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大別山 ,千年白塔寺 ——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的傳奇故事!

2019-05-01     視覺金寨

從皖西首府皋城沿六梅省道西行約便到達全國排名第二的將軍縣——金寨縣東大門,中國現代革命文學拓荒者蔣光慈的故里——白塔畈鎮,千古傳說的白塔寺便曾座落在鄉境樓沖村內。

金寨縣白塔畈鎮光慈大道

臨水而眠,開門見山。一望無際畈田畈地是這塊古老的地貌特徵,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則又是她豐富的內涵。古往今來從這塊風水寶地上演繹出許許多多美麗的動人傳奇故事,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史載:東漢中後期佛教大量傳入中國,漢王朝出於強化統治,便推崇、倡導佛教,全國各地大建佛寺廟宇。據傳:白塔畈原為穆州所在地,東漢後期,穆州城內也興建了一所佛寺名曰:「白塔寺」。後來周邊村落山川也多以「白塔」冠名:「白塔河、白塔街、白塔畈……應遠而生且沿用至今。

上馬石

在白塔寺周邊許多美麗動聽的傳說中,尤以「羅成三打穆州府」相傳久遠且老幼皆知。白塔畈人講起這個故事如數家珍,津津樂道,給人以豐富想像,令人遐思無限,後輩們百聽不厭。

古井

古地多寶,當不駭人聽聞。白塔寺周邊近幾十年間,多次因居民建房或挖地時,不僅發現不少上刻各式花紋的古磚瓦石塊,仍堅過青石,而七十年代更有農人在河溝堰塘中挖撈出銀帶、銀條、金條、銀大寶,大者重約3斤,均有縣銀行收歸國庫,獎勵了當事農人。有一丁姓農婦挖地時見銅盆翻蓋土中,掘起內有玉鐲一隻,據傳說此為北門守將王竟成之女到白塔寺降香時丟失之物。還傳說王家藏有外幫貢品「金馬、玉羅漢」各一尊,價值連城,得一富甲天下。羅成攻破穆州城後此寶不知去向。雖為傳說,恐也不儘是空穴來風。

官邸遺址

今樓沖村張北莊原叫「老鴨灘」,據說這裡曾是「穆州府衙」所在地,現在一農戶大院還保留有古居風韻:宅前院牆門兩旁各有一重約500多斤的大石鼓,上雕龍鳳花紋依稀可見。宅前空地上兩架「上馬石」基本完好,是官員上下馬墊腳所用,似乎都能證明這一傳說的真實、可信。

石鼓

白塔寺傳說多多,諸如近邊灌集小街旁的「金鉤倒掛」(因此處一小河有水倒流而得名)。「回龍灘」等,無不富有神奇色彩。一九八九年由縣民政局編制。八三四0四部隊製圖印刷的《金寨地圖》(挂圖)上亦標示有「白塔寺」,可見其歷史淵源及其歷史價值!

古穆州府傳說

傳說:古穆州府呈南北走向,有十里長街。南北二門遺址尚可尋查;南門一曰為今白大村「瓦門樓「,一曰為大崗汪集子;北門一說在今灌口集村回龍店,一說在樓沖村李小圩子。二門雖有四說,可也為實名實地,因年代久遠,當在情理之中。

隋末,穆州城由武藝出眾的隋帝皇叔,老將楊林守衛,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唐李淵派降唐的瓦崗寨一班人馬攻打,領兵挂帥的是少年英雄羅成,他攻打兩次均未攻破,後受軍師徐茂功指點,利用自身貌美,男扮女裝,設法接近北門守將王竟成愛女,博取其喜歡,互認干姐妹,使羅多次進出穆州城,釋其懷疑後便在王家住下,後採用裡應外合戰術將城攻破,為唐立了大功,受高祖皇帝李淵金殿召見,並親挽羅成之手在金殿走了三步,這在當時驚羨朝野,皆曰:皇恩浩蕩,然而穆州城經此三戰也就一蹶不振了,因戰亂百姓紛紛外逃,人煙漸少,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後代人在被戰事毀壞的「白塔寺「地基上建一廟宇,內曾奉北宋名將楊六郎麾下焦贊、孟良兩員大將塑像,不知何年亦遭戰亂毀損。再後來人們在原址先後曾建過:土地廟、火神廟、財神老爺廟、不過廟宇及神像規模都不如前。然而香火年年還很盛旺,每年正月十五前後,鄉民為廟神做道場,與潘桃園娘娘廟會南北呼應,以示慶賀。熱鬧非凡。解放後廟宇又幾經興廢,現僅存一短小瓦舍內奉一土地神牌。以期佑護一方農事平安興旺,雖有迷信之嫌,但在客觀上不忘千古遺址之情,似也無可厚非。每當有外人路經廟前時,當地老人便興味盎然地指點著小廟告訴路人,這就是當年羅成「三打穆州府」時,城內「白塔寺」的舊址所在,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傳說古穆州府是個水旱碼頭,交通十分便利,城外有一渡口叫「烏江汊」,有「小南海」之稱,水域寬廣可達今大崗潘桃園地界,據說此水遠歸正陽關入淮河之中。終年客商熙來攘往,盛極一時,城內外有井72口,現在老人們還能指出若干古井遺址所在,且有一井位於姚姓農戶菜園中,水深丈許,清可見人,雖已不食用,但為幾家農戶興菜種苗提供了方便,尤天旱無雨時,井水從未乾過,亦是一奇。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N7S-2sBmyVoG_1Z5K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