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猜個謎語:
黃瓷瓶,口兒小,瓶里裝著紅珠寶。
只能吃不能帶,又酸又甜味道好。
(打一水果)
想必有些朋友已經猜到了,正是當下最火的水果——石榴。
石榴外表普通,但內含的石榴籽,豐滿誘人。在民間,人們常用「連著枝葉、切開已交、露出累累果實的石榴」圖案,象徵多子多孫。
除了寓意美好之外,石榴還是一種很好的藥食同源的食物。
名醫張錫純曾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石榴「其性微涼,能斂肝火,保合肺氣,為治氣虛不攝,肺勞喘嗽之要藥」,「若連皮搗爛煮湯飲之,又善治大便滑瀉,小便不禁,久痢不止,女子崩帶」。
具體看來——
石榴藥用,酸者為佳
買石榴,買到甜的,自然是好,但買到酸石榴,也莫要覺得虧,畢竟石榴藥用,以酸者為佳。
中醫認為,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若遇上喘、泄,不妨吃點酸石榴。
酸石榴妙方
材料:生山藥75克、酸石榴汁30克、甘蔗汁50克、生雞子黃(雞蛋黃)4個。
製法:先將山藥煎取湯一大碗,再將餘3味調入碗中,分3次溫飲下,間隔約2小時服1次。若藥已涼,需微溫後再飲,不可過熱。
功效: 咳喘,患者可見平素體弱、年老,或喘,或嗽,或痰涎壅盛,氣不足者。
tips: 選材方面,石榴以酸者為佳;在辨證方面,「虛」是關鍵,對於聲音響亮、底氣十足的咳喘,效果較差。
止腹瀉,連皮用
秋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這種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有醫生用石榴皮湯,治療不伴有脫水或有輕度脫水的病兒,臨床效果很好。
若果是自行在家調理,可連皮搗爛煮湯飲。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石榴果皮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根皮鹼、蘋果酸、鞣質、生物鹼等,有明顯的抑菌和收斂功能,能使腸黏膜收斂,使腸黏膜的分泌物減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痢疾等症,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吃石榴,注意2點
石榴雖好,非人人皆宜
石榴屬溫性水果,燥熱體質的人不宜多吃。
另外,石榴含糖多,且有收斂的作用,感冒、急性炎症、大便秘結即糖尿病患者慎吃。
胃不好的人(胃潰瘍、胃酸過多者),及膽囊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也不宜吃石榴。
吃完石榴,記得刷牙
石榴本身含有的有機酸成分較多,對牙齒琺琅質有一定的腐蝕性,且石榴汁液色素會染黑牙質,影響牙齒美觀。建議大家,吃完石榴,要記得漱口或刷牙。
一招快速剝石榴
石榴好吃,但剝石榴卻是項技術活,
這裡教大家一招——
1.在石榴頭部,用小刀划上一圈。注意別太大力,輕輕劃破表皮即可。
2.摘掉頭部,沿著石榴的紋理切開,然後掰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