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視界」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沿革(1949~1999)

2019-07-25     後宮地圖三千

1947~1949年

(區內)

  • 1947年
  • 5月1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駐烏蘭浩特。
  • 1948年
  • 東、西烏珠穆沁旗和浩濟特左旗3旗合設東部聯合旗。
  • 阿巴嘎左旗、阿巴哈納爾左旗和浩濟特右旗3旗合設中部聯合旗。
  • 阿巴嘎右旗、阿巴哈納爾右旗2旗合設西部聯合旗。
  • 商都、鑲黃2旗合設商都鑲黃聯合旗。
  • 正白、鑲白2旗合設正白鑲白聯合旗。
  • 明安旗、太僕寺右旗2旗合設明安太右聯合旗。
  • 1949年
  • 呼倫貝爾、納文慕仁2盟合設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簡稱呼納盟。
  • 撤巴彥旗劃歸莫力達瓦旗。
  • 撤喜扎嘎爾旗,劃歸科爾沁右翼前旗。
  • 自治區直轄的烏蘭浩特市和突泉縣劃歸興安盟。
  • 魯北縣更名扎魯特旗。

1950~1953年

(區內)

  • 1950年
  • 自治區政府駐地由烏蘭浩特遷駐察哈爾省張家口。
  • 設喜桂圖旗,轄牙克石街、索倫旗的扎羅木得區、免渡河區、布特哈旗的博克圖努圖克。
  • 察哈爾盟由明安旗女子部遷駐寶昌縣城關。
  • 1951年
  • 設鄂倫春旗,轄托扎明、甘奎、諾敏、多布庫爾等4個蘇木,駐小二溝。
  • 設縣級通遼市,轄通遼縣城關區。
  • 1952年
  • 自治區政府駐地由察哈爾省張家口遷駐綏遠省歸綏。
  • 撤科爾沁右翼後旗,分別劃歸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賚特旗;撤中部聯合旗,併入西部聯合旗;撤鄂倫春旗,設鄂倫春自治旗。
  • 1953年
  •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與綏遠省政府合署辦公。
  • 呼納、興安、哲里木3盟合設東部行政公署,昭烏達盟由該署領導。
  • 烏蘭浩特、海拉爾、滿洲里、通遼4市升格地級市。
  • 錫林郭勒盟駐地貝子廟更名錫林浩特。

(省際)

  • 1950年
  • 察哈爾省寶昌、化德、多倫3縣及沽源縣諾治等2村劃歸本區。
  • 1951年
  • 寶昌縣5個村劃歸察哈爾省。

1954~1955年

(區內)

  • 1954年
  • 集寧專區改設平地泉行政區;陝壩專區改設河套行政區;伊克昭蒙古族自治區改設伊克昭盟;烏蘭察布蒙古族自治區改設烏蘭察布盟;.設縣級烏盟駐白雲鄂博辦事處。
  • 撤東部行政公署,改設哲里木、呼倫貝爾2盟。
  • 烏蘭浩特、海拉爾、滿洲里3市降格縣級市劃歸呼倫貝爾盟;通遼市降格縣級市劃歸哲里木盟。
  • 歸綏市更名呼和浩特市。
  • 陶林縣、中心旗、鑲藍鑲紅聯合旗、正黃旗改設察哈爾右翼前、中、後3旗;撤歸綏縣。
  • 1955年
  • 設包頭市回民自治區。
  • 呼和浩特市回民自治區改設回民區。

(省際)

  • 1954年
  • 6月撤銷綏遠省,併入本區。
  • 1955年
  • 7月撤銷熱河省,所屬赤峰、寧城、烏丹3縣和敖漢翁牛特、喀喇沁3旗劃歸本區。

1956~1968年

(區內)

  • 1956年
  • 平地泉鎮改設縣級集寧市;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設翁牛特旗;額濟納自治旗改設額濟納旗;巴彥浩特蒙族自治州改設巴彥淖爾盟,設縣級巴彥浩特市;撤東部聯合旗分設東、西烏珠穆沁2旗;撤寶昌縣、烏丹縣、明安太右聯合旗和石拐溝礦區;呼和浩特市撤慶凱區;包頭市撤回民自治區和第一、二區,設青山區、昆都侖區、東河區、石拐礦區。
  • 西部聯合旗更名阿巴嘎旗;太僕寺左旗更名太僕寺旗;正白鑲白聯合旗更名正鑲白旗;商都鑲黃聯合旗更名商都鑲黃旗。
  • 1957年
  • 撤集寧縣。
  • 1958年
  • 撤河套行政區、平地泉行政區和察哈爾盟;撤狼山縣、陝壩鎮、通遼縣、安北縣、巴彥浩特市、薩拉齊縣、武東縣、達拉特後旗、固陽縣和白雲鄂博辦事處。
  • 撤赤峰縣,設縣級赤峰市;莫力達瓦旗改設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索倫旗改設鄂溫克族自治旗;扎薩克、郡王2旗合設伊金霍洛旗。
  • 設包頭市固陽區和白雲礦區;撤固陽縣和白雲鄂博辦事處。
  • 烏蘭察布盟的烏拉特前旗和烏拉特中後聯合旗劃歸巴彥淖爾盟。
  • 烏蘭察布盟由固陽縣遷駐集寧市;巴彥淖爾盟由巴彥浩特遷駐磴口縣。
  • 1960年
  • 撤磴口縣,設縣級巴彥高勒市;撤突泉縣、化德縣、包頭市郊區。
  • 土默特旗劃歸呼和浩特市、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
  • 商都鑲黃旗更名鑲黃旗。
  • 1961年
  • 阿拉善旗分設阿拉善左、右2旗;撤包頭市固陽區,設固陽縣。
  • 設烏達市和海勃灣市。
  • 1962年
  • 復設突泉縣、赤峰縣。
  • 1963年
  • 復設包頭市郊區和化德縣;設阿巴哈納爾旗。
  • 呼和浩特市的土默特旗劃歸烏蘭察布盟;包頭市的烏拉特前旗劃歸巴彥淖爾盟,固陽縣劃歸烏蘭察布盟。
  • 1964年
  • 復設通遼縣;撤巴彥高勒市,復設磴口縣;撤烏蘭浩特市。
  • 1965年
  • 撤土默特旗分設土默特左、右2旗。
  • 呼倫貝爾盟的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哲里木盟。
  • 1966年
  • 撤額爾古納旗分設額爾古納左、右2旗。
  • 設縣級二連浩特市。
  • 1967年
  • 呼和浩特市的玉泉、新城、回民3區分別更名向陽、東風、紅旗區。

(省際)

  • 1956年
  • 河北省圍場縣雙敖包屯劃歸喀喇沁旗。
  • 吉林省長嶺縣保康鎮劃歸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
  • 甘肅省巴彥浩特蒙族自治州和喀濟納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 寧城縣左杖子村劃歸遼寧省凌源縣。
  • 1957年
  • 遼寧省彰武縣北敖德河屯劃歸哲里木盟庫倫旗。
  • 1962年
  • 河北省商都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69~1978年

(區內)

  • 1969年
  • 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化德縣和蘇尼特右旗劃歸烏蘭察布盟。
  • 巴彥淖爾盟由磴口縣遷駐臨河縣。
  • 1970年
  • 設潮格旗,轄烏拉特中後聯合旗的9個公社。
  • 烏蘭察布盟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右旗和固陽縣劃歸包頭市。
  • 1975年
  • 烏達、海勃灣2市合設地級烏海市。
  • 1977年
  • 設包頭市建華礦區,轄包頭市青山區的部分區域。
  • 1978年
  • 呼和浩特市紅旗區更名回民區。

(省際)

  • 1969年
  • 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
  • 巴彥淖爾盟的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
  • 巴彥淖爾盟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巴音毛道工委所屬社隊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
  • 呼倫貝爾盟(除突泉縣、 科爾沁右翼前旗外)劃歸黑龍江省。
  • 哲里木盟和呼倫貝爾盟的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劃歸吉林省。

1979~1999年

(區內)

  • 1979年
  • 設阿拉善盟,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駐巴彥浩特鎮。
  • 設烏海市海勃灣、海南、烏達3區。
  • 呼和浩特市東風區更名新城區。
  • 1980年
  • 復設興安盟,轄突泉縣、扎賚特旗和科爾沁右翼前旗、中旗。
  • 烏蘭察布盟二連浩特市和蘇尼特右旗劃歸錫林郭勒盟。
  • 復設縣級烏蘭浩特市和鄂托克前旗?。
  • 撤包頭市建華礦區。
  • 呼和浩特市向陽區更名玉泉區。
  • 1981年
  • 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更名烏拉特中旗;潮格旗更名烏拉特後旗。
  • 1983年
  • 赤峰市升格地級市;赤峰縣併入;撤昭烏達盟,所轄各縣旗劃歸赤峰市。
  • 撤喜桂圖、布特哈、阿巴哈納爾3旗,分設縣級牙克石、扎蘭屯、錫林浩特市;東勝撤縣設縣級市。
  • 設赤峰市紅山、元寶山、郊區3區。
  • 1984年
  • 臨河撤縣設縣級市。
  • 1985年
  • 設縣級霍林郭勒市。
  • 1986年
  • 通遼撤縣併入通遼市。
  • 1990年
  • 豐鎮撤縣設縣級市。
  • 1993年
  • 赤峰市郊區更名松山區。
  • 1994年
  • 撤額爾古納左、右2旗,分設縣級根河、額爾古納市。
  • 1995年
  • 烏蘭察布盟和林格爾、清水河2縣劃歸呼和浩特市。
  • 1996年
  • 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劃歸包頭市。
  • 設縣級阿爾山市。
  • 1999年
  • 通遼市升格地級市;撤銷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由通遼市代管,其餘各縣旗劃歸通遼市。
  • 以原縣級通遼市域改設科爾沁區。
  • 包頭市郊區更名九原區,石拐礦區更名石拐區。

(省際)

  • 1969年
  • 哲里木盟和呼倫貝爾盟的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劃歸吉林省。
  • 1979年
  •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 甘肅省的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 吉林省的哲里木盟及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 遼寧省的昭烏達盟(現赤峰市)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_6gLGwBmyVoG_1Ze_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