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華為推出5G技術後,似乎就一直受到美國的「打壓」,不僅被列入「管制名單」中,國內外很多企業都停止了合作,一時間華為陷入了低迷。好在華為早就做好準備,借勢推出了「備胎晶片」和鴻蒙系統,大有越挫越勇之勢。反倒是那些美企,在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紛紛損失慘重,甚至繞開「走彎路」,也要和華為合作。
雖然華為海外市場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對華為來說,這更是一次磨鍊。除了富士康之外,全球第二大代工廠偉創力,之前一直都是華為十分重要的合作夥伴,但在華為事件發生後,卻第一時間中斷了合作,使得華為不得不動用大量人力和物力將原材料紛紛拉回。有工作人員爆料,稱從5月22號開始,偉創力就有很多部門已經開始放假了,華為在偉創力門口的大貨車數量近乎6公里。近乎承包華為33%代加工工作的偉創力,在國內工廠高達30多個,還是全球第二代代工廠。
雖雙方停止了合作,但這對華為似乎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一直以來華為都是偉創力最大客戶,光是2018年華為就為偉創力帶來25億美元的營收,雖和富士康相比,金額並不是很高。但從相關數據可知,從華為獲利最多的十大美國企業中,偉創力排第一。
對此很多網友都十分好奇,作為一家美企,既然偉創力已經在國內開始了多家代工廠,為何華為事件發生後,又選擇「斷供」華為呢?畢竟華為的代加工業務可謂是塊「肥肉」,華為手機可謂是代工廠的金主,偉創力卻在最關鍵的時刻逆天而為,停止了和華為的合作。
要知道,當初偉創力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當地政府對其的幫助,不僅搭建廠房還為其免除5年的房租,使其營收大漲,和華為之前的合作也都十分順利。誰都沒想到,它竟然會在華為最關鍵時刻「落井下石」。如今偉創力在長沙的工廠已經停產,華為也將其從供應鏈體系中直接剔除。
對此很多網友都表示活該,每年都從華為賺25億美元,卻在事情後,讓所有工廠都停止和華為的「合作」。其中還包括停止生產和拒絕發貨,甚至連華為的設備和之前提供的物料都沒有歸還。
如今有消息表示,偉創力原本規劃的宏圖已然擱淺,不僅在長沙工廠已經停產,二期項目還被比亞迪接手,甚至藍思科技也有接手偉創力一期的打算。現在的偉創力似乎陷入了「待價而沽」的處境中。
曾經關係十分密切,如今偉創力卻因「自食惡果」,不僅發展受限,還被華為列入了「黑名單」中。對於這樣沒有誠信的企業,華為的舉動也受到外界稱讚不斷。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偉創力,如今處境可謂「淒涼」。不僅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的,還沒有單子可以代工,比亞迪反而得到了發展。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