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熊肥胖卻健康?科學家揭開動物「超能力」之謎

2019-12-08     中國數字科技館

有些動物具備「超能力」,它們體內累積脂肪,並能冬眠數月而不出現健康問題。科學界希望揭開動物的「超能力」之謎,並將這種「超能力」應用於醫學。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29日報道,大象的預期壽命接近人類,但幾乎不會患上癌症。2015年,美國猶他大學一個團隊找到了原因,大象額外擁有38個某種基因的基因副本,可合成抑制腫瘤的p53蛋白。此外,它們將有癌變風險的受損細胞從循環中清除的機制比人類要高效得多。海豚具有一種防止血凝塊形成的特殊保護,而血凝塊對人類健康又是一大威脅。

報道稱,猶他大學研究員克里斯多福·格雷格和埃利奧特·費里斯為了找到這些「超能力」的關鍵所在,正在對數種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展開追蹤。他們26日在《細胞報告》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探討為什麼熊等冬眠動物不會出現與肥胖症或胰島素抵抗相關的問題。

他們對4種在一年中某個時期進入休眠狀態的物種進行分析,分別是小馬島蝟、十三條紋地松鼠、小嘴狐猴和小棕蝠。上述動物在數個月的休眠中會產生一些變化,例如心律和呼吸速率急劇下降。松鼠的心率從每分鐘200次降低到大約5次,呼吸速率也從每分鐘100次以上降低到每5分鐘一次。它在休眠狀態中不需要進食、排尿和排便。

報道稱,為了能夠順利冬眠,這些物種的個體在之前幾個月的時間裡需要進食以積累儲存物質,但不知為何它們變得肥胖和產生胰島素抵抗卻仍保持健康。如果一個人常年這樣做,最終會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和許多其他疾病。

研究作者將這4個物種的基因組與健康人類的基因組和「小胖威利綜合徵」(一種引起食慾亢進並導致病態肥胖症的疾病)的關聯基因進行比較,由此確定上述動物基因組中近似人類肥胖症相關基因的大量區域,從而可以關閉一些控制肥胖關聯基因的因子。共有364個與調節冬眠和肥胖相關的遺傳因子。

報道稱,目前,這類基因組的大型研究尚未直接應用於人類的健康。科學家首先試圖理解在進化過程中,肥胖症或代謝問題背後的基因組共有區域如何在不同的動物中發揮作用,以便其更好地適應環境。在某些情況下以及當動物進入不同時期時,這種適應意味著提高維持數月的冬眠能力。

對於熊來說,這種肥胖的健康調節方式使其能夠在冬季生存,而對於狐猴這種唯一需要冬眠的靈長類動物而言,這種暫時性的活動中止使其能度過馬達加斯加的旱季。

但是,除了獲取關於某些生物機制的基本信息外,格雷格及其合作者還在考慮如何應用這些知識。他說:「通過了解影響肥胖或代謝綜合徵的基因組片斷,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基因序列評估他們一生中患這些疾病的風險。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幫助人們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生活方式,並在將來開發出藥物療法來治療肥胖症患者。」(編譯/李子健)

本文來自:參考消息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lxI524BMH2_cNUg2I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