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燃點聊創業#
在西瓜視頻上,跟著《燃點》看了幾集。
讓我這個創業失敗者忽然感覺有話要說,咱就套用篡改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長篇小說開場白一句話:成功的創業都是相似的;失敗的創業各有各的失敗。
倏忽間,五年的創業生活,起起伏伏,歷歷在目:
思考是上帝的舉動,咱作為一個農民,不能用思考這個高大上的詞,來拔高自己跟上帝平起平坐。
當過兵,搞過新聞報道,退伍後,在1990年也東南西北跑了一年皮包生意,開店從事過農資零售,承包過農場,流轉過農戶耕地租種……
不斷的轉換行業,我不知道是自己要通過不斷轉身適應農村生活,還是讓農村生活按照我的理想一步步前行?
喜歡琢磨的我,請看不是「思考」哦!
——自認為喜歡較真鑽牛角,咱不適合在新聞報道這行深耕……
——刻幾枚圓章做皮包生意咱不是行家,何況行騙那是咱深惡痛絕的……
——從事農資零售,進假冒偽劣商品坑父老鄉親咱下不了狠心……
——承包農場規模越大,用工成本越高,單產越低,種地利潤被攤得更薄……
——以較低的地租流轉農戶們無力耕種的土地,幾十畝,自己耕種,一年收入幾萬元,在農村可維持生計。
2008年末,我們村才接通了固話,我迫不及待從縣城買了一台電腦,還付1300多元來扯上了網線,當時,我們村裡都不知道啥叫網絡。
我的生命也許就是為網絡準備的,鑽在家裡,一個人琢磨電腦網絡,哪裡不明白了,向上初二的兒子請教一下。
晚上關閉燈光,黑乎乎室內,我手指摸准了鍵盤上的26個字母和標點符號,我搞明白了網上怎麼註冊郵箱怎麼註冊會員,為了練習打字,註冊QQ專門找人聊天。
一周多時間,我從一個網絡門外漢,學會了打字。
我做這些努力,就為一件事,新浪網開博客。因為早兩年我從姜昆相聲中,聽姜昆把新浪博客說得神乎其神。
2008年11月13日,沒任何人幫助,我註冊了一個新浪博客,為博客取名「黑皮西瓜」開始練習打字寫博文。
這裡插入一句:我喜歡琢磨,我種地都比鄰居種得好,那年種的黑皮西瓜長得好,賣的價錢高,所以博客就起名為黑皮西瓜。後因覺得西瓜這個博客名太植物化,我不喜歡八卦,那就四卦吧!於是,網際網路上多了個「黑皮四卦」的詞條。
作為一個還不是書呆子的文學愛好者,又學習過新聞,上網不會的就搜索答案自學。
網際網路是一個神奇世界,如果僅僅是寫寫博客,抒發一下內心的孤獨,平淡的一生就這麼過下去了。
還是2006年,一次外出在車上買了一張文摘報,上面有一整版討論趙麗華詩歌的文章,學會寫博客後,我寫了一首短詩《西瓜——給趙麗華》。趙麗華來我博客里看了看,我點開趙麗華頭像,才知道趙麗華也有新浪博客
2009年初一天夜裡,有個湖北荊州的博友,通過博客發紙條邀請我到新浪雜談為他頂帖,他加上我QQ,在視頻里激動地說,他的一篇帖子被新浪雜談置頂了,他指導我怎麼登錄新浪雜談。當我登錄上新浪雜談後,這位博友的帖子已經下頂了。
當我知道新浪博客之外,博文還可以發到新浪雜談。在新浪雜談瀏覽了兩天,看到感興趣的話題就跟帖留言,有的剛留言,帖主就回復,原來有不少網友就在線,有點像QQ聊天。後來我才知道這叫版聊。
2009年4月,論壇上看見一個沉溺網吧的少年發帖要自殺,這個網帖觸發了我這個農村孩子的爹。
我十指在鍵盤上飛舞,敲著鍵盤,淚流滿面,自己的兒子何嘗不迷戀網吧影響了學業?跟帖發布後,擦乾眼淚一看,滿滿一屏文字,有2000來字吧!
我覺得這個跟帖可能沒人看,就起了一個題目《孩子,你回來吧,你還不能能放單飛》發了一個主帖。
這篇網帖很短時間內成為論壇熱帖,被後台推上了頭條,被各大網站博客轉載無數,蝸居在我們的小村裡,我第一次感知到網際網路的威力。
那些常泡新浪雜談的版友知道了「黑皮四卦」這個ID。我不再重視博客,把業餘時間都傾注在了新浪雜談。
經歷多了,感受就多,不安分的靈魂里有一種強烈的改變慾望。幾乎網上熱點話題我都會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候一天可發兩篇主帖,我養成了習慣,很少很少在文檔打字,都是臨屏敲字,敲完即發。
2010年,我開始在網上連載小說,就是修改後發在頭條小說里的《吳家寨》。
當時經常上論壇,看論壇版面上面一排網名被稱為版主,我也沒有問過版主是怎麼回事兒。忽然那個叫萬年小妖的版主加我QQ,了解我的情況,表明讓我做版主。
當我知道,版主就是一個義務工,沒有工資的時候,我直接表示沒時間,不幹。
後來,掛在最前面的那個叫河馬死屍的版主加上我,說:我們觀察你很久了,通過你的帖子和在論壇表現,覺得你這人非常可靠……你以為新浪雜談版主那麼容易做麼?你看論壇版務上每天多少人申請做版主……你真是農民麼?你是新浪雜談管理員親自邀請的第一個版主……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河馬一通忽悠,弄得我暈乎乎的,覺得自己儼然也是個「人才」了,真是半推半就。
第二天,上網打開新浪雜談,電腦上顯示的介面跟以前的介面不一樣了,一看「黑皮四卦」排在了版主行列。
河馬把我拉進了版主群里。當河馬要在群里培訓我怎麼操作帖子的時候,我已經把發現的好帖置頂了幾篇。
河馬懷疑:黑皮你真是農民?你以前真的沒上過網?河馬說,還沒培訓,你自己都鑽後台摸索會了,但你要學習版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全靠自制力了。
河馬說:有一點你要轉變一下,版主是服務版友的,不能跟以前一樣看不順眼就跟版友「磚戰」。
為了縮短篇幅,這裡再插一段:我這人屬於激情碼帖,在以後直至2017年新浪雜談關閉,跟版友「掐架」的毛病,我是收斂了一些,但沒有改掉。
2010年5月我發了一篇圖文網帖《邯鄲東部將有萬畝洋白菜在地里爛成泥》,網帖被推薦到了浪首,引發不少討論後,晚上我收到了十來條站短諮詢,要來邯鄲拉菜。
那時,我真是井底之蛙,就這一篇網帖,讓我意識到網上可以把蔬菜銷售出去。我開始從網上表達觀點又開始了關注農村的現實社會。
創業的想法在我內心開始萌動。
各位朋友,抱歉呀!我的網絡江湖足夠寫一部100萬字的長篇小說了,但就此打住。這一節囉嗦這麼長,算個鋪墊吧!
我一個老農民走上依託網際網路創業之路,感謝新浪雜談,感謝河馬、小妖、紅塵、新新等幾個版主,更感謝一路走來的各位網友們。
通過新浪雜談,我知道了很多論壇,天涯、鳳凰、中國網、中工網,逛論壇成了樂趣。
一個人蝸在屋裡抽煙烏煙瘴氣,我硬是下決心把17年煙齡掐斷。
一天忽然接到《燕趙晚報》評論部主任老克的電話,他一個做律師的同學要從省會來拜訪我,想合作一個項目,你見不見?
雖然現實中是律師,但她是新浪雜談一個無名版友,發的一篇帖子被我置頂,當日點擊5萬多。
這位律師創建了一個網站,從省會找到我們村要與我合作。這位律師的老公是一位法官。我看了他們建的網站,他們的網站是照搬日本那些通過虛擬讚美一個人,讓這個人減輕生活工作壓力的社區。
我不認識對方,對方一個法官一個律師,我內心想,跟他們合作,萬一以後出現問題,我一個農民還不栽跟頭?
我說我先幫忙推廣一段,然後再簽合同劃股份也不遲。
當時的目標是網站日均IP訪問10000次,加入網絡廣告聯盟獲益。幫這位朋友推廣了3個月,日均訪問做到了3000多。
我拉來一批基礎會員,當會員多了以後,內容管控就是個大問題。朋友是老闆,他看後台訪問IP有很多國外的,國外的IP瀏覽那篇帖子,他就刪除,怕被國外勢力盯上。
像新浪論壇、鳳凰論壇、網易、搜狐、包括政府網站的論壇社區都很難。新浪雜談的熱鬧是有新浪門戶和新浪眾多產品做支撐,一個孤立的社區很難做下去。
我跟這個朋友打電話,長聊了一次,不再幫他的忙了,也不參與了。半年後,他也關閉了網站。
但這位朋友,讓我這個從退伍後,在村裡蝸居了20年,沒有走出村莊的農民,知道任何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網站,去發展自己的事業。對建網站有了一定的初步的知識。
創建一個農村網站,這個痴人說夢的想法在鼓動著我靈魂里不安定的因子不斷泛濫,網上自學與現實中對照,發現農村問題越來越多。
也是沾了新浪雜談版主的光,偶爾有各地網絡營銷公司邀請參與去工作。
2011年,我扔下鋤頭,走出我們的小村莊,應聘到合肥一家網絡營銷公司,去體會網際網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為啥選擇合肥?一是我沒去過,二是網上經常把合肥比作一個大村莊,反而讓對合肥這個城市有了好感;第三是一個認識的網友魷魚介紹。
合肥這家公司乾了大約4個月,老闆對我很器重,每個月都為我漲工資。我覺得這家公司的業務跟我想創業的項目相距甚遠。便決定辭工。
公司的朱總監跟我能談得來,我才堅持了到五一放假,要不早辭工了。
放假後,一個人沒事幹,權當旅遊,我應邀到福建漳浦採訪一個老闆,這個老闆是新浪雜談的知名網友,她想請我寫自傳的事情,早說好幾次了。
在漳浦跟這位老闆談妥。我打電話向合肥這家公司請了長假,後來向這家公司寫了辭工信。
在這家公司打工很多細節這裡就不寫了,不過,我非常感謝這家公司的老闆和員工,尤其朱總監,都對我這個老農民比較友好,這也是我扔下鋤頭為創業做準備走出村莊學習的第一站。
因為創業生活都需要錢,我接下福建這位老闆5萬元10萬字的稿酬的碼字活兒。
老闆寫自傳,無非就是為她創業史用文字美化包裝。
我把每一次經歷都當成了一場學習。為這位老闆寫完自傳後,一個字一個字完全原創一個人物10萬字,真把我寫空了。
寫完交稿後已經是2011年8月了,為了緩解自己的神經質,我關閉電腦,放下所有,一個人背包沿著太行山南麓的漳河岸邊徒步了一周。
雖然上帝才思考,但這次我也學著上帝,邊走邊「思考」了一場。
確定了目標,我要建網站創業,但網站內部是怎麼一回事?我在網上搜索本地那個網站在招聘,搜到一家門戶網站後,打電話要應聘網站編輯。
這家網站是技術公司,在邯鄲數第一名了。我的想法是,先加入他們的網站,找機會跟老闆說說我要建站的想法。
接應聘電話的是這家公司的人力部主管,她讓我投簡歷。我說,我是個種地農民,沒上過大學,沒簡歷。我說,你們不是找編輯麼?你從網上搜下我的博客。
剛放下手機不久,對方又打來電話說,看了你的博客,你下午來面試吧!我因為沒在市區,告訴對方只能次日來面試。
第二天上午,我人生第一次像一頭驢或者一頭耕牛被公司人事部主管牽著,送到網站CEO辦公室。
坐在沙發上,老闆問,我答。答著答著,老闆都沒了提問的機會,我積累了太多的認識,話語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嘩啦就倒滿了老闆的辦公室。
老闆拍膝而起:你就是網際網路的老天爺。啥也不用說了,你來上班就行了。
什麼網際網路的老天爺呀!說得我一愣,話語戛然而止,這也太誇張了吧!原來毛遂自薦就這麼容易呀!
我這人從來不怕困難,也不乏解決困難的辦法和策略,包括對事物的分析判斷力,尤其在網際網路上。我前面就說過,我覺得自己是為網絡而生。
按照規定,在這家網站實習一個月後,要簽訂入職協議,我跟老闆說:我來這裡主要目的是看能不能合作開發一個網站,打工是次要的。
我要建的網站也不難,就是要把農村和城市社區連結起來,通過小區居民網上下訂單每天訂購蔬菜等,不斷拓展……這是2012年1月的事情了。
CEO、董事長、技術部都覺得我的想法可行,並且簽訂了一份協議,公司占股60,我個人40。在開發網站的這段時間,我先在現有的門戶網站做策劃主管掙一份工資,等網站上線後,再獨立出一個部門,新建的網站有我來運營。
沒想到創業走出的第一步這麼順利,我也信心滿滿。地方門戶網站也主要是流量廣告,不就是這點東東麼?流量靠什麼?內容唄!
憑我兩年新浪雜談版主和合肥那家公司的這點經驗,在這家網站策劃的內容不斷被外站轉載,行業網站,鳳凰首頁焦點圖片,鳳凰財經頭條,等等,因為打工的這家網站是資訊源,網站流量開始增加。
一個網站的運營策劃者,必須要有新聞的敏銳。我發現一個新聞爆點,策劃了一篇短短的四百字資訊,被全國五大門戶首頁,包括人民網等政府網站頭條要聞區轉載,引發了新京報整版評論,幾乎全國晚報類都有評論,各大論壇博客網友評論如潮。
QQ彈窗彈出後,那條資訊影響大到網站伺服器被擠爆。公司董事長說:老劉,這要給騰訊300萬,也不一定能做成這個彈窗,而咱們一分錢沒花。
公司為我弄了頂高帽子:策劃總監,單獨辦公室,配了一個助手,從大辦公室分離出來。
我這人就一根筋,不斷催問老闆們,新網站進程,一直追問到8月份。老闆說:他們董事會經過慎重考慮,你的想法太超前,目前沒有成功的先例。等一段再說吧!
老闆說,你真的很適合現在的工作,你有啥條件,可以提出來,公司儘量滿足。
我是個堅持夢想的人,我說老闆,不為我發工資,網站不讓我占股份,只要能實現咱們簽協議的哪家網站就行。
我當時心想:第一、人家一個成形的公司,好幾個股東,幾百號人,總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的夢想出差錯吧!第二、人家公司這麼多股東,是當地最早的第一家門戶網站,不看好這個項目,也許是我自己太固執了吧!
我內心也有點動搖。
我跟老闆交心說:一個地方門戶網站,也很難開展,新聞資訊就要頂住壓力。但實際上有很多壓力公司是扛不住的。我是個文學愛好者,我在網上發起的活動有五部長篇小說,省會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有出版資質,一直在邀請我加入他們公司。我就想把這個「小目標」看能不能去實現了。
通過這七八個月磨合,老闆們知道我去意已決,挽留沒用。
臨走,董事長和他夫人專門請我一個人吃了一頓飯,表示我在省會玩不下去,可隨時回來。
感謝這家給了我學習機會的公司的老闆們,雖然合作沒有成功。但他們都沒有嫌棄我這個老農民,並且都很尊重我,我辭工後和老闆依然是朋友。
這段,我就不展開寫了,因為篇幅,很多生動的細節沒法展開。
鳳凰網邀請參加的一次活動,再次讓我創業之心死灰復燃。
對於一個文學愛好者,痴迷於文字。對於我這個農民來說,文字就是土地的營養元素,那種農作物需要什么元素,拿出來撒地里就行了呀!咱在那家文化傳播公司玩得很開,不就是策劃活動什麼的麼?
曾經組織的活動,評出的五部長篇小說,這家文化公司想讓作者出錢自費出書,他們負責編輯推廣銷售。
對於我這個自認為看透世事的人來說,我不建議作者自費出書,都是無名小卒的純文學愛好者,出了書賣給誰?還不是堆在家裡占地方又不捨得扔的垃圾紙張?
書出不了。這家公司開的工資也不低,不用打卡,獨立辦公室,有張床,能做飯。工作自由自在,主要為省會各個品牌酒類銷售公司做策劃,不缺酒喝,不缺飯局,哪就在這裡玩一段再說吧!
2012年,國慶節。鳳凰論壇版主六盤水邀請我參加他們組織的到杭州的一個線下活動。
活動結束才知道,活動的幕後推動者是當地一家門戶網站,專門有一個下午的時間是讓我們這一行所謂的「知名版主」為他們的網站發展出謀劃策。
原來,支撐這家門戶網站最大的收入板塊,跟我想要創建的網站有點類似,但我認為這家網站才做了一個皮毛,根本沒有深入進去。
我忽然覺得,不是我的想法不行,而是我先前加入的那家門戶網站,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跟我不同而已。
回到省會,我一邊工作,一邊從網上找技術公司,髮網站開發策劃書。發了四家技術公司,有一家老闆邀請我當面聊聊。
很快聊到一起,草簽了一個協議。跟第一次進入我們當地那家門戶網站一樣,他們公司一邊開發網站,我暫時在這家公司幫他們做一些策劃。
這次簽訂協議約定3個月網站上線。我想,不能像上次那麼耗七半個月。
在這家公司期間,老闆說他有好幾家酒廠資源,怎麼策劃個活動,讓酒廠冠名。我跟王老闆說,策劃活動就要找有公信力的網站。我給王老闆談了思路,他說能談成麼?
怎麼談不成。這類活動,只要你能拉來贊助冠名企業,活動我來策劃。我找到省級網絡媒體,策劃了一個全省網絡小說大賽,別看是省級網絡媒體,我的策劃方案他們認可了。
我說王老闆,你抓緊拉贊助吧!
說話就到了2013年3月份,我策劃的那個活動升級成省委宣傳部主辦了,可這個王老闆他拉不來贊助,合作開發的網站也沒弄成。
我笑了,王老闆非常歉意,說了很多理由。
我下了決心,不再求人,回到老家自己籌錢,外包也要把網站建起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去。
這裡再插一句,我在王老闆公司還為一家「酒庫」開業策劃了活動,因為我回到老家了,王總收了活動策劃費,雖然有方案,但他仍然不知道怎麼做。王總打電話跟我。我說沒事,我再去一趟幫你把這個活動完成,我不會讓人看你的笑話。
幫王總把這個策劃完成得特別圓滿。這家新開業的酒庫女老闆單獨請我吃飯,邀請我加入他們公司,底薪10000元,就幫他們做策劃就行。憑良心說,2013年春天,在省會管吃管住,月薪10000元不算少,可我創業夢想已經徹底飛了起來。
回到老家,為了到市區跟網絡技術公司面談方便。我毛遂自薦到605公交終點站一家公司做宣傳推廣。經過三四個月,我把當地七八家網站技術公司做了比較。確定了一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我向朋友借了兩萬元,網站開發上了日程……
這已是2013年末了。
我毫不客氣地嘚瑟一下:雖然我是個農民,也沒上過啥學校,我不眼高手低,也不手高眼低,我是個腳踏實地的夢想家,我還是個夢想中的實幹家。
在605公交站終點這家公司,乾了五個月,老闆想留下我為他們服務,我的條件是除非能合作創業我這個項目,股份我可以少占,但我必須做主。這家公司說,把項目給了他們,讓我負責,項目全部股權歸他們公司。
我沒股權也行,但我知道這家公司政治也很複雜,派系林立,我不能完全做主,項目更沒法開展。
人生很短,不管成敗,要自己做主自己干。
沒錢租不起辦公室,我就在距離市區近,通公交的一個村莊一年1000元租金,租了一個農家小院,拉上寬頻,就開始了。網際網路上創業就這麼「容易」,一個光杆司令,戰爭就要開打。
在這段等著網站上線的過程中,聚集了三個,加上我四個小夥伴。我投入現金四萬元,把網站折算為10萬元,其它三位30、20、10共占60股份,我占40股份。
10%股東是我戰友,軍校畢業,因為加入最晚,他主動多出了一萬元。
剛趕上創業的好時候,2014年3月1日後,註冊公司不再驗資,公司股東股本實行認繳制。
我們註冊了公司,網站上線了,開通了企業支付寶。當地媒體朋友在當地晚報上進行了報道,省網絡媒體也進行了長篇報道。
戲開演了,我們四個人做了分工,十幾年蔬菜經紀的股東負責採購訂單商品,我和另一位負責線下推廣、網站後台商品添加,更改價格,因為蔬菜價格每天變動。後來加入的股東張惠民負責會計(後文就用會計了)和公司雜務。
創始股東搭配算比較完美。
通過發傳單等推廣,2014年5月23日收到網上第一個訂單:2斤西紅柿。當時我到鄭州找一個網友,拉他來入伙投資。幾個合伙人跟我打電話說,這2斤西紅柿送不送?送。
2014年5月,在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網上下單買菜,那是開天闢地頭一次。我們確定了三個相鄰的小區,就主打這三個小區,後來縮小到一個小區。
為了打消用戶「網上買菜能新鮮麼」的顧慮。我們通過輿論工具「降服」小區保安,進入小區內部拉著蔬菜做宣傳。半個多月,發展了60多個用戶,每天能下30個訂單。
正值夏天,非常炎熱,小油菜等葉菜很快就蔫了。我們購買了封閉周轉塑料箱,每一個訂單箱裡放兩個冰瓶。這兩個冰瓶產生的冷氣能頂5個小時。
每個箱子16元購買,押金20元。我親自搬著訂單周轉箱敲開用戶的門,用戶打開訂單箱子,臉上立馬就浮現出笑容,蔬菜比他們到市場上購買的還新鮮。用戶就像當年的擁軍模範對地下黨一樣,為我們從家裡冰櫃里拿水喝,拿冰糕吃。
我們制定的規則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將來還會為用戶順道捎走垃圾。
細節我不再展開寫了。總之,用戶基本滿意,就像我們想像的一樣,用戶都會連續下單。試運營了三個月,基本上達到了我們的宣傳語——讓買家跟賣家成為朋友。
問題是,就這每天30個左右的訂單,金額大概在500元左右,約150元毛利,採購,分裝,配送,三個大男人就從早晨折騰到下午六點。市場再沒法擴展。
你是不是懷疑,我們動手能力差?那你真是錯了,我們都是農民,都是幹活的行家,所有的巧妙辦法我們都會琢磨出來。我們選擇的配送分裝點就在當地蔬菜種植基地的市場上。
我們只能暫停,開會分析後,認為如果發展到1000個訂單每天會怎麼樣?顯然配送成本會隨著訂單增加而增加。
我提出我最初的建議,還是回歸初心,做農村,通過蔬菜連接農村的小超市,然後擴大品類,因為農村小超市屬於批發,是B2B,蔬菜量級做到一定規模後,順帶在做市內的小區B2C。
未來的路肯定很漫長,買電動車等等,我們集資的幾萬塊錢已經花光。做農村就要繼續購買廂式貨車,沒錢怎麼辦?
困難是什麼?困難會讓一個人的懦弱放大。兩個股東沒了信心,剛合夥半年就散了。
創業「團伙」散了,但我們共同的想法沒變,帳目清清楚楚,幹活沒人偷懶,我們成了朋友,退出的二位成了兼職的外援力量。
作為發起人,還有很多沒有試錯,沒有試錯,怎麼知道不行?
我跟會計說,既然你不怕困難,那咱想法貸10萬元,也要干,腫麼?
正在我們尋找貸款的時候,一位媒體朋友打來電話,說她倆朋友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想參加我們創業項目。
2014年12月,滴水成冰的日子裡,兩位早有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的想法的女將,加入進來,經過估算商定,兩位女將每人占10股份,各投資10萬元。
網站估值實現了100萬元,那會我對網站估值還不怎麼明白。
2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兩輛廂式貨車,和日常開支,我們都不掙工資。過年前,先買一輛車,年後再買第二輛車。
協議簽訂,先期10萬元到帳。兩位女性也是想幹事業的人,那麼冷的天,已是中年的女性,天生愛美,穿得那麼單薄,她們站在寒風中,站在小區門口發宣傳單,向進出小區的人講解。
我想:要不是夢想支撐,她們會這樣麼?
兵分兩路,兩位「林妹妹」負責小區宣傳,我負責農村市場開發和配送中心,僱傭了開車送貨司機。
一個月開發了村裡40多家小超市,每天20個訂單左右,客單價在300元左右,每天向農村配送訂單總金額5000元左右,毛利在400元左右。
我騎著摩托車每天下午到村裡推廣,整整一個臘月,都說冷著呢!我真的不覺得冷,反而很溫暖。
村裡開小超市的老闆說:我們天天訂。我說,我們天天送。老闆說,那我們不用天天起五更了?我說:是呀!你們早晨在被窩就暖暖和和的就進貨了。
有一個村裡的老闆說,每天起五更不願意起,他媳婦總擰著他耳朵把他擰醒。
「天天訂,天天送,不用天天起五更」我們和用戶一起創作的廣告語。這種網上下單,線下配送,對農村小超市老闆黏性是100%的。老闆們說,你們送來比俺自己進貨稍貴點是應該,你們省了俺功夫,俺也省了油。
年前40天,我們做到了收支平衡,就是都沒有工資。
年後發展兩路繼續開發農村小超市為主,城市小區為輔的戰略形成。摩拳擦掌,單等春暖花開,大幹一場。
天有不測風雲。
2014年末,2015年初,房地產,合作社,當地融資盤崩塌,沒想到,滿城矗立的那些爛尾樓竟然跟我這個農民創業者間接發生了關係。
正月初八開工,倆「林妹妹」說,我們一分錢也弄不了了。她們的錢都被各類融資機構套牢。
弄不來錢,項目不能發展,就這樣耗著麼?倆「林妹妹」說,她們用下車,去石家莊拉一趟貨。
好成好散,不必吵架,這是我的原則。創業者不能把精力陷入爭端中。
車被開走,創業發展再次歸零。
但我跟會計兩人一直堅信這個項目沒問題,還不死心。市內租房快到期,在市場的分揀中心不能關閉,我借了5000元,付了租的分揀中心場地。計劃公司租的房到期後,收縮回蔬菜種植基地,尋找機會。
現實中「忽然」是真多。這眾多的「忽然」中好事少,壞事多。
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我以為是搞推廣的,沒怎麼在心,隔了一天再次接到這個電話。原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指導下,市裡搞了個網商園,做網際網路創業的都可以免費入住做辦公室。這真是天大的好事。
網商園領導驗收了我們的項目,給了我們一間辦公室。
向房東退公司租的房子,房東人也挺好。我認為房東只會退押金,房東說,你們創業也不容易,還有40來天租期才到,把沒住到期的一個月房租,退給你們吧!真讓人以外,遇到好人了。
把辦公桌電腦搬到網商園新辦公室。我跟會計商量了一下,不能坐等,我到北京創業大街上看看。
2015年6月的一天,那幾天,北京的天空是真藍。我從創業大街南頭走到北頭,北頭走到南頭,冷冷清清。我忽然發了一句感概,覺得那些網上洗腳的網上洗車的那些紅極一時的網際網路項目,就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融到了錢,很快失敗。這是在破壞創業生態麼?
創業是發現了生活中的需求,然後開始試驗,哪有坐著想出來的創業項目?
我列印了一張A4紙,上寫「農村大叔創建某某網,恭請天使下凡」,貼在筆記本蓋上,就在各個咖啡館沖門口上網,吸引來感興趣的人,就一起聊聊。
就這麼在創業大街上各個咖啡館遊逛了幾天,跟創業者,或者「投資人」聊了以後。我忽然,覺得創業真是太難了。心生退意。
打道回府吧!
在返程的硬座火車上,斜對面一個人跟我旁邊的女士聊得特別熱,他說自己是邢台的。我說你明明一口川音嘛!
他說他當兵轉業到了邢台,原來如此。我們兩個人聊了起來,當然賣啥喜歡吆喝啥。因為都當過兵,年齡相仿。我把創業的前前後後跟他聊了個透,我對面從保定上車的一位男士一直再聽,很少插話。
到目的地,我出站,對面坐著的男士跟出站說,他在市裡做工程,對我說的項目特別感興趣,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說抽空到公司去聊聊,要了我一個電話。
回到公司,打開電腦,我向風投機構發的三個融資郵件,有兩家回復,一家直接說不投農村電商項目。上海一家風投機構邀請我去聊聊。
到上海後,我是第一次面見投資人,這位投資機構的投資總監是山東菏澤人,他看懂了我們的項目,覺得這個市場潛力很大。因為我們的項目是朝農村小超市送蔬菜,很多城市長大生活的投資人可能覺得這是個笑話,在他們潛意識裡認為農村人都是種菜吃,誰還買菜?
這位紀總監跟我聊了足有倆小時,把項目徹底聊透徹了,並且給我出了不少主意,還談到了商標註冊等細節。紀總監說,現在你們才幾十個用戶,規模還太小,等你們能有1000個用戶後,我們去做盡調。
紀總監把我送出他們公司辦公區大門外。在上海能有獨棟五層樓的投資機構兼創客中心的規模,想必實力不小?
雖然投資機構看好項目,但把項目重新啟動,缺的是現金呀!從上海返回的車上,我非常鬱悶:人生,未來,創業,我到底是為什麼?
回到公司後,接到火車上偶遇的哪位男士電話……接觸交流了三次,一起吃了一頓飯。這位男士說,他可投十幾萬元。但他沒那麼多現金,他投四萬元現金,10萬元從老家分期付款提一輛車供你們跑業務,並且他孩子剛退伍,可來參與一起干。
這是好事呀!可四萬元還不夠買一輛廂式貨車。會計向他的一個親戚貸了四萬元,按照分期買車還款,這的確挺好的。
正在買車期間,一個80後網絡愛好者,找到公司,要入一股。講明白後,他說他還可以幫著干一年,這是怎麼?好事成雙了。
因為我們停止向村裡配送很久了,村裡一個用戶找到公司,要入一股。就是說,我們的用戶之一看好項目,要入一股。
按照公司註冊本金,這兩位每人出資3萬元,作為入股股金。
項目再次乾了起來,已經是2015年八九月了。我們只做農村,不再做市內的小區,我把我大哥四弟都忽悠進來,讓他們都投了點資金,來參與幹活。
我的想法是怎麼能儘快發展到1000個用戶。
忽然又來了兩個我們鄰村的老鄉,了解我們的運營模式,正好,他們買了一輛二手車,參與為我們配送訂單,利潤平分。
其中一人也是開小超市的。
這就有了。這不是用戶我們創造出了配送模式麼?
人多了,就需要管理者。我選錯了管理人,因為就他有證,可開車,懂得蔬菜採購等等,屬於比較能幹的人。
項目失敗,其言也善。不愉快的省略了。
到2015年末,當地蔬菜基地建的大型批發市場開業,我找到這個市場的老總,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在市場上要了一間免費門店。沒花錢,把分揀中心搬入了市場。
對於發展來說,這不是好兆頭麼?
我們開了一個誓師會議:發展到2016年6月,我們這一輛車和加盟的一輛車要像兩隻老母雞,每輛車生出10輛車,一輛車每日送30個用戶,這就是600百個用戶,每天送600個用戶,我們就發展到了1000多個用戶了。我們就可以融到1000萬人民幣,向周圍擴展。我說,弟兄們!只要你們能勒緊褲腰帶,一心為這個項目,忘我半年,艱苦半年,各位的一生命運改寫就在這半年時間……
原先,我一個人騎摩托推廣用戶,最多一天發展過六個用戶。現在好了,有了商務車,我帶著倆小伙子讓他們熟悉推廣流程,學會推廣術語後。倆小伙子一路,我自己仍然騎摩托跑一路,我這人從來就是拚命三郎。
可是,創業起步不僅艱難,也太脆弱,一個主要人物心思動歪,就崩盤散夥。我和這個害群之馬私下連續談了三次,勸他回頭,並許諾,從我個人股份中再贈與他2個股份……真的沒用。
幾次私下勸導後,不見效果,我只能把他開了。創業成與敗,做為發起人,所有的苦,內心所有的不舒服,你只能當快樂去享受。
別看小小的幾根黃瓜,幾棵大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蔬菜。這是個很重很重的項目。
區區幾萬塊,要支撐十來個人創業小團伙(不能叫團隊)的確客觀存在很多問題。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再次剩下四個人。我說,我從想法去找錢。
我正愁得……這個愁字沒法形容。
忽然,分揀配送中心的三個人封金掛印,都各自回了家,他們回家後,有一個小夥伴打來電話告訴我分揀中心,車鑰匙,門鑰匙,流動資金(很多零錢)箱子在哪兒放著……
我有十多年沒有感冒了。
那天下午,我一個人倒在公司的沙發上,發起了高燒。
我是個不喜歡睡覺的人,那一次我燒得迷迷糊糊,到第二天中午,有了知覺。辦公室還有半瓶白酒,我抓起酒瓶,一口氣乾了半瓶酒,酒剛咽下去,立馬上翻,一口由噴了出來。
我打了個冷戰,一下清醒了,忽然也不再感覺冷了,燒退了。
我騎自行車找到距離公司最近的這位小夥伴家裡,約出來他,倆人默默地邊吃邊喝,分了一瓶酒。他是個特別好,特別有內秀的人。
創業團伙再次剩下我和會計兩個人。如果沒有車,沒有人出資,我真的就向困難繳械投降了。
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發展了一家加盟配送中心。我跟會計商量後,我們再雇個司機,咱們自建的配送中心已經關閉了。乾脆咱們一起把兩輛車(我從家裡翻到一個存摺,上面五萬元,我偷取了四萬,又買了一輛車)集中到加盟的分揀中心,看能不能幹出個樣子來,若不能就徹底宣布失敗。
2016年國慶節後,我雇了一個司機,加上會計,三個人一起到加盟的分揀配送中心。我們規劃好推廣配送路線後,我說小夥伴們,我當先行官,在前面推廣,你們幾個在後面打掃戰場。
新開發的配送路線,我推廣了十天,一個用戶沒獲得。但我知道溫水煮青蛙的道理,我繼續推廣,到半個月後,這條路線有了第一個用戶下單,緊接著,到月底,這條路線上推廣了30多家小超市成為用戶,每天達到了20單。
我告訴配送的小夥伴們,你們先鞏固這30個用戶,以後會自然增加的,我再開發新路線去。
我們冀南平原上的農村,很多在村裡開小超市的都是親戚,他們的自傳播也開始了。再開發新路線就比較容易,倆月開發了90多個用戶,每天訂單達到50多個,三輛車都送不過來。
每天配送貨物約2萬元。這得力於加盟的配送中心小弓比較能幹,我開發的用戶他不會輕易丟失。
加盟中心,每天晚上盤點,一個月毛利達到了2萬元。會計和我新僱傭的司機看到後,覺得這個項目能賺錢。我說,你們倆人去咱們自營分揀中心干吧!兩輛車你們隨便用,賺了錢是你們自己的。一路用戶送滿,我再幫你們開發新路線。
他們回到自營配送中心,怎麼努力也賺不到錢。
這已經到2017年春天了。我又開發了兩個配送中心,有一個配送中心交了3000元加盟費,乾了一個多元,沒幹起來,主要原因是他家沒人手,開發的客戶多了,他送不過來,客戶少了,不賺錢。
可自營分揀中心,就是公司的大本營怎麼也弄不好。僱傭的司機走了。
創業項目就這樣算死了。但是我依然心存僥倖。
我跟會計說:你算跟著我賠錢到底了,真金不怕火煉。作為發起人,我再干一年,我要徹底弄清楚這個項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我把項目收縮到我們鎮上,就配送我們鎮周圍十幾個村,從開發用戶,到採購,配送,到結算,我要徹底弄清楚。
我特別不喜歡車,但為了能自己試驗,我開始考駕照,我倆月把駕照拿到了手裡。開始試驗,並且體驗周邊各個農貿批發市場情況。每天配送十幾個用戶。
其實,農村小超市,現在因為城鎮化發展,村裡人越來越少,平時有消費能力的還都在外地打工。農村小超市別說發展了,都在萎縮,一年不如一年。
農村開小超市的老闆,也在想法生存下去,有倆小超市店主想跟著一起干。我沒有貿然答應,我要先徹底搞明白後,才能讓人加入。
通過半年多試驗,每天記帳包括吃一個肉夾饃都記帳。
再次印證,這個項目屬於:公司只提供網絡平台,找到更多的農村小超市店主自己在網上發展,在網上接單,線下為別人送貨。
就是一個小超市店主進自己貨物的同時,每天順道捎帶送十來戶,賺兩百塊錢。
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因為同村或者近鄰開小超市的都是競爭對手,不會讓你稍貨。但這個容易解決,都不送周邊或者本村的超市。
可經過一家小超市夫妻倆試驗。這對夫妻在村裡開小超市,男人在外面打工,女人在家開小超市,忙不過來,如果老公回來,每天進自家貨物同時,能捎帶十來家貨物,每個月掙五六千元,男人就不出外打工了。
可當實際運營過程中,因為這家小超市的男人不會做生意,不帶著媳婦,他自己沒法送貨也沒法進貨,非得倆人綁著才能幹。
這充分說明:做生意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的。這條路又沒走通。
我再次找到鎮上一個水果攤老闆,幫他一起做了一個月,當要交給他自己做的時候。他說,每天不能停一會,太瑣碎,太麻煩,利潤又小,幹不了。這條路再次走死。
是的,如果我把這項工作當成一項小買賣來做,2000元一個月雇個幫手,一個月賺萬元左右,的確沒問題。但是做生意不容易,不是每一個人都適應的,還是這句話。
又通過一年多我一個人親自試驗,證明這個項目無法發展壯大,項目聽著不就是小蔥韭菜麼?很小,其實運營起來是很重的。也可能是我們的能量太小吧!
農村小超市要的貨物特別多,你有幾樣滿足不了,他們還會去進貨,要全部滿足村裡的小超市是不可能的。能滿足80%左右,就可以一步步壟斷小超市。可問題是有天一個小超市訂單貨物就五六十種類,每天的訂單都在100種類以上,這些貨物集中分裝是個精細活。
你可以說,那不送蔬菜。不送蔬菜,你怎麼跟當前的線下批發站送貨競爭?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以蔬菜切入市場,不斷擴展分類,最終把線下傳統的批發站幹掉。
通過五年折騰,我非常感謝跟著我一起創業,不僅沒能享受成功利益,反而賠錢的朋友們。
創業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但不創業,連失敗的必然都沒有,創業就是創更多的偶然,偶然多了就成為了必然。
就像一條魚到岸上一樣,再折騰也是個死。
可是五年時光,前兩年準備,七年時間是人生頂好時光的五分之一。後悔麼?除了悔恨沒讓跟著一起創作的朋友有所收益。我自己真的不後悔,酸甜苦辣咸,五味人生我體驗了一把。
以農村小超市為切入點的電商,對於創業者我來說,比雞肋還雞肋。即使雞骨架,也是自己的,放棄實在太難。
2018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發了個公告,暫停幾天,一個人駕著車,沿著冀魯豫交界開始無目的地慢行。
這次我真的像上帝一樣,一邊行走,一邊思考:因為前幾年的創業,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是十多個朋友一起的夢想與希望在我身上壓著。
我倒下,就說明,跟著我走到頭的,中途退出的,都跳進了坑。
但我一個人太渺小了,我真的無能為力了……
遊走了三天,轉了一圈,回到起點。我下決心,關閉了這個項目,宣布失敗。
疼與痛,經歷的都是刻骨銘心,這跟成敗無關。這真的跟成敗無關麼?
2018年冬天,對於我來說,是今生最寒冷的。
我一個人悶在村裡,在網上,再沒有開始上網時候,泡論壇的快樂。
不快樂,究其原因,是我創業之心仍然沒死。我把失敗的創業項目中的一塊獨立出來,再次創業。因為,在這幾年的冥冥中,我總覺得是自己選擇的切入農村市場的契合點太大太重了。應該從一個細分的,相對輕的領域切入農村市場。
做自己擅長的,就是剩下自己一個人也能繼續做的入手,項目開始全靠合伙人。
再賭一把?對,再賭一把。
也是沾了創業失敗的光,我很快聚合了三個人,重新註冊了公司,從新開發了網站。這次比上次有優勢的是,我的創業決心也感動了開發網站的技術公司。
技術公司也非常看好這次的項目,技術公司老闆願意成為網站技術調整,安全維護的合伙人。
網站測試完成後,已經談了三個合作加盟商,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這七八年折騰,在我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很少說創業,只說「想干成點事」。但干前人沒人乾的事情,終歸叫創業。那麼,一個創業者要具備什麼素質呢!
個人覺得,在解決社會痛點、在通過商業模式解決社會痛點的創業中,不是學歷,是學習能力;不是身份,是一股韌勁;不是被感動,是自發的怦然心動……
創業者就是一團火,先燃燒了自己,然後再燃燒他人……
真沒想到,看了幾集《燃點》竟然引發我把這些年的坑坑窪窪用文字重新蹚了一遍,願與創業路上的小夥伴共勉。
特別註明:本文完全真實,怕涉嫌軟文,文中省略了一些名稱和合伙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