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基礎雄厚、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高等學校,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高校。學校現有金花、臨潼兩個校區,占地108萬平方米,設有15個教學單位。學校歷經100餘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紡織、服裝為特色,工、理、文、管、經、法、教、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現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陝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高校、陝西省博士後創新基地高校。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餘人,其中研究生2200餘人,本科生18000餘人。
學校於1928年開始培養本科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學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聯合培養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7個。陝西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個,省級優勢學科4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1個。省級教學團隊19個,省級精品課程及資源共享課程3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個。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3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5個。
學校擁有一支由1000餘名專任教師組成的積極進取、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博士、碩士生導師510餘人,二、三級教授39人,正副教授49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陝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2人,陝西省「三五人才」3人,陝西省「百人計劃」17人,陝西省「千人計劃」12人,陝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3人,陝西省教學名師15人,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2人,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陝西省高校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3人,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3人,陝西省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高校優秀青年教師、青年科技標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相建功標兵、陝西青年五四獎章等30餘人。
近年來,學校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00多項;出版教材740餘部,獲得省、部級獎勵教材30部;承擔省、部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91項;承擔國家相關項目、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創新項目7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62項,學術論文被SCIE、ISTP收錄2400餘篇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全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學校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可選擇學校已達19所。近年來,選送赴國外交流或參加雙學位聯合培養學生500多名;教師出國進修、交流350多人次,邀請國(境)外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訪問90多人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項,承擔國際科研合作項目30餘項,主辦或承辦「中國國際毛紡織會議」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20餘次;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交流,舉辦「國際青年導演交流會」「中巴經濟走廊文化大篷車西安段」活動,成立「中巴經濟走廊文化藝術研究所」等。
學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秉承「實業報國,負重奮進」的辦學傳統,踐行「厚德弘毅、博學篤行」的校訓,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和「崇真尚美、經緯天下」的大學精神。近年來,先後獲得陝西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委」「綠色學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省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和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連續多年獲「全國大學生暑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稱號,學生參加科技文化活動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700餘項。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發展以及紡織行業轉型等機遇,加快改革創新奮力趕超越,推進內涵發展,為建設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不懈奮鬥。學校2020屆畢業生共計5507名,其中碩士生759名,本科生4555名,專科生193名,現將詳細生源信息及聯繫方式公布如下:
歡迎廣大用人單位選聘我校畢業生
西安工程大學招生就業工作處
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
金花校區辦公室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19號
郵編:710048
電話:029—82330088
臨潼校區辦公室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陝鼓大道58號
郵編:710600
電話:029—8311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