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里,這個女攝影師拍這些風光片不服不行

2019-08-08     蜂鳥攝影微課堂

攝影八年時光,從未寫過一篇年終總結。本文可能是我今年發在公眾號的最後一篇文章,也該認真回顧總結一下這些年的攝影歷程了。









曾以為這一生都會與數據分析和財經報表打交道,過著日復一日不變的生活。偶然的機緣,2010年買了第一部單眼相機,從此踏上追光之路,激發出我前所未有的潛能和靈感,欣喜地發現了未曾相識的另一個自己。

攝影最初幾年我也接觸嘗試了各種題材,直到2012年底才找到方向,真正開始風光攝影。我所居住的城市雪梨,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景資源,所以在我的早期習作中海景攝影占了相當的比例。為了練習掃海的各種技術,曾經每周都有一兩個清晨去海邊拍完日出再去上班,雖然辛苦卻是進步最快的一個時期。




《水之舞》這張照片對我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是一個周末的清晨,我獨自去海邊練習,第一次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也算是真正開始掌握了海景攝影的核心技術。


俗話說欺山不欺水,海景攝影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我有新年第一天拍攝日出的習慣,把它當成攝影人的一種儀式感。2015年的新年日出是最「特別」的,那次拍攝中被海浪衝出十幾米遠,真正體會到人類渺小的力量根本無法與大海抗爭,所幸機毀人未亡。所以拍攝之前要做好功課,查詢潮汐、提前現場踩點都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可能的話最好結伴同行。





這些年,我看過夜空中流淌的星河,也看過雪野中舞動的瀲灩極光,還有那浩瀚蒼穹的奇幻光影。縱使留不住光陰,攝影卻可以讓影像定格在那些動人的瞬間,當老去的一天,看著影像中的山河重溫激情歲月。





攝影讓我看到很多人一生都不曾看到的美景, 感受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動,也給我從未經歷的體驗。這些年有些時刻終生難忘,曾經在五千多米的雪域高原遭遇失控滑車,那幾秒鐘經歷了生命中最漫長的恐懼和無助;也曾在漆黑的荒原曠野中與同伴失散,相機伴我度過漫漫長夜。越是接近大自然,越是心存敬畏。




2018年拍攝相比往年少一些,但卻是踏上攝影這條路以來最充實忙碌的一年,年初加入了極影AX團隊,3月再一次回到冰島,5月拿到Sony阿爾法攝影比賽的抽象類別大獎,6月新書《追光之路》出版,7-8兩個月一直在各個講堂做分享,並有幸成為騰訊課堂大師班講師,9月受邀回國12城市巡迴講座,真是忙得不亦樂乎。













關於我的N個問題 Q&A


無論是在微信留言還是現場講座經常被問到很多問題,我將這些最多被問到的問題整理出來,也藉機聊一聊平時較少談及的一些想法。

這些都是基於我個人的理念,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也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但如果能夠引發你的思考,那麼就是有價值的。

1.為什麼喜歡風光攝影?

「在經世與娛樂之外,還有一種單純為了審美的文學,它比娛樂文學嚴肅,但不像經世文學那樣有些特別的目的性。」 這是一位作家朱岳說過的話,私以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熱愛的風光攝影。

每個攝影類別都有它的偉大之處,並不是只有反映社會問題才具有現實意義。風光攝影師不畏艱辛,風餐露宿去探索去發現,通過影像展示大自然的壯美。人文紀實題材更具社會意義,但是作為一項愛好,希望它純粹些,可以帶我遠離現實生活,人文題材的性質與我個人對愛好的期許相衝突。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過著平凡生活的普通人,總要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與煩惱。風光攝影有一種特殊的力量,能夠將我從塵世的瑣碎與喧囂中抽離,穿越到沒有人間煙火的凈地,創作中讓我暫時忘記眼前的苟且,看到詩和遠方。

背起相機,儼然是一場逃離。晨曦星輝里,看風起雲湧,看光影交織,將瞬間凝固成永恆。攝影賦予的養分令我生出能量來抵禦現實中的種種煩惱和壓力。

2. 能不能分享你的攝影理念?


對我個人而言,攝影絕不是單純的紀錄,需要紀錄生活點滴的時候,手機中日漸強大的攝影功能完全能夠滿足我的需求。既然攝影是藝術形式的一種,我的理念是照片應該具有藝術美感而又不失真實,能夠讓觀者的心中產生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個人習慣在圖片網站發片時極少會配以文字說明,在我看來既然是攝影就用照片來表達情緒和講述故事,不需要用文字強行將讀者帶入畫面,這樣想像力會被束縛。沒有文字說明時,讀者看到照片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己所理解的畫面含義。

我喜歡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好的藝術,從不需要在文辭上敘說解釋得太多,我們已經會感受到共鳴,感受到靈魂上的觸動,無數的意象會借著情感的觸發,從我們身體內部迸發出來。



3. 你是專業攝影師嗎?


在攝影這個領域,好像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去界定專業與否,或許「職業」與「非職業」的劃分更合適。而職業攝影師只能說明這個人在從事攝影這個職業,而非專業水平的認定。說句得罪人的話,現在國內外頂尖非職業攝影師的水平高於大部分職業攝影師。



4. 為什麼不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很多人以為我是以攝影為生,其實我的本職是財務工作,至今仍未打算轉行。每次回國總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答案是:我想任性地把攝影做得純粹些。

有這方面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拍商業片必須要迎合大眾審美,要廠商接受要客戶喜歡,而這類照片往往未必是攝影師自己真正想拍的。凡是和藝術相關的領域,當你的技術到達一定高度後,或多或少會脫離大眾審美,所以拍自己喜歡的還是拍別人喜歡的?

雖然我會接一些活,有時也帶攝影團,這樣可以賺些錢來補貼器材和外出拍攝的費用。但正因為我有一份可以養家餬口的固定收入,讓我擁有了選擇權,可以有底氣地去拒絕不想接的活。



5. 為什麼每年只帶一個攝影團?


除了明年我有兩個紐西蘭攝影團 (因為沒公開招募三小時就爆滿,為了當時沒能報上名的朋友又開了第二個團),之前每年都只帶一個攝影團。很多朋友勸我自己去拍片的時候也組團,既能賺錢又能拍片,兩全其美。但事實真不是這樣,既然帶團就要對團員負責,有限的機位情況下首先要讓團員出片,而且現場指導也會影響自己出片。一些有一定風險但能出大片的地方,在考量風險可控度之後自己會去拍,但這種地方不可能帶團去。我每年的年假也有限,還是希望留給自己一定的自由創作時間。


6. 該不該升級器材?


總有學員問,我想換Sony好不好?我想換萊卡好不好?每次我都會反問,換了機器你就一定能拍得更好嗎?

把自己技術上的缺陷和瓶頸歸罪於相機是普遍現象,總想著升級器材就能拍出大片。昂貴的頂級器材會提高照片的成像質量,但對藝術層面不會有任何幫助。清晰度固然是照片的基本要求,但卻不是成為好照片的標準。



7. 有沒有快速入門的技巧?


這幾年教過不少攝影前期和後期課程,發現急功近利的心態是最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手中拿著專業器材,照片還是業餘水平?也有不少人水平很「穩定」,始終徘徊在門外。真正解決技術性問題之前,我認為首要解決的是心態,態度正確了,攻克技術指日可待。

曾經遇到有些學員說,我不需要拍得像你那麼好,教我點實用的技巧就行了,殊不知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又如何運用這些技巧呢?這就像沒有練過武功的人拿到葵花寶典也是徒然。不要迷信網絡上那些吸引眼球的速成大法。基本功是技巧的根基,技巧是有了紮實的基本功後熟能生巧得來的,只有練成精湛的技術,才能去駕馭技巧。



8.攝影是天分重要還是勤奮重要?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會有不同的天賦和不同的缺陷,每個人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能也都有快慢之分,但是只要你足夠努力,能夠堅持不停步,總會達到目標。

所以學習攝影是天分重要還是勤奮重要,我說一定是勤奮重要,只有在金字塔尖的人那一小部分拼的才是天分。而絕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我認為99%拼的還是勤奮,因為我們還遠沒有達到去比拼天分的那個階段。

俗話說天道酬勤,勤奮和吃苦耐勞是作為風光攝影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套用時下很流行的一句話或許可以描述風光攝影的苦中作樂,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夠看起來毫不費力。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想學習更多攝影技巧,可以加入圈子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ILJs2wBvvf6VcSZtU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