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故事》,我笑了十七年還沒膩

2019-09-22     Vista看天下


這屆網友有多講原則?大概就是平時都跟沙雕似的成天哈哈哈哈哈,但被問到「誰才是國產情景喜劇top1」卻能吵上一年。

這不,前段時間有博主發問,以下4部情景喜劇怎麼排序。


請聽題,現在向我們走來的國產情景喜劇代表隊成員有——

「論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姆們姆們姆們」的《我愛我家》、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的《家有兒女》、不戰而勝最是理想的《武林外傳》,以及不知道是怎麼混進來的《愛情公寓》。

評論區眾說紛紜,但熱門第一的排序應該說代表了大多數網友的意見。


老實說,這個回答沒啥毛病。但作為一個不槓難受的活體etc,這條評論才真正說出了我的心聲


今天我就把話撂這兒了,說到國產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系列必須有姓名!



下飯劇的首選


作為尚敬導演的代表作之一,《炊事班的故事》第一部首播於2002年,第三部在2007年收尾,連帶著夾在中間的《武林外傳》一起,成為了不少90後的童年回憶。

然而,當如今戀舊的年輕人們重溫這部情景喜劇時,卻發現與初看時的心境大不相同了。

就拿炊事班這老幾位來說吧。

多少人小時候最喜歡的炊事員是白白嫩嫩的帥胡?



結果長大後再重溫,卻紛紛被下面這個男人的魅力所折服。

請容我隆重地介紹一下我的炊事班新牆頭:

大·歇後語張嘴就來·自學成材の獸醫·除了電腦啥都會修·寧要小三輪不要心上人·周


這個殺手賊拉冷


胖洪、老高、大周、帥胡、小姜、小毛這6位炊事兵,除了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帶來無數歡樂之外,也留下了洪氏激將法、高氏陰謀論、周氏歇後語、胡氏朦朧詩、姜氏鐵憨憨、毛氏我謝你……


然而,別看他們整天不是嘻嘻哈哈看到風兒就起浪,

就是迷迷糊糊大禍小禍一起闖。


可當90後走上社會以後才發現,原來,炊事班的KPI也是很重的。



「鍋碗瓢盆考驗了我」


眾所周知,炊事班的主業是搞笑為整個連隊的首長、戰士、傷病員提供飲食服務。

一般來說,部隊中的一個連大概在一百人左右。那麼具體到《炊事班的故事》中的空軍某部場務連呢?

第三部里的一個鏡頭掃到的公示欄告訴了我們答案:

炊事班食堂就餐人數是140人,伙食標準13元。

雖然在《炊事班的故事》里吃飯的來來回回就是那麼幾個人,又不換衣服又不換座位,一點也不怕被觀眾看出來全是熟臉。

但按照設定,炊事班的服務對象確實得有一百多個人。

做一百個人的飯是什麼概念呢?

B站的網友@肆胖子 計算過炊事班每個人要乾的活兒,發現他們的工作量大得驚人:

大周,每天採購至少要運二百斤以上的東西,每年要種至少一千斤的菜出來。

小胡,每天至少要蒸五六百個饅頭,還要煮米飯。


小姜,主業切菜,每天至少要切二十斤菜。副業腌鹹菜,全年至少要腌七百斤鹹菜,從切菜、翻曬到腌制全部是自己來。

別忘了,他還得熬粥。

當然了,太稀了也不行……

小毛,除了打雜之外,一個人至少要管三十頭豬。

胖洪和老高,兩位主廚,每天要炒一百多人吃的菜……


這些還都只是本職工作,是每月雷打不動的工作量。

飯做完了不算完,讓戰士們吃得滿意才是終極KPI。戰士們(主要是一班長)時不時會對飯菜提出意見,不管是菜咸了、粥稀了、油多了還是盛湯的勺的把兒太短了,炊事班都要開會討論整改。相當於測試提了bug,開發就得優化代碼。


當然,情緒還是會有的

除此之外,還有衛生評比、模擬法庭、越野比賽、挖溝比賽、詩朗誦比賽……

等活動。



「誰在偷窺我的職場生活?」


如果說繁重的工作量是暗線,不是每位列文虎克都能看出來的話,那麼《炊事班的故事》所展現出來的,還有過於真實的職場圖景。

比如這個堪稱玄學的職場墨菲定律:

當你摸魚的時候,領導永遠會出現在你的身後,還不讓其他同事給你通風報信。


再比如,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有的人表面上一本正經,實際上一聽見所謂的「內部機密」「小道消息」都走不動道。

而消息從哪裡來呢?

喜歡吃居以八(豬尾巴)的文書,就是行走的脈脈職言。


也是可以跟呂秀才隔空PK究竟誰被「去——!」得最多的精神小伙。


此外,還有不少讓工作黨們似曾相識的情景。

項目推進不下去,眼看著ddl越來越近,氣到模糊的領導


而你那不太靠譜的同事,向領導立下軍令狀的時候是這樣


但TA真正幹起來卻是這樣兒

這都不算什麼,職場中最最扎心的,應該是讓業務部門頭大的「外行指導內行」。

第三部里,連隊里來了名新兵(準確地說是一名休學入伍的大二學生)李卡洛。


李卡洛書面知識豐富,但不太通人情世故,上到連長下到炊事班對誰都敢提意見,你就把他當中國謝爾頓就完事了(但人設上並無「借鑑」,《炊事班的故事》2007年3月殺青,同年9月《生活大爆炸》第一季才播出》)

第一天來食堂吃飯,他就說飯菜的卡洛里太高,人送外號「卡洛里」。


前面說了,小姜負責腌制鹹菜。這天他正在院裡曬蘿蔔乾,李卡洛過來了。

來來來,感受一下他的蘿蔔乾三問(@所有嘴笨的年輕人,跟小姜學學如何懟人——

第一回合:怎麼能在外面曬蘿蔔乾?


第二回合:蘿蔔乾上面應該罩保鮮膜!

第三回合:你這樣曬會落灰塵!


李卡洛:你這是在抬槓(還有點寵溺感是怎麼回事!)

而看著不太聰明的小姜,甚至還完成了反擊「哪涼快哪呆著去」——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以為小姜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殺,瞬間裝備上墨鏡雪茄大金鍊子,「等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等登」的BGM也安排上了?


想!得!美!

乙方的憋屈之處,永遠不在於外行人的指手畫腳,而在於你明明知道他的意見根本狗屁不通,但最後往往迫於壓力還得照單全收

想想郭德綱的火箭燒煤理論——

「比如我和火箭專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燒煤,煤還得精選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從這個角度看,或許,小姜從一開始就輸了,輸得徹底。

相比之下,小毛就幸運多了。作為炊事班團寵,不僅跟大周有「毛周」cp,還跟衛生隊的川妹子小張有「毛張」cp,妥妥的人生贏家。

《炊事班的故事》,我笑了十七年還沒膩

在前兩部,小毛跟小張的關係就特別好。到了第三部,小毛終於鼓起勇氣,給小張寫了一份近似情書的「准情書」——

結果卻陰差陽錯到了指導員老婆手裡,並被誤會成是指導員寫給女兵的情書。

在搞不清楚情書是誰寫的情況下,指導員認命準備背鍋,卻被連長攔了下來。

這個表情=有人要背鍋了

連長找到了文書,然後,就有了職場中常見的「我為領導背黑鍋」現場

我們機靈的小文虛,雖然臉上掛滿了尷尬、苦澀又不失乖巧的商業假笑,但還是化被動為主動地拔高自己,在上級面前狠刷了一波好感。



理想化的職場烏托邦


然而,深諳職場宮心計的觀眾一路真情實感看下來卻發現,這部劇對新手玩家實在過於友好。即便你觸犯了那些令人如臨大敵的職場大忌,好像也不會怎麼樣。

一句話,就算你是放在《甄嬛傳》里都活不過第一集的鐵憨憨,在《炊事班的故事》的世界裡也能順順噹噹到退伍。

不信你看,當連長問李卡洛「我介英語恁麼樣,有沒有牛津味兒~」

連長期待得直蒼蠅搓手


即使頭鐵小李把送分題答成送命題,連長卻也一點兒都不掉臉兒,笑嘻嘻地說「所以才要跟你學嘛!」

不由得讓螢幕這頭的觀眾們感慨:這麼好的領導,我咋就遇不上呢。

還有這集,帥胡小姜在自己班的三句半還沒背明白的情況下,又答應了閆護士長的請求,幫衛生隊表演三句半。

烏鴉嘴小姜再得一分

結果可想而知,炊事班表演當天不出意外地翻車了,忘詞、串詞、冷場,各種你能想像到的演出事故都發生了。

錯得太離譜把大夥都逗樂了,除了分管炊事班的司務長

其實這裡,他們是踩了職場菜鳥最容易踩的兩個坑:

第一,接非直屬領導的任務之前,沒跟直屬領導打招呼。

第二,自己分內工作還沒幹完,就去幫別人。

這要是換了那些在職場浸潤多年的老油條來,應付這種狀況根本不在話下。

一般來說,對待這種非直屬領導分配的活兒,這些小機靈鬼們都不會表現得太靠譜,要拖著干,還干不好,完事主動承認錯誤說我實在不會幹這種非本職工作您多擔待。

總結起來就是:接受任務要愉快,完成任務要拖拉,承認錯誤要主動,改正錯誤再說吧。

但到了《炊事班的故事》里,結局就是炊事班和衛生隊合辦了晚會,皆大歡喜。

這麼一看,《炊事班的故事》其實還是挺理想化的。它滿足了年輕人對於美好工作的所有想像——

職場裡也有互相看不順眼的宿敵,但沒有背後使絆子的勾心鬥角;

利益面前,也有看誰都不像好人的陰謀論,但到頭來都是誤會一場;

每個人都有點自己的小心思、小算盤,但總能為了團隊的目標團結起來一塊兒往前走……

這麼一頓看下來,仿佛給身心俱疲的年輕人們做了一場心靈大保健。

它就像一位陪伴多年的老朋友。每每結束了一天的疲憊工作回到家,跟他呆上一會兒,才能滿血復活。

然後繼續加油,接受生活的捶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PDvWG0BJleJMoPMZL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