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的南粵大地氣溫急劇下降,這場倒春寒讓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廣東面臨的復工復產和防控疫情兩難之考顯得難上加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叢教授對中新社記者說,受疫情影響的行業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交通運輸,以及延期復工的勞動密集型中低端製造業。具體到企業微觀層面,受影響最大的是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比較高的中小民營企業。
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深圳市連鎖經營協會日前針對總部集中在福田、羅湖等五個區的100家企業所作問卷調查顯示,1月20日至2月8日,46%的深圳零售企業營業額同比下降超過50%,而93%的企業營收在未來三個月內無法恢復。在當前情況下,100家受訪企業現金儲備及現金流平均能支撐企業經營3.27個月。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出現拐點,復工復產的緊迫性已火燒眉毛,但2000多萬務工人員返粵帶來的防控壓力更如芒刺在背。
廣東依靠成熟的「數字政府」運作,日前啟動廣東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台,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該平台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多個業務單位共同打造,幫助全省1200萬家商事主體實現更多事項在線辦理、不見面審批、不出門辦成事。平台收到企業提交的問題和訴求後通過「數字化」手段,根據企業所在地區、所提問題類型迅速進行精準分發流轉,努力實現「企業有呼、政府必應」。
2019年GDP超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製造業大市佛山,擁有300多萬的產業工人、500多萬的外來人口。
「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難度很大,但我們沒有退路,要把『兩難』變成『兩全』。」佛山副市長喬羽表示,佛山完成對全市3.7萬家用工主體的篩查,並出台實施企業復工前後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年後返工人員防控指南等文件,要求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分批輪班錯時上崗、錯時用餐等制度。
截至目前,佛山累計復工工業和商貿流通領域企業12100多家,累計復工人數60多萬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3940家。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肇慶市,把疫情防控作為企業復工前提,推行分類分批覆工復產,目前該市117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復工復產110家。
廣東鴻圖科技股份公司是肇慶市高要區較早獲批覆工復產的企業之一。高要區工信局局長夏洪彬得知該公司擬利用大數據手段記錄員工近一個月的活動軌跡後,協調有關職能部門通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
「臨開工前,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包括員工健康情況的排查、運輸車輛的通行審批等,這些問題陸續得到解決。」該公司壓鑄總經理莫建忠說。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發揮信息化優勢,推出由雲視訊遠程會議、VPN+雲空間遠程辦公、雲企信遠程協作以及疫情防控信息化服務組成的「安全復工保產四件套」,助力企業員工輕鬆遠程辦公,可對員工進行非接觸式體溫監控以便提高出入管理效率。在疫情期間,這項應用服務免費開放給中小企業使用。
由中國中鐵二局深圳公司承建的深圳市龍崗區坂田學校項目目前已全員復工,復工以來每日持續關注、上報項目員工身體健康狀況、出行狀況,衛生巡查頻次提高為平時的兩倍。項目負責人王錚說:「雖然工期緊,但不能搞疲勞戰術,要避免員工過度疲勞。」
位於深圳寶安區福海街道的萊爾德公司,春節前緊急籌集可供正常使用3個月的防疫物資,復工後產能只恢復到平時的30%左右。春節期間離開過深圳的400名員工返回後,公司果斷選擇不讓這些員工住進園區,而是包下500個酒店房間,為他們配送一日三餐,每日測量3次體溫。
「根據我關於消費者信心和市場情緒對宏觀經濟波動影響的研究,信心和情緒波動是造成經濟大起大落的重要的因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助理院長(學術)王健教授說,「目前深圳等地方對政府擁有的寫字樓進行減租、降低或者延緩納稅、幫助企業短期融資和為企業復工提供必要幫助等,這些政策對保護中小企業非常有效,值得推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MsuUnAB3uTiws8Kr8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