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慶最硬核大片,老兵是主角

2019-09-27     一號哨位

終於等到了。

自有國慶檔以來,中國院線首次出現以退伍軍人為主角的大片。

更重要的是,電影全景展現了一個航空大國所傳遞的信心與實力。

哨位君參加完成都的首映飛回北京,恰逢大興機場通航。

也許你暫時去不了大興,但這部電影可以帶你先去看看——

中國機長

最漫長的34分鐘

2018年5月14日,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上,上演了足以載入民航史冊的應急處置。

當天7點08分,駕駛艙右風擋突破爆裂,副駕駛徐瑞辰半個身子被吸出窗外,只有腿部被安全帶掛住。

這是國慶最硬核大片,老兵是主角

電影片段

爆裂時的瞬間衝擊力,相當於一塊玻璃上放了一台大型SUV汽車。

徐瑞辰身上多處被劃傷,上衣被撕裂成條縷。20秒後,沒了內外壓差,他才順風爬了進來。

狂風灌入駕駛艙,溫度驟降至零下40度,氣壓僅有地面的1/4。

當時航班正在9800米的高空,這種情況下普通人30秒就會意識模糊。

飛機開始劇烈抖動,駕駛艙門被氣流撞開幾次,風猛烈地湧進客艙。

燈光驟滅,風噪淹沒了所有空間。黃色氧氣面罩彈落在每個人面前。

電影片段

這是生死攸關的時刻

機長劉傳健眼前的飛行控制組件面板被吹翻,兩個螢幕顯示,滿滿的全是故障。

好比一輛特斯拉變成手扶拖拉機。

留給他的反應時間以秒計數——在強氣流衝擊下 ,他右手無法給自己戴上氧氣面罩;只能用左手握住駕駛杆,收光油門,努力控制飛機姿態。

電影片段

據劉傳健事後回憶:

當時儀表指示時速相當於800公里左右,耳朵里聽不到任何聲音,過了一段聽到全是噪音。(機組成員之間)只能靠手勢在交流,沒有辦法和旅客溝通……

事發後的34分鐘里,劉傳健用教科書般的操作使飛機分階段下降,並成功迫降於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一名副駕駛、一名乘務員有輕微擦傷,無旅客受傷。

電影劇照

幾乎被狂風摧毀的駕駛艙

老兵劉傳健


機艙里的零下40度,是劉傳健在長春體會過的凜冬。

他曾是一名軍人,在空軍第二航空學校任飛行教員。

這所軍校是1949年11月組建的,原名空軍第二轟炸機學校。與祖國同歲,學校寄託著這個國家掌握制空權的殷殷囑託。

有趣的是,劉傳健的前輩——東北老航校副校長劉善本,就有過開著無擋風玻璃的飛機降落的壯舉。

右1為劉善本

那是1948年10月,錦州解放。

錦州機場留下了一架美製C-46運輸機,而東北老航校一直苦於沒有一架大型運輸機或轟炸機供學員們學習。

但是,整個東北老航校也沒有一個人接觸過C-46這種機型。

而且,機身上有十幾個彈孔,擋風玻璃完全破碎,高壓油管被打斷,油漏了一地,機場的跑道上甚至還布滿了彈坑。

C-46型運輸機(資料圖)

劉善本硬是駕著這架無風擋的戰機,頂著東北11月的寒風起飛了。

整整三小時,他和機組人員在極寒的環境下堅持,使這架傷痕累累的戰機降落在了牡丹江海浪機場。

當飛機停穩後,人們發現機組三人的臉凍得青紫,眼淚鼻涕結成冰柱掛在臉上,只有轉動的眼珠和嘴裡呵出的白氣,作為活著的證明。

而主駕駛劉善本的雙手仍然緊握在操縱杆上,一時竟無法鬆開。

劉善本

了解老航校的精神,你才能體會劉傳健在軍校所經受的嚴苛訓練,和他在特情中所展現的軍人品質。

風擋爆裂是他在軍校時經常教學員訓練的科目。

而更重要的是,那句軍人耳熟能詳的誓言: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要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

面對強風灌入,副手昏迷,低溫刺骨,自動導航解除,數十個操作按鈕失靈,還有瘋狂跳動的指示燈,和嗚咽不停的警報蜂鳴;

無人幫忙翻開查閱緊急操作手冊,手動轉向後,肉眼直視著刺眼的陽光,卻還要精準地找尋最恰當的降落線路,同時,還要冷靜地向迫降機場通報情況……

「凍腫了的手,卻完成了航空領域外科手術般的動作。」

這是劉傳健的奇蹟,亦是中國軍人的奇蹟。

空軍服役時的劉傳健

網友們的評價絕非過譽:

大國之翼


如果3U8633航班沒有救回來會怎樣?

數百人的殞命天際,

上千人的痛哭哀鳴,

過萬人的營救醫療,

十幾億人的哀悼祈福,

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行業事故。

但這些可能全都在半個小時內,被力挽狂瀾,拚命搶回。

這光榮不止屬於劉傳健,也屬於3U8633機組的每一名成員,屬於川航,屬於整個中國航空業。

出席首映的3U8633機組的兩位成員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航空業走過了一段曲折而壯麗的征途。

每一名中國民航人都記得「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1955年4月11日,出席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和隨行中外記者共11人,乘坐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客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飛往雅加達。

飛機被敵特安裝了炸藥,在飛行途中起火墜入海中,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什米爾公主號殘骸克

事發後,周恩來總理痛心疾首地對新任民航局長鄺任農說:「民航不飛出去,國家就打不開局面,一定要飛出去,才能打開局面。」

1956年5月26日,周總理正式批准創辦「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學校」——這就是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簡稱中飛院)的前身。

學校建在了人傑地靈的成都平原,目前已是亞洲最大的民航飛行學校。

該校已為國內外培養了近10萬名各類航空專業人才,其中包括占中國民航90%以上的機長和一大批民用飛機試飛員。

川航3U8633機組成員,(除劉傳健外)全部為該校培養。

學校發布的《中國機長》主題海報

哨位君有幸隨《中國機長》主創走進過這所學校。

聆聽了空乘小姐姐一遍遍復誦,電影中那段著名的台詞:「……請相信我們,機組人員有能力讓大家安全著地。」

見證了學員們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

當然,還拍到了學員們很多帥氣的畫面。

經過嚴苛訓練的他(她)們,都將是中國航空未來的脊樑。

下圖是中國航空業每萬小時安全係數,與國外的對比,我國航班百萬小時事故率遠低於國外。

這樣驕人的成績,除了機組人員的貢獻,也離不開包括空中交通管制員等地面工作人員的高度配合。

一張機票的背後,是無數民航人的共同努力,讓每一個旅途中的人都能平安落地。

中國機長

優質的航空大片何嘗不是航空強國的一部分。

《中國機長》的拍攝得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來自民航系統各單位的數百名專業人士參與了電影的創作與拍攝。

民航局還特批電影部分場景在成都雙流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民航西南空管局、拉薩貢嘎機場等地進行實景拍攝。

為了更好地復刻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中國機長》還採用了一個1:1還原的A319飛機模型。

這是國內首創的技術,通過平板電腦對飛機模型的高精度控制,來完美重現最真實的事件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西部戰區空軍也友情出鏡了殲11等型號戰機,展現了中國航空強大的軍地協調能力。

甚至還有身穿空軍T恤的航空迷,在片中占有一定戲份。

總之,這部電影很燃很硬核,是國產航空題材電影中的最強者。

萬里雲天長風起,身負鐵翼上雲霄。

9.30,相約電影院吧,和《中國機長》一起感受大國航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xswcW0BJleJMoPMBh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