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這幾種方式對待孩子,早晚把孩子「逼瘋」,重視

2019-07-05     菜菜談教兒育女

孩子的問題,都是從成人世界裡模仿出來的。

當你某一天發現你的孩子有問題,缺乏自信,膽小懦弱,內向害羞,容易動怒,父母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

家教好的家庭絕對不會培養出有問題的孩子。如果父母是氣質儒雅,風度翩翩,視野開闊,目光遠大,有格局的人,其孩子絕對不會是膽小如鼠,小肚雞腸的人。

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父母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了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對世界的認知。

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位朋友曾經說,要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可以先觀察他的孩子。如果發現這個人的孩子是一個很有教養,有禮貌,有遠見的孩子,說明這個人也差不到哪裡去。

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經過家庭環境的薰陶,父母的教導,是變成一個文質彬彬的小紳士還是胡攪蠻纏的小霸王,完全由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父母用以下幾種方式對待孩子,早晚把孩子逼瘋,別不信。

【1】貶低

比爾蓋茨的爸爸曾經寫了一本關於他是如何教育比爾蓋茨的書,書的名字叫《蓋茨是怎樣培養的》。

比爾蓋茨的爸爸在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

作為父母,無論你對孩子怎麼樣,一定不要貶低孩子。

某一周末,我在書房寫文章,兒子開門探出一個腦袋。我正寫的暢汗淋漓,兒子的動靜打斷了我的思路,我不耐煩的向他吼了一句:「出去!」。我看到他滿臉的委屈,從門縫裡露出來的腦袋又縮了回去。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我這樣做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想法:我是媽媽的麻煩,是媽媽的阻礙,我的出現是一個錯誤。

真的是這樣嗎?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為自己找藉口的一個想法,同時也貶低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會想,我在的時候就會影響媽媽,從而形成自我貶低的心理。

想到這,我打開門,把兒子叫進書房。就這樣,我寫作,兒子看書,我們度過了愉快的一個下午。我心情大好,文筆流暢,才思泉涌。

最後我跟兒子說,有你陪著媽媽,媽媽反而寫得更快,思路更清晰。兒子聽完後很高興,很自豪,說:「看,我陪著你多重要。」

人的本性是渴望被欣賞,被關注,被重視的。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2】比較

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免不了會焦躁不安,特別是看到別人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優秀的時候,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埋怨自家的孩子不爭氣。

對於那些特別關注孩子分數的父母,這一點表現的尤為明顯。

孩子成績出來以後,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理想 ,並沒有冷靜下來跟孩子一起查找原因,而是怒氣沖沖的跟孩子說:「看看人家,都能考100分,你咋那麼笨呢!」

父母習慣於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習慣於拿優秀的孩子跟自家的孩子比,而不是讓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孩子差的孩子比。

父母以為這樣比較,孩子就可以向更優秀的人學習,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認為:

我做的再好,父母也不會看在眼裡,他們總會覺得,我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好。即使我再努力,也入不了他們的眼。

孩子有這種想法以後,不自然的就會自暴自棄,甚至丟掉信心。

「看看人家……」這句話的殺傷力足以摧毀一個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自信心,其實孩子的自信心正在被父母一點點消磨殆盡。

【3】抱怨

有的父母動不動都會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為孩子犧牲者的形象,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罪惡感。

孩子會認為,父母之所以變成這個樣子,之所以掙的工資不高,之所以不能掙大錢,住不上大房子,開不上好車,都是因為自己的出現,耽誤了父母造成的。

如果父母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你,我沒時間逛街,沒時間看電影,沒有時間去旅遊,為你操碎了心,甚至累出病來。再具體給孩子說身上的哪一種病是由照顧孩子造成的,孩子活脫脫的就成了一個有負罪感的人。

父母往往想通過這個方法讓孩子產生愧疚感,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實際的結果是,孩子不但沒有學習的動力,反而成了他前進中的壓力。

孩子的心中一旦產生了負罪感,就會採取一種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

【4】命令

很多父母都是「雙面人」,在外面對別人和顏悅色,回到家裡對孩子卻是聲色俱厲。

很多父母回到家裡,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寫完了嗎?」

如果孩子說寫完了,父母又說:「檢查了沒有?有錯的沒有。錯的弄明白了沒有?」反正就是一個無底線的要求、質問和發難。

父母下班回家,最應該問孩子這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今天在學校有沒有什麼時候高興的事發生?目的是讓孩子對學校產生情感,喜歡上學。

第二個問題:

今天有沒有做一件幫助同學或老師的事兒?目的讓孩子把助人為樂當做日常的事情去做,培養孩子幫助他人的習慣。

第三個問題:

今天的課程學的怎麼樣?有沒有聽不懂的地方?目的是及時了解孩子的上課情況,學習內容,避免孩子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造成厭學。

第四個問題:

今天有哪些表現好的方面,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居高臨下的與孩子溝通會讓孩子的心離你越來越遠。

與孩子溝通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平等的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我讓孩子放鬆,不會對你說謊話。

【5】控制

孩子就像我們手中的沙子,你握得越緊,流掉的越多。

過度對孩子進行控制的父母,反而走不到孩子的心裡,抓不住孩子的心,讓孩子越來越疏遠你。

孩子不是木偶,不是受人操縱的機器,他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的人。

當父母過多的控制孩子,甚至監視孩子,偷偷的查看孩子的日記的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鴻溝會越來越深。

最後你會發現,你越想控制他,他越叛逆,越跟你對著干,你會越焦慮,越有無力感。

父母過度控制孩子,會導致以下三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依賴性強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事小事一手包辦,就會養成孩子的惰性。最終讓孩子成為一個離開父母就沒有辦法,獨立生存的人。

第二種結果,沒有主見

現在很多孩子結婚以後,大事小事還由父母做主,一遇事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不好,工作不順心,全都是因為缺乏主見造成的。

第三種結果,離家出走

性格倔強一點的孩子,膽子大一點的孩子,為了擺脫父母的魔爪,一氣之下就會離家出走。

特別是那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嚮往獨立,希望被尊重被認同,如果父母一味的對孩子進行控制,反而是把孩子越推越遠。

【6】揭短

很多父母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客戶,尊重同事,但恰恰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

對孩子的不尊重常常表現在當眾讓孩子出醜,嘲笑孩子,當眾揭孩子的短處。

父母以為這樣做無傷大雅,對孩子不能造成傷害,實際上,這比打孩子一頓還厲害。就如同一朵嬌艷欲滴的花朵,經歷了狂風暴雨的摧殘後,奄奄一息。

如果父母當著外人貶低孩子,斥責孩子,就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會使孩子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長大後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uIyCWwBmyVoG_1Zgq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