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黨員和軍人的脊樑 ——陶營村黨員王宏老人的抗疫小記

2020-03-16     涿州發布

陶營兩委班子是個團結合作的堅強的領導集體,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每逢談到這個問題,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鮑磊總是不無感慨地說:「都是村裡有王宏這些老黨員、復員軍人給我們做堅強後盾」。鮑磊所說的王宏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陶營村是個有著優秀紅色傳統的村子。不論在革命戰爭還是國家建設的各個年代,村裡的各項工作都走在全鎮乃至全市的前列。據統計,全村的烈軍、軍屬戶數是全鎮最多的,是典型的「雙擁模範」村;毗鄰北京,改革開放後多種經營發展較早。村裡重視教育,每年都有從這個村裡走出的大學生。村裡還有傳統的高蹺會等文化娛樂活動,村子有強大的凝聚力。

這個被別人羨慕的村子之所以民風純樸、積極向上,原因很多,但老一輩人給晩輩的正能量的傳承是很重要的一條!村中老一輩勤勞善良,為人品性高尚,樂善好施,捨己為人;黨員幹部們一心為公,敢於擔當。這是一個村子無形的財富,會恩澤後代!
王宏是陶營村一個普通的村民。特殊年代上完高中沒機會高考,王宏如願以償地入伍,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人民軍隊這個大熔爐里,他積極訓練、刻苦鑽研,很快就成了一名通訊技術骨幹,並被發展入黨。保家衛國六年後,軍隊裁員,王宏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回鄉做了個普通社員。在生產隊勞動時,他仍然保持著革命軍人的作風,勞動時任勞任怨,工閒時認真鑽研,把生產隊里的記工員、農業技術員、會計等需要知識和技能的工作都乾了遍,是個地地道道的多面手。改革開放後,他發展多種經營,勤勞致富,成了當時很少見的萬元戶。自己過上好日子,他沒忘鄉親,傳授大家科學種田經驗、帶領大家開展多種經營。他更注重培養下一代,教育兒女走出農村、拓展視野、志存高遠。他的兒子王金龍在大城市搞工程,是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每當想到兒女們的成就,王宏蒼老的臉上總會揚溢出自豪的笑容!他比以前更加樂善好施了,只要鄰里誰有困難或者村裡有公益活動需要資助,他總是慷慨解囊。

關鍵時刻見人心。鼠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如臨大敵。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責任。疫情出現後,王宏叫回城裡工作的孩子給村裡捐款捐物。他主動到村委請纓。他說,我曾當過兵,要積極響應國家「國有戰,召必回,戰則勝」的號召,幫村裡抗擊疫情出份力量。大家說他年紀大了、怕他累壞,他笑哈哈地說:我七十六,鍾南山比我大七、八歲,人家才是沖在第一線的民族英雄。我是黨員,身體又沒大毛病,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沒任何問題。於是,這個經歷過戰場上血與火考驗的老人,煥發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昂首挺胸,走在了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上。在陶營村村北的路口,他擔當起了一個出色的值勤員角色。

在村北口值班是最辛苦的。陶營村緊鄰北京市,王宏值勤的路口又是交道要道,每天過往車輛多,來往行人複雜,工作量大且還需要二十四小時值班,防控之初更沒有基本的取暖和防護措施。但王宏毫無怨言,與大家一道登計、量體溫、消毒、發放材料,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心疼地說:「老爺子,您累了、冷了,該休息休息該回家回家,別拖壞了身子」。王宏說:「我老了,覺少,什麼事都沒有。大家就放心吧」。活語樸實但擲地有聲!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真正的大好春天已經到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勝利在望!王宏這位軍隊老兵、農村基層黨員,已經在陶營村口執勤點兒戰鬥了近兩個月了。他但仍然意氣風發、斗戰昂揚,象當年在軍營中一樣!相信,我們的國家有了王宏這樣用黨的思想武裝起來的戰鬥群體,我們永遠是戰無不勝的威武之師。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必定會提前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Rzy5HABgx9BqZZIvu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