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的種類及其劃分依據很多,可以按照水平能見度劃分,也可以按照霧形成的過程不同來劃分。
按水平能見度大小,霧的強度可以劃分為5個等級:水平能見度距離為1~10千米的稱為輕霧;水平能見度距離低於1千米的稱為霧;水平能見度距離為200~500米的稱為大霧;水平能見度距離50~200米的稱為濃霧;水平能見度不足50米的霧稱為強濃霧。
按照霧形成的物理過程不同,霧可分為輻射霧、蒸發霧、平流霧、上坡霧等。
詩詞中涉及霧的很多,下面我們結合有關詩詞,對它們各自的成因一一進行說明解釋。
輻射霧
首先說說輻射霧。輻射霧是由於夜間地表面的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霧,多出現於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早晨。形成這種霧需要天氣晴朗,因為在這種天氣情況下地面能很快降溫,使低層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霧。
為什麼又要有微風呢?因為如果是靜風,湍流太弱,地面水汽僅限於貼地層,不易上傳,也不能形成霧。但如果風力太大,則湍流過強,水汽分散到較高的氣層,使低層水汽含量減少,同時又使地面較冷的空氣與上層不太冷的空氣混合,不利於低層降溫,這樣也不利於霧的形成。輻射霧是陸地上最常見的霧。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 清 ] 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通「剪」)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納蘭性德是康熙朝太傅、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納蘭詞長於情也深於情。該詞以「迴文」的藝術形式,通過「寒窗霧」「暮天」「落花」「啼鴉」「袖羅」「影瘦」「一絲紅」「一翦風」等淒冷蕭瑟意象的迴環往復,將作者綿延無盡的愁緒鋪陳得一覽無餘。
我的故鄉岳陽乃「三湘四水」之地,秋冬季節霧多且濃(以輻射霧居多)。記得上中學時,秋天的一天早上,濃霧迷漫,20米外已不可見,只得棄用自行車步行近5千米上學。到校時,眉毛和額前頭髮上都掛著不少小霧珠,同學間或相互逗笑,或相顧莞爾。這樣濃的大霧生平僅遇此一次,所以至今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