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隨媽,性格隨爸?那些你認為無力回天的基因遺傳,其實可以這樣逆襲!

2021-05-13     CC爸媽

原標題:智商隨媽,性格隨爸?那些你認為無力回天的基因遺傳,其實可以這樣逆襲!

話說基因這件事,真是讓人心服口服。

它能強大到什麼程度?確認過眼神,一定是親生的!連驗DNA都省了!

杜海濤和媽媽,這鼻子這眼睛都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王祖藍和媽媽,這簡直是一個複製版本啊。

如果說這些明星和父母之間的相似度是超高,那麼下面幾位外國網友和他們父母之間的相似度簡直就是爆表。

就想問問是不是Ctrl+C、Ctrl+V出來的!

左邊是一位網友的母親25歲時候,右邊是網友本人25歲的時候。

左邊是一位網友媽媽30歲的時候的樣子,右邊是網友本人30歲時候的樣子。

第一張是一位網友的父親在1991年拍攝的照片,第二張是網友自己在2013年拍攝的照片。

好吧,作為局外人,我已經傻傻分不清楚了!

別說外人,小時候CC跟DD,我也常看的恍惚。

娃長得像誰、智商隨誰、性格像誰,一直是父母樂此不疲探討的話題之一。

不得不承認,五官、膚色這些樣貌上的特徵,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扭轉。

今兒也不聊這些不可逆的,聊聊同樣會遺傳、但通過後天努力卻可以逆轉的 基因類型

智商

除了顯而易見的長相,智商怕是討論的最多的了。

坊間有個說法是:兒子的智商是由媽決定的,女兒的智商也是父母各占一半。

原因是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

男性是XY,X (卵)是來自母親,Y(精子)是來自父親,只有一個X,所以男孩的智商是來源於母親的遺傳的;

女性是XX,X(卵)是來自母親,X(精子)是來自父親,因此女孩的智商父親和母親的影響力各占一半。

聽上去好像蠻有道理,然而,這只是一種想當然。

事實上,我們說的XY染色體,人家在人體23對染色體中,是負責區分性別的,如果智商取決於XY這對染色體,那讓其他22對情何以堪啊!

關於智力背後的遺傳學的研究發現,父母雙方有成千上萬的影響智商的基因散布在我們的DNA上。

一項1982年發表在《行為遺傳學》 (Behavior Genetics)的研究顯示, 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64,父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23,都在0.4左右,相差不大。

而且智力是一種複雜的性狀,它並不像相貌完全由我們的基因決定,還有50%是靠後天來決定的 。

後天因素有很多

01

營養狀況

有研究證明 母乳喂養與智力的提高有關;鋅、鐵、葉酸、碘、B12和蛋白質缺乏也會導致智商低。 (現在的娃看似吃得好,但想一下自家娃營養真的均衡嗎?)

02

媽媽情緒穩定

我們的大腦是這樣運作的,它只有確定自己 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大腦才有剩餘的資源來學習其他知識去處理其他問題。

兒童時期,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就是母子間穩定的情緒,和諧的家庭氛圍。

如果大腦消耗過多的精力去處理情緒,就會影響它的學習力。

「越罵越笨、越恐懼越不會思考」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腦科學裡面有個理論,媽媽的情緒越穩定,娃的大腦不用日日忙著處理危機感,他的大腦發育就會越完全,學習力才會越快。

03

父親參與育兒的程度

耶魯大學有一項12年研究,研究人員對從剛出生的嬰兒到十幾歲之間的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

成果表明, 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於平均水平、而且成績更好、事業成功率更高。

原因有很多,但重要的是兩點:

1、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 (所以主動很重要,被逼的不算哈)

2、爸爸帶娃更偏向動手、冒險類,且不同於媽媽的包辦,爸爸養娃更放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大腦也不會懶惰。

爸爸對孩子的智商,甚至能持續到兒女42歲。

所以,拯救娃的智商,父母缺一不可!

就算爸媽都是「學渣」也不怕,拼足那後天的50%,一樣能夠助孩子達到人生的頂峰!

近視

曾經看一個網友發表評論說:

最拉仇恨的三種人:吃不胖的,曬不黑的,不近視的……

先簡單明了的告訴大家答案:

輕度、中度近視通常不會遺傳,高度近視有一定的遺傳風險。

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的,孩子基本上都會近視。

近視有遺傳傾向,但遺傳方式很複雜。

按照度數,近視可劃分為3個等級:

300度以下是輕度近視,300度~600度是中度近視,600度以上屬於高度近視。

父母雙方都近視的,孩子近視的風險可能是父母單方近視或雙方都不近視的孩子的3倍。

其中,輕度、中度近視的遺傳風險較低,寶寶近視多與後天環境、生活習慣及受教育水平相關。

如果高度近視,那麼遺傳風險就更大了!

有研究發現, 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孩子近視的幾率約是父母中、輕度近視者的2.6倍!

這對比簡直太嚇人了,赤裸裸的輸在了起跑線上啊!

而且高度近視遺傳往往影響更嚴重:

1、來得更早,比如兩三歲就近視了需要戴眼鏡矯正;

2、持續進展的時間更長,比如普通近視容易矯正,度數漲幅較易控制,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會再長,但這類的度數很有可能會一直增長;

3、發展為病理性近視的可能性較高,病理性近視常見於高度近視,有較多眼底併發症。

另外還有一個冷知識需要額外提醒大家:

《美國國家科學學院報》曾報道:大樣本採集研究發現,即使父母雙方完全沒有攜帶高度近視基因,如果生育時父親的年齡超過35歲,那麼他們下一代發生高度近視的幾率會增加,最高增加到50%。

不過,雖然有遺傳影響,但視力的後天干預也非常重要。

如果遺傳機率比較高,那平時就要更加注意視力保護。

哪怕父母是高度近視,視力保護的好,也可以延遲孩子近視發生的年齡,降低近視進展速度。

具體近視的 成因和預防可以看這兩篇:

肥胖

肥胖是和遺傳有密切關係的 (這裡的肥胖指的是單純性肥胖)

有數據顯示:

  • 如果父母都肥胖,那麼子女有 80% 的機率也是肥胖;
  • 父母中1人為肥胖者(特別是母親),子女肥胖的幾率就會達到40%左右;
  • 如果雙方體重都正常,那麼子女患有肥胖的機率不超過 10%。

雖然說,數據在此,但很多人還是覺得抽象,肥胖的遺傳作用是啥原理?

遺傳因素對肥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就簡單舉個通俗的例子給大家解釋一下:

比如我們每天的攝入蛋白質、糖類及脂肪, 個體吸收的比例、代謝的能力是不同的,這就是因為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同樣喝了一杯牛奶,肥胖者可能吸收了80%,而正常體重者只吸收60%,代謝比例也不同,遺傳對個體能量支出的差別更是可達40%以上。

一正一反就能差出去好多。

這種「吸收好、代謝差」的肥胖基因遺傳給娃,那娃可是天生就具備「喝涼水都長肉」能力的。

雖然肥胖的遺傳幾率很大,但也不要悲觀,畢竟後天因素的影響也很大。

只是如果孩子如果有肥胖的跡象,那飲食運動就需要更加注意,孩子吸收好?那就吃得少而精,營養均衡點。

只要父母願意幫助孩子改善,就算孩子有肥胖基因,也能夠擁有健康的體型。

身高

身高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

一個人的最終身高是由「先天遺傳+後天干預」 共同影響的。

根據測算, 身高的差異有 60%~80% 是基因決定的,剩下的 20%~40% 則歸結於環境因素(如後天營養、運動)

網上也流傳著多個「通過父母身高推測孩子身高」的公式。

但C媽要告訴大家的是, 不!建!議!參!考!

《發展心理學》里也指出:

人類身高特徵受多對等位基因的影響,至今沒有人能準確地知道有多少等位基因影響身高特質,不能期望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得出結論。

而且,人種的差異決定了身高受基因影響的機率,例如亞洲人身高受基因的影響機率在 65% 左右,低於歐美的白人,這也是有些人套用「公式」失靈的原因。

身高方面雖然後天比重小,但不可否認的是,後天干預真的很重要。

中國現在許多 00 後的初中生、高中生都比父母同齡時高出一大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膳食營養狀況比以前好得多。

前段時間我們也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身高的《 最新身高對照表出爐,中國孩子居東亞第一! 來看看你家娃達標了嗎? 》

《柳葉刀》研究顯示:在過去的35年里,中國成為了全球兒童及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19歲男女的平均身高(男性175.7厘米/女性163.5厘米)均超過韓國,位列東亞第一。

文內還詳細寫了影響孩子身高的後天因素,如:飲食、睡眠、運動、維D3的補充,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有需要的可以戳上邊的文章連結。

基因的影響力很強大是毋庸置疑了,但也不至於「一錘定音」。

那首老歌怎麼唱來著?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拼才會贏!

無論我們的優良基因是否被遺傳都沒必要驕傲或沮喪,說了也不算的部分,想它也是浪費時間,把握住後天的良好乾預才是正解哈!

這幾天查資料,關於遺傳基因可真是解鎖了超多新知識,膚色、相貌、毛髮……篇幅問題就寫這麼多吧,大家有啥感興趣的,可以文末留言~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YMQZXkBAxbFhpvD9h2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