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小傳:韓戰的蕭何,新中國唯一兩次授銜的「六星上將」

2020-02-02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子湫)

洪學智小傳:韓戰的蕭何,新中國唯一兩次授銜的「六星上將」

1913年2月2日,洪學智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15歲),洪學智加入了中共領導的農民武裝。第二年,洪學智加入當地游擊隊。他隨游擊隊參加商

1930年(17歲),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洪學智參加了四次反「圍剿」,從班長、排長、連長,升到團政治主任、師政治部主任,一直到紅四軍政治部主任。

(《上將洪學智》在安徽金寨開機)

1935年(22歲),洪學智參加長征,主要負責軍隊的糧草籌備工作。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時,他立刻送去4批糧食,解決了紅一方面軍的燃眉之急。

洪學智與當地藏民歃血為盟,籌集了大量糧食物資,幫助紅軍順利穿越藏區。長徵結束後,洪學智進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時期的洪學智)

1937年(24歲),抗日戰爭爆發後,洪學智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一支隊支隊長。1939年,洪學智率領抗大學員開赴太行山抗日前線,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反日偽軍「掃蕩」的戰鬥。

1940年11月,洪學智率抗大華中派遣大隊奔赴蘇北抗日前線,跨越晉、冀、魯、豫、皖、蘇6省。次年4月到達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全隊竟無一減員。隨後,洪學智出任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長,培養了大批新四軍幹部,有力支持了新四軍的抗日。

1943年(30歲),洪學智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參與指揮阜寧、淮安等多場戰役。1945年9月,抗日剛剛取得勝利,洪學智率部進軍東北。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他疏通了承德到遼西的鐵路線,確保了大批部隊及時進入東北,至為重要。

1946年,洪學智任黑龍江軍區司令員。1948年,洪學智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軍長,率部南下參加平津戰役,圍困北平,促使傅作義和平起義。

1949年5月(36歲),洪學智率部參加渡江戰役,從湖北三處渡江,解放武漢。隨後,洪學智參加湘贛戰役,解放大冶、九江、南昌等城市。10月,他攻占廣州,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然後,他參與指揮海南島戰役,解放了海南島。

(志願軍補給線)

1950年10月(37歲),韓戰爆發,洪學智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奔赴東北。1951年,他兼任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主持志願軍後勤工作。

在沒有制空權和頻遭洪水襲擊的情況下,他建立起了「打不斷、炸不爛、沖不垮」的鋼鐵運輸線,有力保障了志願軍的前線作戰。

戰爭結束後,彭德懷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他說:「這勳章授給我不合適,第一應該授給高麻子(高崗),第二應該授給洪麻子(洪學智),如果沒有他們兩人晝夜想盡辦法支援志願軍的糧彈物資,志願軍是打不了勝仗的。」

(1955年,洪學智授勳時照片)

1954年(41歲),洪學智回國,擔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9年(46歲),廬山會議中,因支持彭德懷,洪學智受到牽連被撤職,下放到吉林工作。文革中,他多次遭到批鬥。1977年(64歲),文革結束後,他被調回北京,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67歲),他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

(左一為洪學智)

1988年9月14日(75歲),中央軍委再次授銜,洪學智在十七名上將中位列首位。他成為唯一一位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有人尊稱他為「六星上將」。

洪學智小傳:韓戰的蕭何,新中國唯一兩次授銜的「六星上將」

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他的骨灰安置在安徽金寨的烈士陵園,留下的六百多件遺物,全都無償捐獻給了革命紀念館。

(洪學智之墓)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85篇作品,營員「子湫」的第17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aIzDnAB3uTiws8KBs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