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可以說是一個最為屈辱的王朝。雖然王朝末期,都會遭遇天災人禍,可清朝偏偏趕上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腐朽沒落的王朝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簽下了無數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然而縱觀歷史,列強傾軋之下,每一個弱國都是獵物,比中國更加悲慘的國家也不在少數,比如說匈牙利。
匈牙利
匈牙利是一個歷史很古老的歐洲國家,有一部分歷史專家認為,匈牙利的祖先可能是匈奴人的一支,匈牙利在歷史上也的確以善戰著稱,有過十分強大的時代。
這個國家最強盛的時候,控制著中歐加西歐的巨大領土,邊界線直達如今的烏克蘭國境之內。百年之後隨著歐洲一系列的戰爭,領土縮減不少,但仍擁有多瑙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匈牙利在全盛時代是一個經濟文化都極為發達的國家,波蘭、奧地利、德國這些周邊國家都收到了很大的影響。
可是,曾經歐洲的一大中心匈牙利,如今在歐洲卻只能算是二流國家,在地圖上,匈牙利的領土不過小小一塊,93030平方公里,縮水了近十倍,曾經那個強大的王國,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匈牙利
故事需從著名的奧匈帝國講起,這是當年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國結成的同盟,奧地利與匈牙利同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所以關係非常緊密。由於當時匈牙利國內爆發了反對皇帝的革命,哈布斯堡王朝決定將兩國合二為一,目的是鞏固王室的統治。歐洲著名的茜茜公主便是奧匈帝國的王后。
奧匈帝國建立之時是1867年,歐洲所有的國家幾乎都在全力擴張,大戰一觸即發。終於,奧匈帝國的繼承人斐迪南被刺,讓脆弱的和平崩盤。刺殺斐迪南的是塞爾維亞人,於是奧匈帝國以此理由向塞爾維亞宣戰,當時的世界各國可能沒有想到,接下來發生的這場戰爭,會在日後被稱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並不是主要目的,它是想要借著開戰攻打俄國,因為兩國之間因為領土的爭奪,矛盾重重。懷抱這樣想法與矛盾的國家還有很多,比如打了幾十年的法國與德國,以及當時歐洲大陸上最先開展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和後起之秀德、奧。所有國家都迫切地需要打一場仗來確立自己的地位。
哈布斯堡王朝
於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結成了「同盟國」,還帶上了與德國關係不錯的義大利。見同盟國成立,英國、法國、俄國也開始報團。兩方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正苦於沒有理由開戰的時候,斐迪南被刺,他們等待的理由就這麼送上了門。
塞爾維亞支持的是英、法、俄結成的協約國,因為塞爾維亞常年受奧匈帝國的欺壓。此外協約國的盟友還有日本,開戰之後不久,義大利或許看到協約國勝算更大,於是立刻選擇了投向敵方陣營,同盟國失去了一個隊友。
但是德國加上奧匈帝國,兩個當時的歐洲強國軍事實力還是不容小覷,奈何協約國的戰鬥力更強,西面有英法阻擊,東面有俄國牽制,兩線開戰的同盟國陷入被動,英國又牢牢把握著海上航線,一時之間,勝利的天平向協約國一方傾斜。
最糟糕的是,因為一戰的殘酷消耗,讓許多國家內部出現了混亂,人民紛紛開始起義,最著名的就是俄國的「十月革命」。此時德國和奧匈帝國也不好過,德國的皇帝被趕下台,奧匈帝國面臨解體,內憂外患,最終德奧兩國只能在投降書上簽字。
奧匈帝國
德奧一投降,協約國高興了,因為這樣一來,德奧的殖民地和財富就全是他們的了,不過,這會奧匈帝國已經不存在了,它分裂成了諸多小國家。
本來奧匈帝國的歷史就不長,加上一戰的緣故,國內民眾不滿於奧匈帝國的統治,便要求推翻皇帝,恢復獨立,在停戰協議簽署之前,匈牙利就在革命起義軍的帶領下,從奧匈帝國分裂了出來,建立了匈牙利共和國。
可是,這一切仍在英美等國的算計之中。他們希望奧匈帝國這個不好對付的傢伙永遠不會東山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拆開成無數小國,也就是說,即便匈牙利自己不鬧獨立,同盟國也不會允許奧匈帝國繼續存在。
協約國要的是當時的利益,卻苦了這些分裂之後的小國家。因為驟然分裂,它們的領土劃分及其模糊,協約國又在其中煽風點火,使這一帶戰事不斷,國家之間相互消耗,相互拖累。而且,雖然奧匈帝國分裂了,曾經屬於奧匈帝國的匈牙利依然要承擔對於戰敗國的處理。
協約國
1919年,談判桌上的匈牙利代表得到通知,為了彌補在一戰中的過失,他們需要向戰勝國割讓大半領土。代表不可置信,向協約國提出抗議,奧匈帝國原政府已經覆滅,匈牙利新政府在革命成功之後就立刻退出了一戰,憑什麼還要被當做戰敗國處置?為什麼同樣從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就被划進了協約國?
這位代表並沒有聽到什麼合適的解釋,因為協約國「懲罰」匈牙利的原因很明確,匈牙利繼承了奧匈帝國最多的國土,這正是協約國夢寐以求的。可匈牙利也不是傻子,任協約國如何費盡口舌,匈牙利方面都拒絕這一提議。
匈牙利的固執是協約國預料之中的事情,可是對協約國來說,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此時的匈牙利國內經過連番內戰外戰,人心不穩,軍隊戰鬥力也大不如前,生產線也被破壞了大半。協約國直接將軍隊開到了匈牙利邊境,將整個匈牙利圍困起來。意思是很明確的,如果匈牙利不同意,他們就用戰爭解決。
匈牙利
協約國人多勢眾耗得起,可脆弱的匈牙利無力反抗,最終,匈牙利只能簽下了《特里亞農條約》,這份條約被稱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條約。條約將匈牙利所控制的多瑙河一帶領土全部割讓,其土地面積是當時匈牙利國土總面積的72%,而且就連這些土地上的居民也被劃分了出去。條約一簽,匈牙利一夜之間損失了大半國土和人口。此外協約國還在條約里特意標明,匈牙利在自己的國土之中,兵力也不得超過3.5萬,把匈牙利放在了一個任人宰割的境地。
那些本來屬於匈牙利的國民,因為國土淪喪,也莫名其妙成為了「外國人」,這激起了匈牙利人和相鄰諸國之間尖銳的矛盾,這一千多萬被不幸「割讓」出去的匈牙利人不能接受新的國籍,成為了一個極不穩定的定時炸彈。
被協約國瘋狂壓榨一番之後的德國和匈牙利,過了幾十年被鉗制的日子。協約國忙著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對於戰後產生的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戰中對於戰敗國的不平等處理,最終引發了更加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比一戰的代價更加慘痛。
二戰
因為一戰的歷史遺留,匈牙利對英法等國不滿,德國發動二戰之後,匈牙利毫不猶豫地投入了納粹的陣營,對當年的協約國開始瘋狂的報復。儘管二戰最後也得到平息,可是戰爭給所有國家無辜百姓所帶來的傷害是無可挽回的,匈牙利經過兩次大戰,幾乎再無崛起之日,當我們嘆息的時候,也不得不問一句,到底是誰的錯?
錯在很多人,奧匈帝國的野心,德國的推波助瀾,協約國的貪慾,但最終,卻是匈牙利無辜的民眾承受了所有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