔、個人護理、生鮮食品和嬰兒護理消費的調研中,多數品類遭遇衝擊,特別是非必需品。比如,約30%的消費者減少了護膚品和酒類的使用量,一半以上的受訪者減少了彩妝類產品的使用量。
在疫情帶來的消費疲軟下,恐怕大趨勢是,非必需品都得降價才能刺激消費。
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新浪財經、金融時報及網絡
編輯: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