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生活哲學十則:真味是淡,素心對世事

2019-11-02     良知修行

持身如泰山九鼎,應事若流水落花

【原文】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勸,則愆尤自少;

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常多;

  • 凝níng;愆qiān尤:過錯;

【譯文】

對自己心緒、言行的把握鎮定穩重如泰山九鼎,屹然不動,那麼過錯就會少得多;

處理、應對事情就如流水落花那般自然隨性,麻煩就會悄然消失,能夠體味到許多樂趣。


【評析】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異除了其他因素外,主要的還在於各自的心理素質。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也就是說,碰到艱難險阻或陷入困境後,常人難以忍耐的事,他們卻能沉住氣、頂得住。

東晉時期,前秦的苻堅率領百萬雄師,揮師南下,要一舉滅亡東晉。東晉軍隊相繼退敗,東晉國內一片驚慌。

此時只有宰相謝安鎮定自若,他派侄兒謝玄率軍去迎敵,自己卻同手下下起了圍棋,由於手下為軍情而擾,心神不定,很快就輸給了謝安。棋畢,謝安就出外遊玩,至夜方歸,然後召集眾將領,分派任務,面授機宜。正是因為謝安的臨危不亂,極大地穩住了晉軍的軍心,再加上軍力布置得當,淝水大戰中,晉軍以少勝多,使前秦官兵陷入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境地。

人一旦具備了謝安在大兵壓境時所表現出的這種心理素質,那麼,當面臨危機的時候,就不會驚慌失措了。

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砭biān砥dǐ

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譯文】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則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治自身毛病的良藥,會在不知不覺中磨鍊節操和品行。

一個人如生活在順境中,這就等於在面前擺滿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槍,心靈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腐蝕而走向墮落。


【評析】

處在逆境並不足以為憂,反而可以磨鍊出堅毅的性格與愈挫愈勇的鬥志。可怕的反而是處在順境而不思奮鬥的人,一旦失意落魄就會一蹶不振,經不起一點兒風吹雨打。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要辯證地看待,逆境不足為憂,正可以磨鍊志節,而順境不足為喜,它很有可能腐蝕人生。若能有此心胸,就能做到既可以在順境中揚帆遠航,又能在困境中超越自我。

日欺人夜愧,少失志老悲

【原文】

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愧赧;赧nǎn

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


【譯文】

白天欺騙了別人,難以逃脫夜深人靜獨處的時候必然產生的羞愧之感;

年少的時候沒有立下奮鬥的志向,到年老的時候就會因無所成就而悲傷。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原文】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

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譯文】

面對人世間的金錢和權力,能夠主動遠離,不去接近權勢名利是志向高潔的,然而身在其中,卻不為所動,這樣的人品格更為高尚;

面對名利場的各種權謀手段,不知者可謂身心高潔,而那些懂得其中厲害卻不以這種手段達到目的的人,更加高尚可貴。


【評析】

一提到蓮花,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蓮葉上滾動的露珠,也許還會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頤的《愛蓮說》,對「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肅然起敬。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圖的事,就削尖腦袋往裡鑽,貪一點便宜;而在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周圍,天天都有趨炎附勢者聚集一堂,由於都是懷著一個「貪」字有求而來,所以以利益為驅動的組合不可能有人間真情,世態炎涼是不足為奇的。

真味是淡,素心對世事

【原文】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醲nóng

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譯文】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並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行為標新立異的人,並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其行為平凡無奇,只是精神境界超過常人。


【評析】

我們生為凡人,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永遠享受春天,並不是誰都可以轟轟烈烈一輩子,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嘗苦澀無奈,經歷挫折與失意。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功成名就的企業家,還是德高望重的大師學者,他們並不是生就如此,而是在平凡中實踐人生理想。身為普通人更是如此,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純真本性,心態平和地對待人生,才能在平平淡淡中品味人生百味,解生活煩膩,進而在平凡中顯出英雄本色。

掃去面上甲,滌除胸中塵

【原文】

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

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譯文】

剝開臉上的層層偽裝,露出真面目,這時面貌才不讓人討厭;

清除掉心中沾染的各種俗世邪念歪思,話語才會讓人覺得真誠有趣。


【評析】

不論身處哪個年代,我們身邊似乎從不缺少虛偽卑鄙的人。中國古代有句話「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用來形容一個人極其令人厭惡,毫無可愛之處。內心隱藏著污穢邪惡的想法,臉上掛著虛偽的假面具,這樣的人確實令人厭惡,避之唯恐不及。稚嫩的小孩子,無論長相如何,都有可愛之處。踏入社會不久的少年,沾惹世俗塵垢少,往往更顯真誠可愛。

在社會中為人處世,有時候由於迫不得已,不能把自己的真實性情展現出來。適當隱藏真實自我,這是一種生存之道。如果過分隱藏就成了虛偽,一個人在自己臉上掛上厚厚的假面具,那就只能令人厭惡。虛偽的為人,只能騙過一時,卻不能騙過一世。

練極福久勘極知真

【原文】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譯文】

人生有苦也有樂,只有在苦與樂的交替磨礪中得來的幸福才能長久;求知也是如此,既要相信也要具備懷疑精神,因為只有在反覆考證及互相比較中得到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學問。


【評析】

人們對於輕易就能得到的東西,通常不太珍惜。所以,不是經歷萬般磨難而獲得的幸福,也就不懂得珍惜。同樣,在安定的環境里也很難造就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必須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具備極佳的應變力與適應力。做學問也是如此,孟子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當一個人學識膚淺時疑問也少,學問越是高深,疑問也就越多。多少精深的學理,都是經過學者反覆考證與推敲才得以問世,而這些先人智慧的結晶,都給予後人很多的啟示。

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還要有不怕重來的勇氣,否則一遇到問題就敷衍了事,又如何從中吸取經驗,作為改善的參考呢?總而言之,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才能磨礪出堅毅的心性,也唯有堅定不移的人才能參悟真理。

是非邪正不可遷就,利害得失不可分明

【原文】

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

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譯文】

當是非、邪正處於衝突、交鋒時,不能稍加遷就,稍遷就就會失去是非準則。在利害、得失糾纏在一起時,不要弄得太清楚分明,太分明了就會惹起趨利避害的私心。


【評析】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必須頭腦清醒、找准方向、堅持原則、嚴守自己的心理底線,而對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卻大可不必如此。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活在世上難免要與別人打交道,對待別人的過失、缺陷,寬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可以求大同存小異,甚至可以糊塗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裡揉不得沙子,過分挑剔,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論個是非曲直,分出個高低上下來,別人就會日漸疏遠你,最終自己就變成了孤家寡人。

撥開世塵氛,消卻心鄙吝

【原文】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

兢jīng

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譯文】

不受人世間各種各樣雜念的影響,心中自然沒有炎涼驚懼的感覺。

消除心中的卑鄙庸俗,開闊心胸,便能眼前常見明月,時感清風吹來。

坦坦蕩蕩真君子

【原文】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

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韞yùn


【譯文】

初出茅廬的人,儘管沒什麼閱歷,但是也沒什麼不良嗜好;而那些早已混跡江湖的,卻有著極深的城府,滿腦子陰謀詭計。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君子,與其精明圓滑,不妨樸實篤厚;與其事事謹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坦蕩蕩、不拘小節。

而一個有道德懂修養的君子,就應該像青天白日一樣坦蕩蕩做人,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而他的才華和能力更應該像珍珠美玉深藏不露,不會讓人輕易發現。


【評析】

人活一世,有榮有辱,恰如日月,總有陰晴圓缺,這是人生的尋常際遇,不足為怪。古人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對此我們應榮寵亦淡然,毀辱亦坦然,豁達大度,所有一切我們都應該用平常心微笑面對。這樣一來,我們必能享受漁夫「富貴銀千樹,風流玉一蓑」的風趣。

坦蕩者,可以寵辱不驚,坐觀窗外葉枯葉榮,靜品天外雲捲雲舒;可以站在高處俯瞰,享受登高遠眺的悠然;可以看淡人間一切得失、恩怨。他們正直、誠實、清廉、無畏,不愧天地神明的優秀品質,讓無數人敬仰。


編輯:良知修行,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D7NKm4BMH2_cNUgoG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