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推廣:淺析KOL推廣之「種草」的藝術

2019-10-18     公關之家

• 引言 •

「種草」達到一種令人稱羨的狀態,或者說是營造這樣一種狀態,更容易激發消費者「我也能變得這樣」的情緒,從而更容易實現種草,在消費者的心中「種下一大片草」(形容想要買的東西很多),消費主義的自我消解只能通過購物行為得到緩解。

文 | 公關之家 作者 | 發條褐

l 什麼是「種草」

「種草」是當下很流行的一個網絡用詞,指的是宣傳商品以誘人購買的一種行為,泛指「把一樣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個事物」的過程。

流傳於愛購物的年輕男女身上,是精緻的「豬豬人群」購物時的「街頭暗號」。

l 大佬也欲借「種草」之風

「種草寶地」小紅書背後涵蓋一條專業的「種草產業鏈」,從紅人KOL推廣、筆記直發,到商品測評應有盡有。

為了增強用戶粘性和轉化率吧,「電商大佬」淘寶都要借小紅書筆記背書。

小紅書「種草寶地」名號不是白來的,相比於天貓淘寶上的評論內容,小紅書上的UGC(用戶原創內容)顯得更加實用性和趣味性,更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淘寶與小紅書的關係如此緊密,淘寶的平台商品與小紅書的內容已經打通,消費者可以在淘寶商品頁看到小紅書用戶的點評,可以在淘寶的「好物點評團」板塊中看到帶有小紅書logo的點評,點進去之後可以查看詳情,淘寶會員更是可以直接對相關評論進行點贊、回復、收藏等操作。

l 「種草之風」從何而來?或者是意義是什麼?

一、為品牌建立人設

「人設」如同薛丁格的貓,即是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

在品牌創新實踐進入「疲軟時期」,即大環境下的「品牌升級」時代,品牌考慮得更多的應該是品牌的樹立。

當品牌調性已經基本穩固的時候,這時要懂得放下「高大上」人設,懂得放下身段,反而能贏得喝彩。懂得示弱的品牌才是擁有大智慧的品牌。

經濟發展帶動媒體發展,隨之進入「信息爆炸時代」。品牌這時候開始有節奏的產出,競爭升級、新零售時代的來臨、消費者需求疲軟,品牌和消費者的關係開始轉變,品牌這時候講求的是如何與消費者對話,與消費者做好朋友。

但是品牌不應該只考慮品牌的人設,人設只是品牌的皮膚和表層,更重要的實際的是內涵。

護舒寶成為了「迪圈頭牌」,是微博里著名的追星專家。各種網絡梗不在話下,精通各圈的飯圈語錄,跟著用戶一起追星,為迪麗熱巴打call。除了為品牌注入新鮮的靈魂,護舒寶還通過#我就是女生#Like A Girl活動,援助建立鄉村學校女廁所等公益活動,和「老鐵」用戶們有了更深層次的互動。

潔大中華區女性品類總裁楊姍姍在題為《新寶潔心營銷,老鐵第一》的演講中,分享了護舒寶的電商種草策略。

「在過去,行業都說生意第一,社交第一看起來有點不務正業,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今的行業就給品牌提供了一個機會,先交朋友,再做生意。」

人設有各種各樣的,明星的人設有少女人設、霸氣人設、高冷人設、成熟人設、逗比人設等等,品牌建立人設也要很多,這裡主要講一下品牌建立弱者人設和自黑人設這兩種。

1、弱者人設

大部分人都喜歡逞強而討厭示弱,以強大來標榜自己,想藉此贏得尊重和崇拜。實際上,示弱是一種處世的智慧,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加多寶「對不起」系列海報想要傳遞的信息和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通過四個「對不起」來自黑、來示弱。自己在與廣藥集團這個國企的爭鬥中輸了官司,還收穫了一肚子的苦水和委屈,卻仍然向消費者表示歉意。

加多寶在宣傳中通過不斷強化對比自己與廣藥的地位差別,其實對比就是民企和國企的區別,來博得民眾對民企的同情。

而廣藥則背負了「國企」這樣一宗極具中國特色的「原罪」,前者扮演的角色一旦表現出遭到後者「欺凌」的姿態,很容易受到第一波圍觀者的同情,再藉助自媒體的傳播機制向外感染。

當品牌調性已經基本穩固的時候,這是要懂得放下「高大上」人設,懂得放下身段,反而能贏得喝彩。懂得示弱的品牌是擁有大智慧的品牌。

真正聰明的品牌都應該懂得「示弱不是真正的軟弱,而是權益變通之計;示弱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理智的忍讓。」

2、自黑人設

Kindle廣告詞:「蓋Kindle,面更香」是品牌創意廣告方環時互動基於Kindle用戶吐槽想出來的廣告詞。根據市場調查和社交平台回饋顯示,很多用戶把Kindle買回家,因為實用性不大,Kindle被閒置了。更多的用戶只是跟風買Kindle,真正的書迷還是喜歡紙質書,新零售書店轉型成功等一系列原因,Kindle的作用僅僅就是泡泡麵時的一個工具。

基於以上真實用戶吐槽,環時互動為Kindle量身定製的「官方吐槽」,一是體現了品牌的與時俱進,現如今社交網絡上的產品吐槽、品牌吐槽才是最具真實感的用戶體驗,而不是弄虛作假的用戶體驗表格,二是無形中拉近了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好感度。

l 「種草」的藝術,換一個說法就是,品牌應該怎樣理解「種草」這個行為

之一:學會說話的藝術,與消費者交朋友

學會洞察和捕捉細節、揣摩大眾心理,明白大眾需要看到的是什麼,大眾喜歡什麼聽什麼,什麼話語才能迅速占領流量高地,登上頭條熱搜。

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模式使每個消費者的接收到的內容都不盡相同,同一興趣標籤下的上用戶總是能夠在社交網絡這片海洋相遇。

潔大中華區女性品類總裁楊姍姍在題為《新寶潔心營銷,老鐵第一》的演講中,分享了護舒寶的電商種草策略。

「在過去,行業都說生意第一,社交第一看起來有點不務正業,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今的行業就給品牌提供了一個機會,先交朋友,再做生意。」

圈層化特徵體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上,買什麼東西、用什麼東西、有什麼愛好就定義了你是個怎麼樣的人。消費致力於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也就此成為一種標籤和定義,是消費者精神需求的外在表達。

之二:投其所好、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正在改變

在注意力被傳統媒體所壟斷的時代,用戶只能簡單粗暴地被灌輸品牌的產品理念,傳統媒體的作用無疑又是巨大的,加之洗腦廣告的洗腦「毒性」,那時的消費者滿心都是「腦白金」「恆源祥」...品牌在用戶心中的高度不言而喻。

信息碎片時代,流量正在向五花八門的短視頻、微綜藝上流通,傳說的「微信公眾號的時代已經過去」表達的觀點只是,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變了,變得更加社會化了。

長篇大論的文章和綜藝都不適合當今的信息爆炸時代,年輕人喜歡時長更短、更加有趣、更有吸引力的內容。

之三:借道網紅大V帶貨的這趟列車

曾經美妝品牌雄起的最佳武器是電視頻道,電視購物終究還是敗給了「李佳琦們」。

擁有專業素養的網紅大V,已經漸漸演變成最具影響力的媒體渠道。

消費者相信這些網紅大V,信任他們推薦的產品,所以買他們推薦的東西,

根據快美、微博時尚與CBNData聯合發布的《美妝行業社交趨勢大數據報告》顯示,有36%的消費者表示願意通過社交媒體獲取美妝產品資訊,僅次於第三方電商,社交媒體對消費者產生的積極影響中,有61%的受訪者認同社交媒體可以「幫助我更好地購物」。

不同於傳統媒體時代,「新長征路途上」品牌需要不斷切入細分的微場景,滿足消費者「熾熱的消費慾望」,激發消費者甚至還未意識到的需求。

似乎美妝博主都喜歡用同樣的帶貨話語,英國彩妝大神Goss大叔一句「Amazing」,成功把平價護膚猛藥品牌The Ordinary營銷出去。

多年之後的李佳琦也是靠著這句熟悉的「Amazing」成功把自己從淘寶直播浮沉的大海底部送至頂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說oh,My God.」。

生活場景類極易激發消費者的需求共鳴,比如說在某些視頻中,「夏天曬黑」、「25歲女生初抗衰老」、「睡前護膚」等等類似的主題,可以直接喚起消費者的需求共鳴。

達到一種令人稱羨的狀態,或者說是營造這樣一種狀態,更容易激發消費者「我也能變得這樣」的情緒,從而更容易實現種草,在消費者的心中「種下一大片草」(形容想要買的東西很多),消費主義的自我消解只能通過購物行為得到緩解,

• 結語 •

「種草」之風越吹越大,甚至越刮越猛,吹出一片難以控制的「UGC草地」,「種草寶地」小紅書也一度栽在UGC上。

足以說明一句話,種草需謹慎。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a7w3W0BMH2_cNUgNUH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