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役軍人,被人冒名頂替進政府工作23年。
而冒名頂替者的妻子,正是該地負責組織人事工作的副主任科員。
當這名退役軍人試圖反映情況時,卻接到中間人的電話,向其敲詐10萬元,贖回工作。
咄咄怪事迅速引髮網絡關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新媒體平台紛紛發聲。
目前冒名頂替者已被停職接受調查。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相繼發聲
被「掉包」的23年
47歲的仵瑞華是河南周口鄲城縣白馬鎮仵莊村人,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現在老家從事裝修工作。
2019年10月,鄲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公布了全縣退伍軍人安置情況,他這才發現自己1996年被冒名安置在鄲城縣白馬鎮鎮政府工作。
仵瑞華表示,1995年退伍回鄉後,他一直跑民政局問工作的事,工作人員讓他一直等。「等到1996年還沒安置,我就出去打工了,難道有人頂替了我?」
近日,他通過朋友查到了「仵瑞華」的人事檔案。發現有一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完全與自己吻合,退伍軍人檔案裡邊的信息及父母、妹妹姓名也完全吻合。
檔案上載明,「仵瑞華」,1979年出生,1992年工作,28年工齡,進入單位來源為退伍戰士,現職務為高級工,每月工資3489元。
荒唐的是,根據檔案,仵瑞華相當於13歲參加工作。
檔案清晰顯示「退伍戰士」身份
仵瑞華的命運就這樣被悄無聲息地改變。
1996年時,他坐上南下的火車,去浙江務工,在工地上當過小工、送過快遞。之後又回到老家,除了種地之外,農閒時跟著裝修隊打零工。
他家中有三個孩子,母親是殘疾人,家裡只有幾間瓦房,經濟十分拮据。
如果沒有冒名頂替者,也許他的生活會是另一個模樣。
12月2日,仵瑞華到鎮政府找「仵瑞華」,並反映被頂替一事
退役軍人都在等一個答案
是誰操作了頂替一事?檔案有明顯問題為何會一路綠燈?將如何處理弄虛作假者?
這是央視新聞公眾號發出的3個疑問。
但對於廣大退役軍人來說,我們的疑問不止於此。哨位君的朋友楊鴻就提出了他的幾個問題:
在鄲城,在其他年度,是否還有類似的套路和操作?
在其他地方還有沒有退役安置被冒名頂替的「仵瑞華」?
有沒有從來沒有當過兵,卻通過假造參軍檔案,渾水摸魚成為安置對象,走上工作崗位的?
相關部門可不可以來一次大排查?
這種擔憂絕不是空穴來風。
2016年,河南舞陽縣退役軍人邢國亭,發現有同名同姓,甚至父母姑姑姑父舅舅等社會關係雷同者,在26年前,以退役軍人身份成為當地支柱企業舞鋼公司的一名工人。
但由於邢國亭本人檔案意外遺失,而當時民政局經手的三個人,兩個已經去世了,另一人已退休,案件因證據不足,不了了之。
媒體相關報道截圖
其他相關案例,並不鮮見
鄲城這件事的曝光首次直觀地揭開了安置領域存在的問題,使得過去一些地區有意遮掩和諱莫如深變得不再那麼容易,這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就在昨天,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建部以來首次憲法宣誓儀式。
這是冥冥中的預示,法的精神終將照耀退役軍人工作每一個角落,讓陰霾無處遁逃。
內容整合自央視新聞、中國退役軍人雜誌
新京報、上游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1uN5m4BMH2_cNUg2g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