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和阿拉伯有沒有爆發過戰爭?當然有過了,而且雙方前後差不多打了一百多年。從公元7世紀開始,因為青藏高原的氣候出現了有利變化,原本四分五裂的青藏高原各個部落實現了統一,即吐蕃王朝。而且吐蕃王朝在後來差不多200年時間裡還逐漸崛起成為中國西南方乃至西域地區一個極具實力的政權。而在這個過程中,吐蕃不但曾與唐朝有過衝突與交流,還曾在中亞地區與阿拉伯帝國發生過很多瓜葛,有些事件與過程也非常精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吐蕃與倭馬亞帝國的合縱連橫
吐蕃和阿拉伯人最早的接觸發生於公元663年之後,因為在這一年,阿拉伯倭馬亞帝國征服了位於中亞和南亞交界的巴克特里亞部分佛教地區,並建立起了統治。但在公元680年,因為在阿拉伯帝國相對核心的伊拉克地區發生叛亂,中亞的阿拉伯大軍前往平叛,導致其對中亞的控制減弱,而吐蕃王朝看準了這個時機,開始向中亞發展。
統一了吐蕃諸部的松贊干布
他們首先與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喀布爾·夏希王朝王子納札克塔結盟,對阿拉伯人發動猛攻,希望將其逐出巴克特里亞地區。但在公元705年,吐蕃與納札克塔聯軍的攻勢被阿拉伯人挫敗。不過3年之後,納札克塔還是成功地攻占了巴克特里亞,之後他在當地建立了佛教統治。但幾年之後,阿拉伯人捲土重來,在其大將屈底波的率領下從納札克塔和吐蕃王朝手裡奪回了巴克特里亞,之後阿拉伯人對當地的佛教徒進行了瘋狂報復,而吐蕃看到此時阿拉伯人實力超強,自己無力抗衡,於是轉換陣營,和阿拉伯人結了盟。
但阿拉伯帝國是以宗教立國的國家,因此要和其結盟,一個前提條件是必需歸順伊斯蘭教。而吐蕃王朝為了迎合這個要求,還從阿拉伯帝國專門邀請了一位名叫阿爾·哈納菲的伊斯蘭教士來到吐蕃朝廷傳教。但吐蕃這樣做其實只是出於政治目的,所以這個教士到了吐蕃之後並不受歡迎,也基本沒能發展出什麼信徒。但這樣照顧到了阿拉伯人的面子,所以雙方的聯盟關係暫時穩固了下來。
位於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廢棄古佛寺,當時此地也是吐蕃的勢力範圍
後來吐蕃還曾一度與阿拉伯、突騎施和一些突厥部落與唐朝和葛邏祿部作戰。但不久之後,吐蕃和突騎施就與阿拉伯人鬧翻,阿拉伯人又和唐朝聯合與吐蕃和突騎施在中亞爭雄,最終阿拉伯人占據了一些上風,在中亞奪取了相當大的領土。
吐蕃與阿拔斯帝國的數十年大戰
而在公元8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發生了改朝換代,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馬亞王朝。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在著名的怛(dá)羅斯之戰中聯合叛唐的葛邏祿部擊敗了高仙芝率領的唐軍,在中亞局勢中占據了一定主動權。而不久之後,安史之亂重創了唐朝的國力,也使唐朝被迫將中亞地區的軍隊主力內調平叛。吐蕃則藉機占領了河西走廊,將唐朝中央與西北兩個都護府的聯繫隔斷。
這時吐蕃成為了中亞爭霸的主角,他們和葛邏祿部結盟,一同在中亞和阿拉伯人長期對峙與作戰。公元808年,阿拉伯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去世,其諸子之間爆發奪位內戰。公元813年,阿拉伯內戰結束,哈倫·拉希德的兒子阿爾·馬蒙登上哈里發寶座,而他登基之後,以吐蕃曾支持阿拔斯大將阿布·穆斯林發動反叛為由,對吐蕃發動了「聖戰」。兩年之後,阿拔斯軍隊攻克了原本和吐蕃聯盟的突厥人所占領的喀布爾(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強迫統治者改信伊斯蘭教。
吐蕃王朝時期的佛像
之後阿拉伯人又把一座金佛從喀布爾運到了其聖地麥加,當眾公開展示並大肆宣傳說吐蕃統治者已經皈依伊斯蘭教,然後將這座金佛完全熔化並鑄成了金幣。當然,這只是阿拉伯人為了彰顯其在中亞的勝利而進行的宣傳活動。之後阿拉伯人又從葛邏祿部手里奪取了位於今天烏茲別克境內的費爾干納,並從吐蕃手裡奪取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境內的吉爾吉特。在此戰中阿拉伯人俘虜了吐蕃的一名大將,之後將其送往其首都巴格達進行了百般羞辱。
阿拉伯人本想繼續東進征服吐蕃,但此時在被其征服的中亞和伊朗東部先後爆發了多場當地人的叛亂,阿拉伯軍隊再次因為需要平叛而回撤,吐蕃則藉機奪回了部分失地。而在這些戰爭中,吐蕃還俘獲了不少阿拉伯軍隊,後來這些軍隊還被調至吐蕃的其它戰場作戰。
與阿拉伯爭鋒中亞的吐蕃贊普赤德松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