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人參軍,戰死2萬,二戰時期「朝鮮籍日本兵」是怎麼一回事?

2019-12-06   國史拾遺

二戰時期,日本可以說是最狂熱的法西斯國家,其國民的意識形態既混雜了極端的民族主義(視東亞其它民族為劣等人),還含有一定的極端宗教色彩(狂熱的神道教信仰,天皇崇拜等),所以日本人在戰場上的表現相當極端,一直到1945年敗局已定的時候,都嚷嚷著「一億玉碎」,但是其實日本這「一億玉碎」包含的不止有日本人,當時日本本土只有7000多萬,日本這「一億玉碎」,其實還包括了兩千萬朝鮮半島人(以及幾百萬台灣人)。

韓國人會為日本人賣命嗎?韓國人當然不想,但是,1910年日本侵吞了朝鮮半島,所以當時韓國法理上就是日本的領土。當時朝鮮半島兩千多萬人是相當可觀的一筆人力資源,日本人自然不會放著不用,但是,日本人也不會放心的用,雖然用殖民地的人地充當兵源是帝國主義國家的慣例,但日本情況特殊,日本殖民的朝鮮半島並不是非洲,印度等民眾鬆散或是文明程度較低的地方,朝鮮半島有差不多2000年的文明歷史,在古代和日本關係還不好,民眾對立情緒很高。

朝鮮總督府募兵令

所以,二戰時期的韓裔日本兵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呢?說到這個,就要說說日本是怎麼統治朝鮮半島的了。

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8月27日大韓帝國正式滅亡,併入日本帝國,由日本的朝鮮總督府統治,當時朝鮮半島是這麼一個情況,中下層有相當強的反日情緒,而高層則一堆親日派,日本殖民者和韓奸拚命鎮壓朝鮮半島人民的反日起義。1919年,朝鮮半島爆發「三一運動」,反日行動進入高潮,所以1920年代開始,日本實行「文化統治」,按照階層對朝鮮人進行差別對待,培養親日知識分子,煽動階級矛盾,動搖民族主義的根基。


三一運動

這段時期,由於受「大正民主」的影響,日本軍事政府被文人政府替代,統治相對溫和,文化限制也稍有放寬,但193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日益「軍國主義」化,對朝鮮的同化也空前加強,韓國稱為「民族抹殺統治期」,日本殖民當局教育要所有朝鮮人都能使用日語;學校里不再教授朝鮮語;從1940年開始,日本強制要求朝鮮人之姓名都必須改成日本式,即創氏改名。

而且30年代之後,日本先是陷入了中國戰場,後又挑起太平洋戰爭,所以前線兵力不足,在國內大肆徵兵,1937年,日本第一次近衛文麿內閣9月時通過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不過,日本人當時還是不敢徵召朝鮮人入伍(懷疑他們的忠誠度),但開始掠奪朝鮮半島勞工,甚至臭名昭著的「慰安婦」,但是1938年2月開始,允許朝鮮人參加志願兵,並頒發了《朝鮮人陸軍志願兵令》。

1943年8月1日開始,隨著日本戰局越發不利,日本開始在朝鮮半島強行徵兵,在朝鮮境內到達一定年齡的所有男性都要拉去充軍,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人力資源掠奪相當驚人,大約有61萬多朝鮮軍人及軍屬被日軍徵用, 其中陸海軍官兵達23萬多名,另外, 86萬多勞工被強制徵用, 至朝鮮半島之外服勞役, 646萬多人被日軍強制徵用在島內服勞役, 朝鮮人被日軍徵用總人數達794萬多人!

這些朝鮮人當然是個悲劇,根據統計,有2萬以上的朝鮮軍人和軍屬成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炮灰戰死,1944至1945年, 朝鮮兵與日本兵一起,共同參與了所謂「大東亞戰爭」的各個戰場。

那朝鮮裔日本兵到過中國嗎?到過, 朝鮮人組成的志願兵主要混編於日軍第十九師團、二十師團和關東軍等部隊中,根據統計,朝鮮籍日軍在中國湖南省死了219人,湖北省死了134人(死於1945年3月日軍進犯老河口和4月的芷江戰役),台灣省死了458人(估計是死於美軍轟炸,以及台灣義勇的襲擊)。但是網上說的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主要是由朝鮮人組成的則是謠言,那個時候日軍中幾乎還沒有朝鮮人。

但是,要說明一點,這些朝鮮人也不都是清白無辜的,朝鮮半島出了日本軍中129名乙級和丙級戰犯,其中14人戰後被判處死刑,這些人也是對被侵略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的,2002年日本政府決定對朝鮮籍日本兵賠償。

戰後韓國總統朴正熙就參軍過日軍,日文名高木正雄

二戰後,南邊韓國軍隊中大量的將領都曾經參加過日軍,包括金錫源(日本名金山錫源,日本陸軍大佐、韓國陸軍中將。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曾參加日本侵華戰爭。後任參加朝鮮內戰,任師長,退役後任韓國國會議員);蔡秉德(日本軍陸軍少佐,韓國陸軍中將,陸軍參謀總長;金貞烈(日本軍陸軍大尉,韓國空軍上將);甚至是朴正熙!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相比於北邊(朝鮮軍隊前身主要是由抗日游擊隊),韓國軍隊真的是出身不正,可謂國恥!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