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射程2萬公里的洲際飛彈?「全球打擊」只是痴人說夢嗎

2019-12-08     武器正能量

洲際彈道飛彈是指射程大於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式飛彈,它是核三位一體中兩極的重要條件,用來攻擊敵國領土上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目前能進行全球打擊的武器恐怕只有洲際飛彈了,但是單從射程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一款洲際飛彈能夠真正做到全球打擊。

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形,周長大約是4萬公里,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洲際飛彈的射程能夠達到地球的半周長也就是2萬公里,就可以從任意一個固定的點來發射都可以打擊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這才是真正的全球打擊。但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洲際彈道飛彈——SS-18「撒旦」射程也只有16000公里,而且世界上射程超過15000公里的洲際彈道飛彈都不太多,為什麼沒有射程達到20000公里的洲際飛彈出現呢?

首先從技術來說,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射程越遠的飛彈對各方面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所以洲際飛彈比中近程飛彈更難研發。如果要求射程達到20000公里,這就意味著必須配備動力更強大的發動機,另外飛得越遠,飛彈說需要的燃料就越多,目前射程達到16000公里的撒旦飛彈需要8.8噸的燃料,要是射程達到20000公里,燃料至少需要十幾噸了,而且燃料的增加同時也增加了發動機的負擔。

其次,雖然赤道的周長達到了4萬公里,所以有人認為只有射程達到2萬公里才能實現全球打擊。由於地球是個球形,赤道周長為4萬公里,如果按照緯度逐級向兩極移動,周長就會越來越小。

從全球各國分布角度來看,全球戰略力量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距離赤道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射程1萬左右的洲際飛彈絕對能夠達到戰略威懾作用了。射程達到2萬公里,就能打到南極了,南極沒有戰略重點,只有企鵝了,哪個國家會傻到用洲際飛彈打南極企鵝的地步。

另外,洲際彈道飛彈也是需要「保持身材」,不可能做得無限大,需要用最少的燃料達到最遠的距離。根據計算,如果洲際飛彈的射程超過了16000公里,由於彈頭在大氣層飛行的距離過長,精準度將會嚴重下降,根本就沒有什麼威懾力了。

最後,現如今發射載具越來越多樣化,所以研發超級遠的航程飛彈成為了沒有必要的事情。其中只有陸基發射相對位置不變,而如果採用轟炸機或者潛艇來發射的話,完全可以抵達到相對比較近的位置去發射,所以沒有必要去研發難度很大的更大航程的洲際彈道飛彈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V2T524BMH2_cNUgFh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