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太開放,孩子頻頻製造翻車現場,畫面無奈又搞笑

2020-05-29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

原標題:父母的教育太開放,孩子頻頻製造翻車現場,畫面無奈又搞笑

前兩天帶女兒去閨蜜家做客,她家兒子四歲半,比我閨女大一歲,兩人玩得很開心。我和閨蜜聊得正嗨呢,女兒突然哭著往我懷裡鑽,問清原委才知道,原來哥哥說她「沒有小雞雞」。閨蜜兒子站在旁邊一個勁解釋「男孩才有小雞雞,女孩就是沒有,這很正常啊,犯得著哭嗎?」成熟的樣子讓我和閨蜜都忍不住憋笑。

我常去閨蜜家玩,對她家娃的行為早就見怪不怪了。閨蜜和老公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一歲不到就開始看繪本,關於性教育也絲毫沒落下。男孩女孩的區別,孩子是從哪兒來的,例假是什麼,她家娃全知道。有次我去閨蜜家,在衛生間裡換了下衛生巾,閨蜜兒子去廁所後,先是問媽媽是不是來例假了,後來又貼心地跟我說「阿姨,記得喝熱水」,我自己一時沒反應過來直發愣,閨蜜反倒在一旁哈哈笑。

父母的性教育太超前,孩子頻頻製造翻車現場,這樣的畫面真是無奈又搞笑。不過因為自己已經習慣了閨蜜的路子,也就沒覺得有多尷尬。

但現實中,如果孩子當眾向父母提問類似私密問題,甚至做出不雅動作,的確是會讓人尷尬到無以復加。究其原因,還是父母沒能把握好對孩子的教育分寸,對性教育方面的知識說得過少,或者說得過早造成的。

那麼,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跟孩子進行性教育啟蒙最合適?家長要把握以下原則:

孩子好奇發問時才說,問多少說多少,不宜說得過多、過深

曾有位寶媽在後台留言說,自家三歲寶寶問起來「他是從哪兒來的」,自己很糾結,不知道要跟他說多少。要不要說受精卵結合呢,要不要說他是從媽媽產道生出來的呢?

其實,關於孩子的性教育,本著「滿足好奇心」的原則來進行就可以。三歲孩子可能只需要知道「我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就行了,受精卵之類複雜的過程不必詳說。但六歲的孩子如果不滿意這個答案,繼續追問「是怎麼生出來」的,就可以講受精卵的形成,講順產和剖腹產,但不必講爸爸身體里的精子和媽媽體內的卵子是如何結合的。

如果孩子行為失當,只引導行為,不責罵孩子

不少家長會發現,兩三歲的寶寶有時候就會有類似摩擦生殖器之類的行為了。有時候甚至當眾做出不恰當的行為,讓自己很尷尬。這時候家長往往會惱羞成怒,將孩子打罵一頓。這樣其實是不對的。

孩子有類似行為,其實是正常的。這只是他對自己身體的一個探索行為,小雞雞和女孩的私密部位,在他們眼裡和眼睛、耳朵沒什麼區別,只是個器官而已。引導孩子不去觸摸,說那樣不衛生容易生病就可以了,在言語上責罵孩子,會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反而阻礙孩子心理發展。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Uo8YHIBiuFnsJQVo3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