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戰爭之後,俄國黑海艦隊加強海岸防禦,準備建設305毫米海岸炮陣地

2020-10-02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俄日戰爭之後,俄國黑海艦隊加強海岸防禦,準備建設305毫米海岸炮陣地

俄日戰爭後,俄羅斯軍隊總參謀部開始制定俄羅斯帝國陸海軍的發展計劃,包括海岸防禦。 1909年12月,時任總參謀長、騎兵上將В.А.蘇霍姆利諾夫在「國防注意事項」一文寫道:「要塞駐紮陸海軍戰略目的就是以不多的兵力阻礙在該方向敵軍陸軍和海軍艦隊行動的自由。就目前來看,我們要塞存在的一個最大的也是共同的缺點就是缺乏現代化的設備和裝備」。

1914年的蘇霍姆利諾夫

在黑海艦隊,對艦隊主基地塞瓦斯托波爾進行了名為「提高要塞對海上之敵打擊力量」的重組方案,第一步就是「加強要塞側翼的海岸炮兵實力並裝備現代化的火炮,以防止敵軍艦隊在城市南面對港口的轟擊」。 整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陸上和海上防禦改造需要花費2100萬盧布,其中8%用於在未來五年建設新的裝備大口徑海岸炮的海岸炮兵陣地。

1906年,黑海艦隊司令所屬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司令制定的整個要塞武器裝備計劃為24門254毫米和40門152毫米凱恩海岸炮以及36門280毫米臼炮。1911年,要塞委員會將8門45倍口徑254毫米海岸炮調整為8門52倍口徑305毫米海岸炮。之後,海岸炮台的建設計劃在1912年7月23日國防部會議上獲得通過,並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負責施工和建設管理工作。整個建設包括2個海岸炮兵連(共裝備8門120毫米維克斯火炮)、4個海岸炮兵連(共裝備16門152毫米凱恩海岸炮)、2個海岸炮兵連(共裝備16門254毫米海岸炮)、2個海岸炮兵連(共裝備8門279毫米海岸炮)。另外海岸炮兵第25和第26連(裝備雙聯305毫米海岸炮)也在計劃建設中。

1892式凱恩152毫米海岸炮

在總參謀部炮兵委員會1910年9月30日召開的會議上,決定從俄羅斯與國外工廠尋找52倍口徑305毫米海岸炮的生產廠。經過綜合考慮,炮兵委員會以多數票(18比6),決定採用裝甲炮塔以及防彈盾。當然由於經濟原因以及儘快使芬蘭灣沿線的海岸炮裝備現代化,委員會決定立刻向聖彼得堡金屬工廠訂購8門開放式火炮,同時向奧布霍夫鋼鐵廠訂購了8個配套的裝甲炮塔。

1911年炮兵委員會第№848命令要求52倍口徑305毫米火炮可以適應海岸防禦需要,火炮可以採用電動控制,高低射界0到15°,方向射界360°。當時,許多工廠都提交了項目計劃書,它們中有– Путиловский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普梯洛夫金屬工廠、Vickers維克斯、Schneider施耐德、Skoda斯柯達、Krupp克虜伯、Cockerill科克里爾和Caint-Chamond聖沙蒙,它們之間的中標者將負責為法俄合資的Обуховскому奧布霍夫工廠生產的火炮生產裝甲炮塔。

305毫米艦炮炮塔裝配

在提交初步設計方案的工廠中,相對普梯洛夫工廠的方案比較符合炮兵管理總局委員會對於52倍口徑305毫米海岸炮的項目要求,因而由其負責裝甲炮塔的生產與安裝。其他工廠的設計方案基本都是火炮呈直線排列,使用液壓裝置、空氣壓縮機、齒輪升降機構等,聖沙蒙工廠推出了彈簧撞針。總體而言,只有普梯洛夫工廠推出的自動裝填和採用自動控制系統方案比較符合炮兵管理總局委員會的要求。按照普梯洛夫工廠的生產時間,1座炮塔需要1年又10個月完成生產和安裝,2座需要2年又2個月,3座需要3年6個月。相對而言,奧布霍夫鋼鐵廠火炮的生產時間沒有那麼長,而305毫米海岸炮的裝甲炮塔從圖紙設計到生產和最終的安裝則需要非常多的時間。至於採用什麼樣的裝甲炮塔,委員會也進行了交流,並對兩種方案進行了比較。

連結-裝甲炮塔建設方案比較

兩個裝甲炮塔(每個炮塔2門炮)安裝

單獨雙聯裝甲炮塔安裝

68.2萬盧布-2個裝甲炮塔安裝

48萬盧布-裝甲炮塔安裝

25.8萬盧布– 2門火炮

25.8萬盧布– 2門火炮

2萬盧布-兩側橫向裝甲

25萬盧布 – 移動式裝甲(305毫米)

5萬盧布– 2個固定裝甲

3萬盧布 – 固定裝甲

20萬盧布 – 2個固定火炮陣地和設備

12萬盧布–混凝土與工程設備

合計:121萬盧布

合計:113.8萬盧布

通過方案比較,炮兵委員會決定優先考慮雙炮塔設置。按照火炮委員會的要求,裝甲炮塔主裝甲厚度必須達到305毫米,頂部裝甲厚度需要102毫米。在當時情況下不可能將炮塔設計成圓形,而且希望炮塔應該安置在基座上。由於沒有現成的案例可供參考,委員會要求工廠參考「塞瓦斯托波爾」級戰列艦的裝甲炮塔設計方案。

305毫米艦炮炮膛測試

1913年5月,炮兵管理總局與聖彼得堡金屬工廠簽署了1個6門305毫米火炮炮塔的安裝合同,在7月份又簽署了另外8個炮塔的合同。根據合同規定,第1座炮塔在工廠組裝並經驗收,之後每半年完成1座炮塔,整個合同時間為3年。炮塔周邊裝甲帶等部件製造需要在合同簽署後1年內完成,之後,每2個月完成1座炮塔相關部件。炮塔以下部件製造應該合同簽署後13個月內完成,之後每2個月完成1座炮塔配套的部件。

1913年1月炮兵管理總局簽署命令聖彼得堡金屬工廠開始根據喀琅施塔得要塞的起重機式樣開始生產起重機,前兩台將會安裝在塞瓦斯托波爾,費用83250盧布。前兩台設備在工廠運轉12個月後運往塞瓦斯托波爾並在3個月內完成安裝。1914年3月,炮兵管理總局確定了305毫米裝甲炮的安裝順序,其中編號1-4分別在喀琅施塔得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和阿列克謝耶夫斯基炮台、5-8在塞瓦斯托波爾、9-10在北德文斯克、11-14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奧布霍夫工廠標誌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lQz53QBLq-Ct6CZX6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