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齊普賽街
1912年,倫敦,齊普塞街,人頭涌動。如果說彼時的倫敦是整個歐洲的心臟,那齊普塞街就是倫敦的血液。這兒是倫敦的商業中心,珠寶店、典當行鱗次櫛比,行人商旅往來如織,成就著這繁華盛世。
齊普賽街曾經是倫敦的主幹道,也是珠寶交易的中心區。
某個平淡無奇的工作日,暮色臨近。在齊普賽街幸苦勞作了一天的工人們正準備離開地窖。卻在不經意間被昏暗中的一絲璀璨吸引了眼球。是一束光!地窖昏暗的角落裡,幽幽散發著一束綠色的光芒...
工人們借著光暈繚繞,馬不停蹄的開啟了挖掘工作。近五百件由鑽石、珍珠、紅寶石等各式珍稀材料製成的曠世珍寶,就這樣被帶出了灰霾。
齊普賽寶藏自此重見天日!
光暈繚繞的齊普賽寶藏在地窖中閃閃發亮
這批盪魂攝魄的古董珠寶之絢麗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價值連城的祖母綠懷表、精緻的琺琅香水瓶,品類包羅萬象、層出不窮......消息傳開後,震驚了整個倫敦城。可體量如此龐大的一批奇珍異寶必定價值不菲,又有誰會願意一次性買下這麼多珠寶呢?
工人們想到了街區里著名的「寶石王」傑克。傑克是齊普塞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古董商,他神通廣大、八面玲瓏,很多來歷不明的古董都流向了他的當鋪。
George Fabian Lawrence是個當鋪老闆也是著名文物學家,外號「Stoney Jack」,終生致力於文物保護工作。
欣喜若狂的工人們趕忙將這批珍寶小心翼翼帶到了傑克面前,儘管久經沙場的傑克對出土寶物早已見怪不怪,但他依然被眼前的齊普賽寶藏震驚了。
部分被埋藏多年的齊普賽寶藏
稀世珍寶重見天日
這批令人驚心駭神的寶藏總數接近500件,部分來自17世紀,涵蓋風格、時間跨度之廣令人訝異 。從巨型祖母綠懷表,到已有千年歷史的肖像浮雕,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哥倫比亞祖母綠懷表,祖母綠寶石是國際珠寶界公認的名貴寶石之一。因其特有的成色及神奇傳說,深受貴族名流們青睞。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這枚約1540年的哥倫比亞祖母綠懷表。切面乾淨利落的六邊形懷表,表蓋由金屬連接,以琺琅裝飾點綴,切割工藝近乎達到現代水平。
哥倫比亞祖母綠寶石懷表
而想要制出這樣一枚懷表,至少需要將一塊重達150克拉的祖母綠寶石進行切割,令人不禁聯想懷表曾經的主人,該是何等尊貴。
哥倫比亞祖母綠寶石懷表
隨之而來的另一罕見寶物,便是這塊做工精細的埃及瑪瑙浮雕了。該浮雕來自公元前2或3世紀,在被埋入地下前,它至少在市場流動了近2000年。
齊普賽寶藏中的瑪瑙浮雕
如果仔細看去,會發現小小的浮雕上有著若影若現的羽毛輪廓,我們基本能夠通過這個細節斷定,浮雕上的這位女士及有可能為伯利尼斯二世或埃及豔后兩人中的其中一名。
齊普賽寶藏中的瑪瑙浮雕
時光膠囊中的和璧隋珠
寶藏中也不乏阿富汗青金石、波斯綠松石、巴林珍珠、緬甸紅寶石等各式珍稀原料製成的精美珠寶。但在早期,珠寶原石的進口工作風險極大,進口原料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雄偉壯麗的齊普賽寶藏
這枚鑲金祖母綠「蠑螈」別針,是齊普賽寶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蠑螈上的碎鑽就來自印度或緬甸,蠑螈尾部帶有精細的玫瑰切工,透過這件小小的珠寶,我們仿佛能看到古今世界的合二為一。
齊普賽寶藏中的鑲金祖母綠鑽石「蠑螈」別針
做工細膩入微的蠑螈微微張開雙唇,白色琺琅上的小黑斑代表著牙齒,底部斑紋則代表蠑螈的鱗片。別針雖小但里外無一處死角,栩栩如生。
「蠑螈」別針細節
而寶藏中同樣為鑲金祖母綠材質的還有這把珠寶扇柄,雍容華貴的扇柄可以直接與各式羽毛扇連接使用。蘇格蘭王后安妮,便用過類似的珠寶扇柄,畫中的女王將羽毛扇輕置裙邊,氣勢逼人。
齊普賽寶藏中的鑲金祖母綠琺琅扇柄
Anne of Denmark / 1614 / 英國皇室收藏
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稀有原石,齊普賽寶藏中還不乏許多來自17世紀的珠寶。這些精美物件,更是能幫助我們一探貴族們奢靡的生活方式。
齊普賽寶藏中的金胎琺琅鑽戒
在當時,利用珠寶「炫富」對貴族名流們而言,是證明自己社會地位的一種手段和信心。為了能看似「隨意」的展現出財富實力,他們可是絞盡了腦汁。貴族女性們通常會高梳秀髮,佩戴博人眼球的發卡、墜子作為髮飾,戒指也不再局限於佩戴在指間,會被鑲在領間或袖口等任何可以顯露自己財富地位的位置。
富商太太Margaret Cotton畫像,我們能清晰的看到瑪格麗特除佩戴一枚尾戒外,在她高貴優雅的環狀領內也放置著一枚戒指。
齊普賽寶藏中的這枚鑲金琺琅鑽戒就與瑪格麗特的戒指十分相近,它也同樣擁有桌面型切工,而這顆重約3-4克拉的鑽石被認為來自印度最早發現鑽石的格爾康達礦區,歷史悠久卻古樸雅致。
齊普賽寶藏中的鑲金琺琅鑽戒
除了將戒指別在領子上,貴族女子們還會將吊墜作為髮飾佩戴。寶藏中就有一枚蘇格蘭王后安妮「同款」吊墜,由兩塊斯里蘭卡藍寶石和紅尖晶石組成,精美絕倫。
左:V&A博物館館藏中的Anne of Denmark細密畫像,細密畫像中的女王佩戴著各式吊墜,溫文爾雅、儀態萬千 / 1574–1619 ;右:齊普賽寶藏中的寶石吊墜 / 倫敦博物館館藏
齊普賽寶藏中的寶石吊墜
齊普賽寶藏中的葡萄造型吊墜
琺琅鏈也同樣是貴族名流們心頭絕佳的造型配飾,齊普賽寶藏中的琺琅鏈,展現出了伊莉莎白一世時期令人驚嘆的琺琅技藝。而那時候的淑女們也時常佩戴各式琺琅鏈作為肩飾、項鍊,又或是將琺琅鏈與懷表、吊墜相連作為點綴,隨身攜帶。
琺琅鏈也是備受貴族青睞的配飾
齊普賽寶藏中的金琺琅鏈 / 倫敦博物館館藏
寶藏中的這款黃金琺琅香水瓶可謂珠圍翠繞,瓶身鑲有匈牙利貓眼石、印度鑽石,斯里蘭卡寶石,晶尖石和白玉髓等各式珍稀原料。它一定承載過各式沁人心脾的香氣,如此熠熠生輝的珠寶香水瓶,必會讓主人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
齊普賽寶藏中的香水瓶
神機莫測
看完寶藏里這些精美絕倫的珠寶,讓人不禁感慨古時候匠人們的用心良苦,難怪見多識廣的傑克也為之折腰。可如此華貴的一批寶藏,到底出自何處呢?這時候,大家才恍然發現,這批寶藏似乎比想像中還要神秘。
齊普賽街依舊川流不息,寶藏背後的真相卻始終無人知曉。
首先,這批神秘的寶藏沒有任何檢驗標識。要知道,出自倫敦的珠寶是會統一打上著名的獵豹檢驗標記的。而齊普賽寶藏中來自17世紀的金銀器雖然不勝枚舉,卻全部都無檢驗標識。難道這些攝人心魂的寶貝,全部都是私下打造?或者根本不是出自倫敦?那它們到底又是何時被埋藏在了這昏暗的地窖中呢?
倫敦珠寶最具代表性的獵豹標識,獵豹是世界最古老的珠寶標識之一。
最終,寶藏中一枚小小的紅瑪瑙印章,成為了為寶藏斷代的決定性物件。這枚印章上的紋飾,來自1640年被冊封的子爵「威廉·霍華德」。所以我們可以從中得知,寶藏肯定是埋藏於1640年之後。
威廉·霍華德肖像畫
威廉·霍華德瑪瑙印章,該印章在霍華德家族流亡歐洲以後,流入齊普賽寶藏。
而這也是目前為止,關於齊普賽寶藏,唯一明確的時間線索。到底這些令人震撼的寶藏是為何被埋藏,為什麼在歷經如此漫長的時光洗禮後,也從未有人試圖將它取回呢?專家們對此眾說紛紜,目前主流觀點有三種:
1
齊普賽寶藏主人因參加英國內戰犧牲,無法取回寶藏。
2
齊普賽寶藏主人因瘟疫頻發出城躲避,一去不復返。
3
齊普賽寶藏主人因遭遇1666年的倫敦大火,在逃生前匆忙將寶藏埋於地窖。
但並沒有任何一種猜測,得到了足夠的證據支持。 齊普賽寶藏自1912年被發現至今,始終包裹著層層神秘面紗,引發的討論延綿不絕,真相卻無人揭曉。
齊普賽寶藏中來自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十字架寶石胸針,展現出了匠人高超的製作工藝。
齊普賽寶藏中來自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紫水晶浮雕 / 倫敦博物館館藏
而經傑克之手的那部分齊普賽寶藏,大多由英國各大博物館收入館藏,時至今日,依舊引發著人們無盡的想像。
齊普賽寶藏中的蝴蝶結吊墜 / 倫敦博物館館藏
掛在南安普頓伯爵夫人伊莉莎白·沃里斯特利肖像前的石榴吊墜
這些埋藏百年的珠寶,在小小的時間膠囊中,見證著倫敦的繁敗興衰。齊普賽寶藏透過華美的珠寶帶我們走進了那些逝去已久的生命,他們的驕傲、貪婪、詭計多端 ,他們的愛意、歡愉和無私奉獻,在這些精美物件中得以永存。
想了解更多藝術八卦?快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