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火了。
在偶像明星的微博上,甚至有粉絲留言,「一人血書求哥哥拍Vlog!」
如今,如果哪個偶像明星沒有被粉絲催更Vlog,那是非常沒有排面的事情。粉絲們樂此不疲地催更,只希望在Vlog中一窺偶像們生活的另一面。而明星們也樂於在Vlog上展示其所謂「真實的生活」。
Vlog興起於YouTube,(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是Video-blog的縮寫,即視頻博客,Vlog作者以視頻形式記錄個人生活,並與網友分享。
如果說傳統短視頻以「秀」為主,那以「記錄生活」為主要目的的Vlog則強調「真實」,但它又不同於直播,需要等待主播上線。
強調「真實」,讓Vlog成為人們窺探他人生活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而通過販賣「真實生活」,不但明星收穫了粉絲的美譽度,也有素人華麗逆襲成為知名博主,斬獲百萬粉絲。
一時之間,好像所有的人都開始拍攝Vlog,papi醬也在自己的Vlog里用搞笑的方式提問:「為什麼突然之間所有的人都在拍Vlog?」
就連警方也在拍。7月8日,海南警方上傳了全網首個警方抓捕Vlog,帶網友們直擊抓捕現場。身臨其境的抓捕視頻,一時成為話題。
來源:海南警方微博截圖
Vlog究竟能火多久?
1
紅了
「雖然聽起來有些臭不要臉,但我紅了。」知名Vlogger竹子在演講中如是調侃自己,但這也是事實:擁有三百多萬微博粉絲,被邀請去參加各種論壇和演講,還接到阿瑪尼、雅詩蘭黛等各大時尚品牌的廣告合作。
在微博粉絲三百萬之際,竹子專門錄了一期Vlog來回顧自己成為Vlogger的重要節點。
2016年3月10日,當時還是攝影博主的竹子發布了自己人生第一個Vlog,這期視頻的主題是「A day with me」,現在這個主題幾乎已經被用爛,但當時的竹子覺得自己「so special」,她形容那種視頻內容「輕鬆又開心,直觀又快樂」。彼時很多人不知道Vlog為何物,但那期視頻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2017年,竹子開始頻繁更新Vlog,她做了一個31天Vlog挑戰,人們開始因為Vlogger的身份而關注她。
直到2017年下半年,Vlog這個品類開始爆髮式增長。
也是在那時,剛開始做美妝視頻的博主「寶劍嫂」將拍攝視頻的花絮與無法完整表述故事的素材重新剪輯,分享給粉絲們,這些視頻是她最初的Vlog。
兩年後,寶劍嫂成為了擁有175萬微博粉絲、163萬B站粉絲的高人氣視頻博主,當粉絲了解了她的風格後,她自認為是「生活流水帳」的Vlog卻很受粉絲的歡迎,「我一度以為作為美妝博主,大家更喜歡看我的化妝視頻,沒有人願意看我的Vlog,但沒想到觀眾了解我的風格後,我的Vlog變得很受歡迎,可能是大家想更貼近我的生活。」
來源:寶劍嫂微博截圖
而Vlog被大眾所知,卻得益於女明星歐陽娜娜的入局。
去年9月21日開始,歐陽娜娜與今日頭條合作推出了自己的Vlog系列,主要內容是她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求學生活。
視頻中的歐陽娜娜以「頂著黑眼圈起床,在緊張的早晨做一餐儘量豐盛的早餐,熬夜複習考試」形象出現時,原本口碑中演技不佳的女演員,被「在海外求學的普通人」形象所取代,這系列Vlog不僅扭轉了歐陽娜娜的大眾形象,還為她帶來了巨大的曝光量。
根據今日頭條數據顯示,12期Vlog正常版本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共獲得超過7700萬的播放量,每條1分鐘版本在抖音上擁有百萬級的點贊。
在無其他項目和事件曝光的情況下,歐陽娜娜的全網媒體曝光指數翻倍,並上了11次微博熱搜。
歐陽娜娜帶來了巨大的示範效應,現在在各個平台上日漸充斥著經過精心設計故事線的Vlog。
故事線和人設,是所有博主都在精心打造的東西,對於博主而言,雖然拍攝的是「日常生活」,但在拍攝中都會精心設計故事線,維持一個人設。
2
圍獵流量
對於博主來說,Vlog是吸粉的手段,而對於社交平台和短視頻平台而言,Vlog卻是增加流量的新途徑,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拉響爭奪戰。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平台陸續推出針對Vlog的相關扶持計劃。
微博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8年年初開始,微博上的Vlog發布數量越來越多,很多網紅與年輕人開始嘗試用Vlog記錄日常生活,於是微博順勢而為,在2018年9月發起Vlog博主召集令,給認證的「微博Vlog博主」更多的扶持成長資源。
在去年12月21日的微博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高級副總裁曹增輝提到,微博將「針對Vlog作者給予視頻推薦等位置與更多分發機會」,同時將圍繞大V扶持其電商和知識付費的商業化能力,這無疑為Vlogger們提供了相對順暢的變現方式,當天微博還啟動了「Vlog學院」,用以對新入門者提供輔導。
作為Vlog在國內出現和興起的頭部內容平台之一,B站也持續發起了一系列扶持活動,包括開展「30天Vlog挑戰」「Be A Vlogger」等鼓勵UP主創作。
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B站的Vlog投稿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61%,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 484%,單Vlog視頻內容的站內曝光量就達到62.9億。
目前,B站Vlog視頻的累計互動次數超2.3億,彈幕數量超過3000萬條。
嗶哩嗶哩副總裁張峰迴復《中國企業家》時表示,國內Vlog熱度從2018年年中開始,目前該領域上升勢頭很明顯,「隨著Vlog發展,我們通過數據發現UP主有極高的創作積極性。
2018年,B站Vlog視頻的累計播放量同比增長了18倍。視頻主題廣泛多元。」
5月31日,嗶哩嗶哩上線「Vlog星計劃」宣布將提供六大資源體系全力發展Vlog內容,B站宣稱將每月拿出100萬專項獎金、1億專項活動站內曝光,全年共計500億站內流量曝光以及上線「Vlog領域優秀UP主」認證系統。
騰訊是另一位入局者。微視之後,去年11月初上線的Yoo視頻打出用Vlog和Vstory完成「短視頻消費升級」的旗號。
據微信公眾號《三聲》報道,有Vlogger表示,Yoo延續了騰訊在視頻內容上的一貫風格:分級制補貼,評級越高,創作者拿錢越多。
5月10日,百度旗下好看視頻總經理曹曉冬發布「VLOG蒲公英計劃」,宣布將給予5億現金補貼,20億流量扶持。在商業合作方面,好看視頻將從品牌代言、電商帶貨、直播打賞方面全面支持。
對於以流量和算法見長的頭條系來說,社區沉澱和訂閱關係一直是弱勢項目。
與歐陽娜娜的成功合作,讓頭條系看到了Vlog內容中存在的連接價值。
於是,抖音也宣布進軍Vlog,向用戶開放1分鐘視頻權限,並推出「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
平台巨頭紛紛將觸角伸向Vlog,在知名Vlogger王曉光看來,主要因為火在「Vlog」之前的視頻概念是「抖音」,但是它作為一種形式已經被品牌平台定義和捆綁。
「像騰訊、新浪這樣的大玩家在錯失『抖音』這一概念後,希望抓住『Vlog』這一新的概念、機會,而且Vlog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他們現有的商業規則都可以套進去。」王曉光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如是說。
硬幣的另一面是,出於對平台補貼的嚮往,許多人開始蹭Vlog的熱度,為了拍Vlog而拍Vlog,將不屬於Vlog範疇的視頻也加上Vlog標籤。
3
困境
平台的大力扶持,讓Vlog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全民Vlog時代看似已經到來,不過行業內人士依舊認為Vlog的全民屬性並未顯露,國信證券分析師張衡在《Vlog:視頻舶來品的中國機遇在哪裡?》分析道,「目前,Vlog已經在國內小圈層內走紅,但尚未迎來大規模爆發。」
知名Vlogger flypig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不斷強調「Vlog火了」這個判斷是草率的,雖然有很多人趕時髦會拍攝Vlog,但拍了一兩期之後就不再繼續的人比比皆是。
只有優秀的Vlogger越多,Vlog的普及度才能提高,「但目前來看,新冒頭的優秀Vlogger依舊不多,眼下的繁榮很難說不是被平台營造出來的。」
他對流量和資金堆砌出的Vlog熱潮保持警惕,「要真正進入全民Vlog時代,需要激發人們將心中埋藏的表達欲,但純靠獎勵來激發並不長遠,如果獎勵停了熱潮或許也就不再了。」
flypig坦承自己在Vlog中受益頗多,但是他依舊認為Vlog還沒有完全破圈。
在他看來,相比於短視頻,長度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的Vlog對敘事性的要求極強,在拍攝門檻上和製作成本都會更高,同時拍攝者還要有有趣的生活。
flypig將Vlog的現狀定義為「供給側不足」,他始終認為,在Vlog這個領域,需求和商業都是足夠的,但是好內容的供應卻非常稀缺,「我曾經希望這個風口可以吸引很多人進入,很多Vlogger都在示範這個視頻內容和商業上的結合,怎麼樣服務客戶做出好的內容,但這個視頻確實門檻太高,以至於即使有錢在追逐這種內容,但依然沒有看到足夠多的優秀創作者快速地湧現出來。」
來源:flypig微博截圖
雖然看起來Vlog的商業變現模式是清晰的:植入品牌或者同款帶貨,但對大部分中小Vlogger來說變現依舊是困難的事情。
flypig表示,目前只有最頭部的人可以靠拍Vlog來養活自己,資源依舊在向頭部Vlogger集中,中小Vlogger很難走通盈利路徑,「只有腰部的人能做到完全可以用視頻養活自己,那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全職拍視頻。
如果拍視頻不能得到實在回報,就只能兼職拍視頻,那就跟兼職創業一樣,基本上死掉的可能性就很大。」
除了接廣告,博主們另一個變現途徑,就是流量分成。澳洲的知名UP主「是當歸哦」除了在微博和B站上傳Vlog之外,還會把視頻上傳到YouTube,通過播放量來獲得YouTube的流量分成,這部分收入大概與普通白領的工資水平持平。
在國外,YouTube跟博主有直接合作關係,如果播放量達到一定水平,博主會直接從平台上獲得收入,而在國內,只有達到很高標準才能獲得平台的收入,這對中小Vlogger來說難度非常大,並且平台的補貼不一定能覆蓋拍攝的成本。
在保證輸出優質Vlog內容的同時,(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實現其商業化,提高其商業價值,是所有Vlogger都面臨的重要問題。
而Vlog商業化能否被廣泛認可,也決定了中國能否出現更多優秀的Vlogger。
畢竟,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博主,在現實生活中,都需要收入來應付支出的。
(文章來源於:中國企業家雜誌摘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f3EK2wBmyVoG_1Zmw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