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贛南日報社記者陳地長經14小時驅車,抵達崇義縣上堡梯田景區休整。從隨州到贛州,一個人驅車800多公里,沒有群眾夾道相送,沒有大紅的橫幅,沒有熱烈的歡迎儀式,一切都如出征時一樣平淡而單純。走著同樣的路,看著同樣的風景,相隔一個月的去與回,最大的收穫,便是他存在電腦里的一萬多張照片、幾百個視頻,和贛州醫務人員在湖北隨州開展援助時那些寫滿愛與被愛的故事,這些資料將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贛州援隨醫療隊最珍貴的印記。
2月24日,作為全省地市級媒體中唯一派往湖北隨州的新聞記者,陳地長逆行出征。一個人、一台相機、一個月往返,只為趕赴新聞的最前線,記錄逆行英雄最美的瞬間、最動人的故事。這是一名新聞人的堅守,也是一場時代記錄者的孤獨逆行。
3月23日,我市151名援隨醫療隊員從隨州凱旋。隊員們還未抵達,贛南日報社微信、抖音、前端等平台推送的圖文和視頻信息就已在贛州城鄉鋪天蓋地地傳開了,得到數十萬粉絲的閱讀和點贊。
當隊員們一路高歌踏上歸程,贛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地長跟隨醫療隊一路拍攝,將兩地人民告別時的依依惜別定格成影像資料,記錄在時代的印記里。隨後,他與隊員們一一告別,獨自返回隨州駐地,整理編輯好所有的圖文、視頻,完成他在隨州的最後一批新聞作品,通過網絡傳至贛南日報社各大媒體平台編輯部後,才開始整理行裝,準備返程。
在隨州的最後一天,陳地長徹夜無眠,不斷翻騰著這一次出征的點點滴滴,這其中,有艱辛、有感動、有不舍,有出征時的悲壯,也有對家的滿滿期待。
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湖北告急,我市計劃派出記者前往湖北隨州開展新聞報道。得知消息後,畢業於湖北民族大學,又曾在恩施晚報工作過的陳地長第一時間主動請纓。
「你要是有個萬一,以後我可怎麼辦?」母親的話,一度讓陳地長左右為難。他深知此去前線是有危險的,甚至不敢想要是有個萬一如何面對年邁的母親,但作為一名曾在湖北學習、工作8年的新聞人,這一次逆行出征義不容辭。陳地長的母親也明白,這個「從小就不安分」的孩子,誰也攔不住他逆行的腳步。
「我一直記得一句話: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你離得不夠近。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保持『在路上』的記錄者姿態,不錯過每一個新聞現場。」事實上,從大學時期開始,學習聲樂專業卻摯愛新聞攝影的陳地長,就是一個「不安分」的記錄者。多年來,他帶著相機走南闖北,汶川地震災區、北京奧運會現場都曾有過他的足跡。
2月24日,陳地長作為我市派往湖北隨州的唯一的全媒體記者逆行出征。出發時,他給前方指揮部發送了一條信息:我出發了,帶著使命和責任!
「我們是醫生,為了治病救人來到這裡是理所當然的。但我不理解,他們何必要冒這個風險?」在隨州,看著和醫務人員一樣忙得團團轉的前線記者,醫療隊員、省婦幼保健院醫生余臘梅曾提出這樣的疑問。
在湖北隨州,陳地長和來自省級媒體的另外5名記者,與我市援隨醫療隊員一起走進疫線紅區,一起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成了醫療隊員們親密的戰友、「過命的兄弟」。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醫療隊員,只有在離現場最近的地方,才能及時記錄真實的瞬間;只有在離現場最近的地方,才能寫出細膩生動的文字,講好真實的戰疫故事。
為了走進「離現場最近的地方」,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陳地長反覆翻看穿脫防護服的視頻,一遍一遍地練習操作要領。在院感老師的指導下,陳地長多次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病房,記錄下了許多醫療隊員奮戰在疫線紅區的故事,在「直通隨州」等欄目發表了圖片、文字、視頻、微雜誌等新聞作品百餘期,以最快的速度,將隨州最前方的戰疫消息傳回贛州。
「第一次穿防護服進入病房後,感覺非常悶熱,喘不過氣來。在護目鏡、口罩等重重遮擋下,我戴著兩層手套,操作起來非常笨拙,有時候根本看不見,只能盲拍。」陳地長說,出於安全考慮,他們每次進入病區只能工作約一個小時,因此時常感覺非常緊張,進去以後就不停地拍照採訪,脫下防護服的時候裡面的衣服都濕透了。但醫務人員每天穿著防護服工作四五個小時,不停地給患者打針、抽血、量體溫、翻身,難以想像的艱辛。
「在隔離病區拍攝,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請離我們遠一點』。患者擔心感染醫務人員,一直提醒他們注意個人防護。在真正的戰場,我看到更多的是如家人一般的互相關愛,那種感覺很溫暖。」陳地長說。
在廣水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房,有一名患者看陳地長一直在拍照,就遠遠地和他聊了起來。得知陳地長是來自江西的新聞記者,他說他正在讀高中的孩子也很喜歡拍照,希望陳地長有機會可以教教他,並留下了聯繫方式。這名患者出院那天,專門給陳地長打了電話,在陳地長離開隨州前,這名患者還專門發了信息,與陳地長約定等疫情過後要請他去老家走走。
醫療隊員們離開隨州前,隨州人民十里相送,陳地長用手中的相機默默地記錄下了這一切,他說:「贛州與隨州,相隔千里,卻心手相連。我很榮幸見證了這份情誼。」
3月17日,隨州幾家醫院住院確診病例相繼清零,陳地長感覺輕鬆了許多。趁著閒暇時間,陳地長去了隨州的五萬畝桃花基地和大洪山景區。隨州大地奼紫嫣紅,沒有遊客,春天卻依然如約而至。「我印象中的荊楚大地,是個活力十足的地方。」面對眼前的一片花海,陳地長想像著湖北春暖花開、人頭攢動的樣子,他說,見證過生與死,才能真正明白春天的來之不易。
「生命脆弱,願寶寶無恙,健康長大。」在電腦里,陳地長在一張寶寶照片下面,備註了這樣一句話。
在隨州,一名確診產婦在完成生產後一直昏迷不醒。3月6日,贛州醫療隊兩名護士專門在自己防護服上寫下了「天使降臨,媽媽加油」的字樣,醫生也把寶寶的照片放在患者枕邊,在她耳邊對她說:「你快點好起來,寶寶在等你回家。」然而,經全力救治,產婦依然沒有挺過來。聽到產婦離開的消息後,陳地長無法壓抑內心的悲痛,在駐地大哭了一場。
「在生與死面前,我第一次感到害怕。十多年來,我去過地震災區、拍過洪水冰災,所有災難都是看得見的,但這一次,我們面對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病毒面前,沒有超級英雄,只有平凡的白衣戰士。」陳地長明白,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抗擊疫情最好的「戰鬥模式」便是記錄,用鏡頭和筆,講好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在隨州的「贛州力量」,以正能量的宣傳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隨著醫療援助的持續開展,醫療隊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治癒患者,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喜訊,醫院住院確診病例相繼清零。陳地長一邊記錄著每一個階段性勝利,一邊為疫情的不斷穩定好轉感到高興。
「致敬每一位英雄,鏡頭內外的他們,都值得被記住。」在隨州,陳地長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每一名醫療隊員口罩下的面孔,他說,他在記錄英雄,也在英雄的激勵和鼓舞下前行。
如今,陳地長寫下的故事、拍下的畫面,成為這個時代最生動的印記,在贛南城鄉被廣泛傳播,被許多人收錄留存。他說,這才是屬於新聞記錄者最大的榮耀。
來源:贛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