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都秀麗東方籌建,2017年日均遊客近萬人,2018年預計遊客量達500萬人次。然而,2018年7月11日,秀麗東方幸福場因土地問題被強制拆除,川西特色的灰瓦、木樑、白牆、茅草屋檐在鋼筋鐵臂的揮舞下化為廢墟,上億投資化為烏有,市民失去了重要的休閒場所。土地性質問題成為秀麗東方的死穴。開發商如何避免重蹈覆轍,農用地如何流轉成為建設用地?
我們為您整理了農用地流轉為建設用地的詳細步驟,並在農旅項目設計,規劃,開發過程中為您提供全程規劃設計運營服務。
官方回應:
秀麗東方生態文化園區位於錦江區錦江大道濕地路,臨靠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2016年5月以來,四川秀麗東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未經國土、規劃等相關職能部門批准,擅自占用耕地修建「幸福場」等建(構)築物近萬平方米,國土、規劃和屬地政府均多次口頭和書面告知其擅自修建行為系違法行為,多次責令停止違法修建行為,但該企業均不予理會,繼續其違法行為,相關部門依法啟動相關執法程序。
四川秀麗東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秀麗東方生態文化景區(幸福村三組、五組、七組、八組、九組,駙馬村五組)內修建了房屋及建(構)築物,經成都市規劃執法監督局核實認定,該房屋及建(構)築物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屬違法建設,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成都市規劃執法監督局已於2016年12月30日分別對上述範圍內違法建設做出強制拆除決定。成都市規劃執法監督局於2016年12月29日函告錦江區人民政府,要求配合其執行強制拆除決定(成規監函〔2016〕658號)。
成都市錦江區政府辦公室
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農用地轉用審批指農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轉變為建設用地的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
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流程
一、預選符合規劃的農用地
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因此,用地單位在初步選定某農用地為建設用地後,應首先向國土資源局、建設部門、規劃部門諮詢是否符合該農用地的各項規劃。
規劃必須符合原國家土地管理局發布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批規定》(《國家土地管理局令》第七號)的要求。
如該建設項目列入國家國土資源局編寫的《限制供地項目目錄》,則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提供建設用地前,須先取得國土資源部許可,再履行批准手續。
如該建設項目列入國家國土資源局編寫的《禁止供地項目目錄》,則在禁止期限內,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受理其建設項目用地報件,各級人民政府也不批准提供建設用地。
二、編制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
確認該農用地可以用於建設,再根據建設部門的要求,進行和編制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向建設部門提交用地申請,建設部門審查符合的,頒發建設項目的《選址意見書》。用地單位應按規定繳納選址規費。
其中,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批准文件有效期兩年。農用地轉用或土地徵收經依法批准後,市、縣兩年內未用地或未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有關批准文件自動失效。
三、提出用地預審申請
用地單位持該《選址意見書》向同級國土資源局提出用地預審申請,由該國土資源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有效期為兩年,自批准之日起計算。已經預審的項目,如需對土地用途、建設項目選址等進行重大調整的,應當重新申請預審。
建設用地單位申請預審,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表(該表由國土資源部統一規定);
2.預審的申請報告,內容包括:擬建設項目基本情況、擬選址情況、擬用地總規模和擬用地類型、補充耕地初步方案;
3.需審批的建設項目還應提供項目建議書批覆文件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批覆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合一的,只提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如建設項目涉密軍事項目或是國務院批准的特殊建設項目用地的,建設用地單位可直接向國土資源部提出預審申請。
國土資源局在自受理預審申請或者收到轉報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審查工作,並出具預審意見。二十日內不能出具預審意見的,經負責預審的國土資源局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十日。
四、預選符合規劃的農用地
用地單位憑《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向建設部門、環保局等辦理立項、規劃、環保許可等手續,並繳納各項審批費用;
環境保護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86)國環字第003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對建設項目進行審批。
某些建設項目,還需要報勞動行政部門依據《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管理辦法》予以審批。
五、提出項目用地的正式申請
用地單位再持以上審批文件,向原預審的國土資源局提出項目用地的正式申請。
六、各級政府審批
國土資源局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分不同類型,經各級人民政府審批。
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確需單獨選址建設的項目,在《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4號)實施前批准立項的,仍按原規定報批用地;實施後,屬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等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批准、核准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報國務院批准;除此之外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徵收土地面積超過省級批准權限的,土地徵收必須報國務院批准;建設項目確需占用基本農田的,必須報國務院批准。
其中,如占用農用地沒有涉及占用耕地的,則不需擬定補充耕地方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占用本集體農用地和單位占用國有農用地的,不需擬定征地方案。
七、辦理征地手續
由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對該農用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進行徵用,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按征地程序辦理征地手續。
其中,徵用土地的各項補償,應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由用地單位全額支付。用地單位未按期全額支付到位的,政府不發放建設用地批准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有權拒絕建設單位動工用地。如徵用農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也可由國土資源局委託用地單位直接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
國家徵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徵用土地的,按照被徵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八、領取用地批准文件
國土資源局根據批准的供地方案,在征地的補償、安置補助完成後,向用地單位發出批准用地文件和《建設用地批准書》。
九、繳納出讓費,獲得土地適用權
土地徵用後,該土地即成為國有土地,由國土資源局與土地使用者按照相關規定,簽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出讓供地。用地單位按約定繳納出讓費用。
十、開始建設適用土地
簽訂合同並按約繳納費用後,用地單位才真正獲得該土地的使用權,用地單位即可辦理建設項目的相關審批手續予以施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