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千年古鎮的驕傲一直就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2019-07-11   南陵縣廣播電視台

(編者按:汪良能(1916年-1989年),安徽南陵人,我國整形燒傷領域著名科學家。他畢生致力於整形燒傷外科事業的開創和發展,為中國整形燒傷外科醫學發展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汪良能教授的事跡在南陵縣廣播電視台微信平台推送後,反響強烈。與此同時,不少微友對汪良能教授在南陵的成長足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基於此,我們約請了對南陵本土文化很有研究的詹承炯先生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梳理,以饗讀者。)

汪良能教授1916年7月出生於安徽省南陵縣弋江鎮新陶村。他的童年是在弋江平原上度過的,其父汪開曾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曾在青弋江老街上經營「宏發」布店。汪良能兄弟三人,其排行老二,還有兄長汪忠恕,弟弟汪良學。1924年的初秋,汪良能已經八歲,已念完了兩年私塾。隨後,由其大姐夫宋志耀(杭州大學畢業,時任宣城高小校長)帶往宣城高小就讀六年。

後來,在其姐夫的抉擇下,讓汪良能到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果然,他不負眾望,在幾百人的競考中以排名第一的驕人成績,進入南京最有名的中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暨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完成初、高中學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大學醫學院。抗戰爆發,隨遷至四川成都續學,直至畢業。1949年的春天,汪良能遠涉重洋赴美留學,終於實現了出國學習「整形外科」的願景。1954年學成歸來。

最值得後人敬仰、最令他刻骨銘心、也最能體現他愛國情懷的,還是他回國受阻的那一年。那一年,他衝破重重阻礙,歷盡千難萬險,從羅湖口岸踏進國門。這一壯舉,即成為他人生最為亮麗的篇章,成為他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獻身國防醫學事業的基礎。汪良能的「這一生」,充分體現著愛國報國的赤子情懷,體現著一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全部擔當,體現著一個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崇高人格,體現著一個醫學大師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追求,更體現著一個學為人師、甘當人梯奉獻者的蠟炬精神。上述方面,豈不正是汪良能教授「這一生」人格魅力最真實的寫照?

在與汪良能教授精神世界的對話中,人們很容易想起這樣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如此意味深長、氣貫長虹的名句,用來解讀汪良能這位學有專長且卓越的整形燒傷外科事業的大師,確是再恰當不過了,其不僅是汪良能教授愛國奉獻靈魂之映現,更是他熠熠閃光品格之寫照。最後,還是以一則聯語來結束留言吧:救死扶傷,弘醫弘道;著書施教,允德允能。願汪老先生的生命之光輝映中華,人格魅力永遠激勵後人奮發前行!

製作:張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