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9十大科學流言,算算浪費了你多少流量費?

2020-01-03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導語:2019年剛剛過去,2020年欣然而至。新舊交接之際,展望與盤點並重。這期專欄我們一起回顧「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看看你中招了幾個?又傳播了幾個?這些科學流言「騙」去了你多少流量費?2020年,「智止流言,探求真知」的小目標定起來啦!

上期專欄,栗子學姐帶大家一起盤點了2019年你可能交過的「智商稅」,這周咱們繼續。12月30日下午,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本次發布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是在騰訊指數數據的基礎上,從2019年發布的73條「科學」流言中,由專家評委根據其傳播廣度和危害性投票選出,均為百姓關注話題或與生活息息相關。

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發布會現場

流言一: 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染上就等死吧!

真相:鼠疫是三大國際檢疫傳染病之首,我國甲類法定傳染病之首,在業界稱它為一號病,也就是最重要的傳染病。鼠疫是由一種病原菌引起的,叫鼠疫耶爾森氏菌。其中,帶有莢膜的鼠疫耶爾森氏菌毒力強。

作為傳染病來說,鼠疫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但只要我們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鼠疫的病死率還可以降低。鏈黴素是治療鼠疫的首選抗生素。我國分離的鼠疫菌對鏈黴素普遍敏感,1000多種鼠疫菌沒有發現耐藥性。

鼠疫可防可控,我國發病人數從解放初期的每年近萬病例,下降到近十年來每年十例以下,個別年份為0病例報道,可以看出,我國在鼠疫方面已經取得非常重要的成績。

流言二:中國高鐵輻射嚴重,會造成女性不孕

真相:高鐵的電磁輻射從哪產生?鐵路系統里從電學的角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把電能傳輸到線路上去,另一個是把電能傳輸到電機,這兩個系統都有電能的傳遞過程,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電磁場,電磁輻射。

地面上有電磁輻射,但我們更多的關心是車體內的電磁輻射情況。一些學者做研究發現,地板下面有電纜,這個地方電場比較大,車窗的地方磁場比較大。但不管是在什麼地方,輻射值都非常小,遠遠小於國家和國際標準。

生活中不光是高鐵有輻射,包括吹風機、電腦、電視機都有輻射,和它們相比,人乘坐列車或在站台的時候受到磁場、電場的影響都是非常微弱的。

流言三:液化氣鋼瓶著火要先滅火再關閥門嗎?

真相:液化氣鋼瓶一旦著火,可以根據現場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置措施。第一種:在液化氣鋼瓶閥門完好的情況下,首選是關閥,閥門關了火就滅了。

為什麼不能先關火?因為如果先關火燃氣會泄漏,燃氣在密閉的空間泄漏,達到爆炸極限遇見火源就會爆炸。

第二種:如果著火的液化氣鋼瓶的閥門損壞,可以不滅火,先把液化氣鋼瓶拎到空曠地帶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卻瓶身,等待液化氣燃燒完畢即可;燒著的液化氣鋼瓶如果在居民家中無法轉移,通風良好且周邊無燃燒物,可以先滅火,再用濕抹布等物品堵住瓶口,並送至專業的液化氣站進行處置。

第三種:如果液化氣鋼瓶橫向倒地火焰朝下燃燒,鋼瓶容易被火焰加熱,到達一定溫度後,瓶內的液化氣受熱膨脹,瓶體容易發生物理爆炸。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大家看到煤氣罐是倒放的一定要趕緊逃離現場,撥打119。


流言四: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癌的前兆

真相:世界上甲狀腺結節非常常見。大約50%以上的50多歲的人做超聲檢查都會發現甲狀腺結節。其實,沒有必要每年都做甲狀腺的檢查,實際上,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大約僅有5%左右的甲狀腺結節,最終經過病理檢查會診斷為甲狀腺癌。

一般甲狀腺結節不會變成甲狀腺癌,因為一般的惡性腫瘤都是由一個發生了癌性突變的細胞,通過克隆繁殖,慢慢長成癌症。一般良性的腫瘤細胞不會變成惡性,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會變成甲狀腺癌。

流言五:人工增雪有害身體健康?

真相:催化劑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在國際上很早就受到關注,國內外許多國家都做過相關實驗。美國通過實驗測量通過地面的雪樣和地面徑流的濃度,發現作業後碘化銀濃度會增加,但是遠低於標準。

同樣,北京市的兩次催化降雪過程的樣本分析結果表明,銀離子的濃度是0.13毫克/升。澳大利亞、美國、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數據分析結果也可以看出碘化銀含量遠低於世衛組織50毫克/升的標準。

目前我們開展的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碘化銀量非常低,遠低於世衛組織和我國的相關標準。開展的人工增雪對生態環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人工增雪不會影響健康。

流言六:「量子波動速讀」可1分鐘閱讀10萬字?

真相:「量子波動速讀」是一個典型的騙局,實際是上世紀80年代火熱的特異功能蒙眼識字的變種。量子物理中有「物質波」「波粒二象性」「量子疊加」「量子相干」等概念,但「量子波動」這個概念基本上用不到的。

科學上真正嚴肅的研究是研究物質波的疊加和干涉,光子的雙重干涉,後來研究到電子、分子的量子效應。最近這些年科學家已經做到幾百個原子,上千個原子的大分子的物質波的疊加實驗。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技術研究中心尹璋琦教授的研究組提出用細菌量子疊加,最終實現真正生物體物質波干涉的理論構想。

2018年《科學美國人》雜誌報道了類似的想法,代爾夫特大學物理學家Simon Gr?blacher希望把水熊蟲的量子疊加態在實驗中做出來,但是怎麼做還在探究過程中。

流言七:外星人發來了太空無線電波

真相:這則流言的起因是由加拿大科學家領導的科學團體探測到了太空中重複的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 , 簡稱FRB),它產生於15億光年之外,被命名為FRB 180814. J0422+73。

1月9日,關於這一發現的兩篇論文的未編輯版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線。於是就有傳言稱科學家探測到了一種宇宙神秘信號,經過「專業」分析,發現這是外星人發出的信號。

其實這則「流言」想要表達是:科學家在不同的年份發現了一些不同的射電信號,而在2012年時,發現了同一個位置上出現了重複的射電信號。

儘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很多快速射電暴重複發生的現象,可是現在還不清楚快速射電暴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有科學家提出是中子星發出,超新星發出,或是這兩類天體的併合,也有提出是黑洞碰撞等等。還有一些奇怪的說法,有的西方學者「腦洞大開」提出,快速射電暴信號也有可能是外星人發出的。

其實,對於一項未知事物,我們應該先用符合常識的東西來理解它,因此科學家試圖用一些天文學上常規的天體現象來解釋快速射電暴。所以,對於一些新聞,不要盲目地、隨便地與外星人聯繫起來。

流言八:跑步會損傷膝蓋易患關節炎?

真相:跑步傷膝蓋,實際上最主要的是指關節的「軟骨面」傷了。關節的「軟骨面」傷了以後就會出現問題,專業術語叫「髕股疼痛綜合症」:主要指髕股內軟骨、股骨的髕面軟骨、也稱為創傷性的骨關節炎,簡單地說就是軟骨壞了。

跑步導致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五個。

一是踝關節力量不足、膝關節周圍力量不足,關節的穩定性差,導致肌肉關節緩衝震動的能力差,關節的壓強增加,衝撞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增加;二是跑步過於集中,膝關節負荷過重(過多跳躍活動、體重過大、負重練習過於集中);三是膝關節髕骨與滑車關節的對位不良、力線不良、膝關節形態不良(X型腿、「O」型腿);四是股內肌力量不足,股外側肌群、髂脛束張力過大;五是退行骨關節炎(與年齡成正相關,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不斷增加)而導致的髕骨及股骨軟骨面的壓力過大,而出現的勞損性損傷。

軟骨組織是體內最耐磨的組織,營養主要靠與關節滑液之間的物質交換,代謝緩慢,一旦損傷,不易修復。

我們的軟骨代謝非常慢,一旦傷了就不容易恢復,它需要一生都來保護,不要讓我們的軟骨磨損。不磨損的秘訣在於——「賦能」,跑步怎樣賦能?最重要的是增加踝關節、膝關節的力量,力量增加了,震動就會被肌肉吸收,而減少關節的震動和壓強,關節就不容易損傷了。

流言九:5G基站比4G輻射更強,對人體危害很大?

真相:實際上電磁輻射沒有危害,有危害的是電離輻射。電磁輻射是非電離的,對人體沒有危害,唯一有害的是熱效應。很多人害怕輻射,所以要把基站請出去,但是基站離得越遠接觸的輻射越大,這是因為基站的輻射雖然比手機大,但是手機離頭腦最近,相對來說手機的輻射占主要方面。

而基站如果離手機太遠,為了接收保證會命令手機加大輻射,如果害怕輻射,就應該把基站拉近一點。

如果把4G基站比作一個火爐子,離的遠涼,離的近熱,不均勻,而5G基站則相當於地暖,更均勻。5G的頻率高,傳播特性變差,單位面積內需要更多的基站,單個基站的輻射會變低。因此5G基站比4G基站輻射大是流言。

流言十:拍完X光發現懷孕,孩子就不能要了?

真相:拍X光造成胚胎和死亡的需要輻射劑量是50-100 mGy,器官形成期對胎兒有致畸作用的需要200 mGy以上,8-15周造成智力障礙需要60-310 mGy,智力缺損方面,每1000mgy輻射量使智商降低25,這些可能造成對胎兒的畸形。

超聲和核磁共振(MRI)沒有電離輻射風險,是妊娠期相對安全的檢查。除個別情況外,X 線檢查、CT 掃描和 PET/CT 所致的輻射暴露劑量遠低於胎兒的損害劑量,如果這些檢查更利於疾病診斷,不應被拒絕。

母兒健康同等重要,兩害相權取其輕。由於醫學原因確實需要做X線檢查的話,就要做,絕大多數X線檢查對胎兒都沒有致畸作用;但也不要認為,懷孕了就可以大大方方進出這些核電站,X光室,這樣肯定不對。對於一些必要的,有醫學需求的,在胎兒致畸劑量以下的檢查,我們可以放心做。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本文是中國數字科技館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0hyam8BMH2_cNUgjq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