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的管教很重要

2020-09-04     育兒小娜

原標題: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的管教很重要

說起「熊孩子」,想必大部分的第一印象都是小屁孩流著鼻涕,做著不合規矩的事情,還喜歡大聲叫嚷,哭哭啼啼的惡劣形象。

除此之外,熊孩子的身邊一定會跟著一個滿嘴都是「他只是個孩子」的熊家長,帶著熊孩子一起無法無天,給別人帶來了麻煩也毫無悔意。

很多人厭惡熊孩子,就是因為他們仗著自己有熊家長在背後撐腰,所以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怎麼教育都沒有用。

01

熊孩子把玻璃砸碎,家長卻不批評

王姐家住在小區一樓,離孩子們玩耍的小遊樂場特別近。

白天的時候孩子吵鬧一些也沒什麼關係,不影響正常的活動,但是到了深夜,總有一兩個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敲打這鞦韆的鋼管,叮叮噹噹的聲音不絕於耳。

王姐一家不堪其擾,每天晚上都要等到這幾個孩子回家以後才能夠安然入睡,黑眼圈都比從前要重。

王姐有一個高中生的兒子,在期末考試前每天都要學習,還要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第二天才能夠好好聽課。

可是因為熊孩子的原因,兒子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睡好覺了。

這天十二點多的時候,叮叮噹噹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兒子實在是忍不住了,打開窗子朝外面玩耍的孩子和家長喊了一聲:

「大半夜了敲什麼敲,你不睡覺別人不睡覺嗎?」

外面的人被吼得嚇了一跳,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直接從地上拿起一塊小石頭扔了過來,把王姐兒子的窗戶玻璃給打碎了。

王姐一家人被這個聲音嚇到了,出門來查看,可是沒有想到砸壞玻璃的人早就跑掉了。

第二天查監控找到了砸玻璃的熊孩子,可是家長不批評孩子就算了,還拒絕讓孩子道歉:

「你兒子昨晚一聲吼把我家孩子嚇壞了,我沒找你家要賠償算不錯了!你家玻璃被砸也是自找的!」

看著一臉無賴的熊家長還有一臉無所謂的熊孩子,王姐一家人決定報警處理,讓法律來治治他們。

最後熊孩子一家人才不情不願地道歉和賠償了換玻璃的損失,而在王姐一家人的強烈要求下,物業也把孩子的小遊樂場遷到了離居民樓較遠的空地上。

這一場仗,是王姐一家人的勝利。

02

熊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呢?多半是這「3個原因」

父母溺愛孩子

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寶貝,恨不得把全天下好的東西都捧到孩子面前,更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

這就導致孩子在父母的溺愛里長大,不懂得明辨是非,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因為在他父母的眼裡,自己家的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即使錯了,那也是對的。

孩子缺乏管教

有的父母因為工作或是其他原因,沒有辦法陪伴在孩子身邊,看著他長大。所以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沒有辦法管教約束孩子,導致孩子的問題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和解決。

孩子缺乏父母的管教,就好像一匹沒有韁繩的野馬一般,到處「撒歡」,到處「作惡」。

做錯事情後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沒有盡到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因為嫌麻煩或是其他原因,而不願意花費心思去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有的父母甚至只是採用打罵的方式懲罰孩子,卻不告知自己的孩子他們錯在哪裡。

孩子犯錯後買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也會讓他們成為一名「熊孩子」。

03

熊孩子會帶來什麼惡劣影響?

損害他人的利益

有的熊孩子本著

「天下皆我家,眾人皆我媽」

的想法,認為自己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受到懲罰。再加上一些孩子仗著自己未滿14歲,屬於《未成年保護法》里的「保護群體」,於是肆無忌憚地作妖。

有的孩子高空拋物、有的孩子亂玩電梯,有的孩子去搶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些熊孩子的惡劣行為已經影響到了他人的利益,讓人無法忍受。

損害家庭的利益

很多熊孩子仗著自己背後有家長撐腰,肆意妄為,常常給別人的財物和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而熊孩子的家庭必須要為孩子的所作所為買單。我們常常能夠看到有熊孩子把別人的車子刮壞的新聞,在確定了是熊孩子的責任以後,孩子的家庭必須要承擔受害車主的經濟損失。

這就導致熊孩子損害了家庭的利益。

損害家庭的名聲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成為了成天惹是生非的次熊孩子,他的父母必定會受到他人的責備。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能夠看出他的家庭教育的風氣是好是壞。如果孩子知書達理,溫文爾雅,那麼他的家庭就會受到讚譽;如果一個孩子粗俗無禮、滿嘴髒話,那麼他的父母和家庭也會被列為大部分人來往的「黑名單」,導致家庭的名聲受損。

04

家長如何正確管教自己的孩子?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倡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採用「正面管教」的互動方式,即

有規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地選擇,但前提是尊重別人。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遵守規矩,在法律和規則的範圍之內,約束好自己的行為,以良好的姿態去和他人進行交往。

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

俞敏洪看完紀錄片

《鏡子》

後這樣評價中國的家庭

:「中國只要把家長教育好了,孩子就自然教育好了。」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生來就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如果家長沒有做好一個榜樣,光是讓孩子學好這是不可能的。

父母必須要嚴格約束自身的行為,樹立一個優良的榜樣形象,孩子才能夠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成為一名出色優秀的人。

05

和你說句貼心話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如果父母不都不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反而成為一名「熊家長」,孩子怎麼可能會不是一名「熊孩子」呢?

今日話題:你的身邊有熊孩子嗎?他們的父母是怎麼教育的呢?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QEpW3QBd8y1i3sJM1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