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開不到5000公里,養車卻要花2萬,還有必要買車嗎?

2019-11-27     老司機侃侃車兒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和汽車價格的下探,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許多家庭的車,一放就是半個月一個月,或者一年都只跑個5000公里,每年養車的錢去租車或者叫滴滴綽綽有餘,而且汽車始終都在貶值,這樣一來買車還有意義嗎?

我可以大膽地推測,你還沒有買車,因為你這是典型的沒車思維,或者說是窮人思維。

如果算經濟帳,買車怎麼算都划不來。買輛10萬元的小車,加上稅、上牌七七八八要到12萬落地了,每年都要交保險、燒汽油、保養、維修,10年的花費總計要到20萬了,也就是說,你買輛10萬的車每年要花2萬元在這個車上,如果不買車租車或者滴滴每年2萬元絕對足夠了甚至還有富餘。要是這麼想,不買車確實是更經濟。

但是買車這件事不能只算經濟帳,因為汽車不是必需品,而是消費升級,是享受型消費。就比如你租房也可以過一輩子,為何還要買房,買房的還貸費用就夠你租一輩子房還有的多,何必要買房呢?

就像自己有房的幸福感一樣,你至少有個家,不用擔心房東漲房租,不用擔心房東不租了。自己有車,帶來的幸福感也不是滴滴不是租車能夠比擬的。有很多時候,滴滴和租車都是不方便的,難道你沒有經歷過滴滴高峰期叫不到車?你沒有經歷過下雨天或者寒冬天氣苦苦等待滴滴到來?你難道沒有經歷過有急事需要用車,一時半會找不到車?難道沒有提著大包小包行李打車的經歷?難道沒有經歷過去偏遠的地方,交通不便找不到車?如果沒有,說明你經歷的還不夠多。就算是租車,費用高不說,光取車還車的過程,難道真的方便?

確實,就像包子饅頭和一碗回鍋肉加白米飯都是讓你吃飽,但是一個只能叫做充飢,另一個才叫吃飯,所以你的感受是不同的。沒車是可以的,公共運輸加打車,完全可以覆蓋自己的出行場景,即使出遠門也可以租車。但是你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世上畢竟沒有兩全之法。買車享受便捷付出金錢成本,不買車打車付出時間成本。但是如果想要提高生活幸福感,買車是更好的選擇。

在很多中國人眼裡,車不只是工具,更是家的延伸,是一個移動的私人空間,沒車的時候是很難體會的。 而且車不僅是通行工具,它也是你的私人物品,是屬於你自己的私人空間,甚至是一個可移動的家。在這裡,你可以和一家人坐在一輛車上享受出行的美好時光,累了睏了休息一會,也可以在下班後在車內獨自呆一會,享受一下獨處的時光,這些都是滴滴所享受不到的。

最後我想說明一點,我不賣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xbUs24BMH2_cNUgLN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