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聊到的問題是一則「很嚴重的問題」,它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種主要惡性腫瘤。一點不嚇唬您,雖然近幾年食管癌的發病率有所降低,但死亡率一如既往高居第四位,「危害係數」可想而知。從疾病的源頭了解疾病,在疾病未患之時做好科學預防,此乃「智者之舉」。送您一些文字,不成敬意。
之所以把這類群體放在第一位講,是因為這類不健康習慣是我們在生活中完全可控的,純憑個人的意願。
吸煙,明確的致癌危險因素,不僅僅會傷害你的肺部,同時還會傷害包括食管在內的多個臟器(部位);和不吸煙人群相比,吸煙者患食管癌的風險高出2倍。
飲酒一事,更不用過分強調。酒精是世界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它是明確意義上的「食道殺手」,飲酒者患食管癌的風險更高,假設飲酒和吸煙同時進行,那風險將會更高。
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如果本身患過胃食管返流病症等疾病,應該重點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定期複查、體檢。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在吃飯的過程中總喜歡吃那些「冒著熱氣的食物」,您可能感覺挺爽,但這種刺激會對食道造成難以忍受的傷害。
食管的功能本身就是「輸送食物」,它經常需要食物的摩擦,所以食管黏膜表面本身就覆蓋了一層「耐磨的鱗狀上皮」,請您明確:這層上皮並不耐燙,食物的溫度一旦超過60攝氏度,甚至已經達到80、90攝氏度,那將對口腔黏膜、食管以及胃腸消化黏膜造成嚴重的傷害。
同時,「吃飯太快的人」同樣比較危險,食物入口後,如果吞下食物的速度太快,那則是省略了「食物在口腔中降溫的過程」,滾燙的食物必然會傷害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的發病風險。
因此,請各位明確:飲食過燙、過快、太粗糙都是食管癌的危險因素。倘若你經常吃這樣的食物,那你的食管就會經歷「修復—損傷—修復」的反覆狀態,時間一長必然會誘發癌變。
腌制類食品中(特別是腌制肉製品)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類物質,而它進入體內就會和血紅蛋白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則是公認的致癌物。
同時,食物霉變之後會產生黃麴黴毒素等多種致癌物,值得重視。
「肥胖」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對於食管癌同樣如此,特別是那些存在「腹部肥胖」的人群。
對於食管癌而言,本身存在「呈現家族聚集」的特點。如果存在疾病的家族史,應重點關注,定期體檢。
食管癌,聽著很可怕,實際上也比較折磨人。科學預防,關注「特殊群體」;希望人人安康,不被疾病所影響。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