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丟三落四後,著急焦慮發脾氣,媽媽的做法,喂養女兒的大氣

2019-11-01     父母圈

女兒:「媽媽,怎麼辦?怎麼辦?我的作業登記本不見了,我語文作業今天要做什麼也忘記了。怎麼辦呀媽媽?」

女兒一臉的著急和焦慮的情緒,有種要哭的感覺。媽媽第一反應就是,就算忘記登記作業了,就這兩個科目也記得做什麼作業呀,這麼快就忘了嗎?(這是作為媽媽立場角色的本能反應。)


但是媽媽並沒有把這話說出來。因為媽媽懂得自己的孩子,對於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為忘記語文作業做什麼了,就意味著可能完不成作業,第二天要面臨批評,這是孩子潛意識裡不願意接受的事情。(讀懂孩子內心的焦慮情緒來源。)

媽媽:「哦,作業登記本不見了?做什麼作業也忘記了?心裡特別著急吧。媽媽感受到你很焦慮。那我們一起來想想還有別的辦法沒?」媽媽一臉的淡定,完全不被孩子的情緒影響。

女兒:「看老師把作業發群里沒?」

媽媽:「沒有。」

女兒:「怎麼辦?怎麼辦?」


人在焦慮的時候總是想不出來辦法的。腦子裡除了怎麼辦?再也想不起來別的詞了。之所以能想起來老師是不是把作業發群里,是因為一年級剛開始老師有把作業發群里,後來就不發了,所以孩子還是習慣性的依賴著期待著,老師能把作業發到群里。(這條路走不通了。)

媽媽接著說:「其實媽媽告訴你哦,還有好多辦法可以解決哦。比如,我們可以打電話問語文老師,對不對;你晚上不是要下樓和同學一起玩嗎?那還可以問你的同學呀?可不可以?還可以在家長群問別的同學家長?你看,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三個辦法了?」


一邊幫孩子想辦法的時候,一邊引導孩子思考,並不是一股腦的把這幾個方法全部說出來。寶貝聽了媽媽和她一起想的辦法,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了。然後一邊緩解情緒,一邊翻看書包。結果把作業登記本也找出來了。翻看語文作業本的時候,發現原來作業是有登記的。只是登記到了語文作業本的最後一頁了,而自己忘記了。

最後想的三個辦法一個也沒用上。當然這也是最好的結果。

最後寶貝說:「媽媽,我剛才白著急生氣了。」

媽媽笑了,因為這話是媽媽經常對寶貝說的。這樣著急的場景她經常出現。每出現一次就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機會。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景結束之後,媽媽都會和孩子聊一聊。


媽媽在孩子心平氣和以後,這樣告訴孩子:

  • 第一,遇到事情首先不是著急和焦慮,首先是要冷靜,看看我們能想到哪些辦法。只有冷靜才能想到好辦法。如果我們讓著急和焦慮占滿自己的心,那麼我們腦子裡除了「怎麼辦」三個字,不會出現別的字眼和辦法。剛才的你是不是這樣子的呀。寶貝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 第二,就像剛才這件事一樣,事實完全出乎意料,最後一個方法也沒用上。那麼剛才的著急,焦慮,生氣等所有的情緒都白費力氣了,不是嗎?你自己剛才也說了。(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想起來不好意思了。)
  • 第三點,寶貝,記住哦,凡事發生,到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而且結果一定有助於自己。你想想看,你剛才發生的這件事情,我們是不是已經想到了三個辦法?這件事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呀?是不是在告訴我們,以後做事情要更加有條理性,是不是?否則就容易出錯,發生一系列的事情,給我們增加很多的麻煩,還帶來一些我們不喜歡的情緒,對嗎?孩子頻頻點頭。事情到這裡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許多時候,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媽媽第一句話可能就是,「你一天在學校幹嘛呀,這點事都記不住,你還上什麼學呀。一天到晚總是丟三落四的。。。。。。」。你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嗎?可能還有許多我想像不出來話語。事實上,孩子在出現這樣事情的時候,內心是焦慮的,是無助的。在問無數個怎麼辦的時候,就是希望有個人來幫自己想想到底該怎麼辦?

想想我們大人在被情緒操控的時候,都是沒有理智的,卻希望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還能聽進去我們說什麼,或者希望孩子拿出辦法來。這是不可能的。您覺得呢?


結束語:這種場景在我家小女兒身上經常發生。所以我並不指望一次就讓孩子完全做到冷靜。但是每次我都會用這個流通程去對待孩子。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情緒一次比一次緩。相信有一天,孩子就會變得跟媽媽一樣。遇事不驚,處驚不變。這才是媽媽期待的結果。而不是一件事情,媽媽在後面不停地說,不停地罵或者批評,孩子就能按照我們想要的去改變。而我們說的時候還帶著憤怒情緒。這就是許多媽媽困惑,為什麼一件事情,我們跟孩子說上千百遍,孩子依然如初犯。我們許多時候,不是用嘴嘮叨著告訴孩子應該有條理性。而是用自己的處理事情的行為,告訴孩子面對問題時的人生技能。孩子才會在以後的人生里,面對更大的問題的時候知道該怎麼做?孩子成年以後,「每逢大事有靜氣」的氣魄就是這樣一點點培養起來的。

正在看文章的你,面對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景,一般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文/俐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jtsKW4BMH2_cNUgeO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