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車
萬物皆可造車。
小米決定造車後不到一周,據傳滴滴也將深度參與造車。
現如今,汽車圈可謂是已經脫離了傳統汽車新聞、科技新聞,開始慢慢形成流行跨界之風。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電動車興起的時代,造車仿佛成為了一條新的康莊大道。
在目前國內電動車領域,既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威馬汽車組成的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也有廣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公司,更有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小米、美團等大大小小的科技巨頭或戰略投資、或親自下場,參與到目前這場造車大比武當中。
造車其實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不過實際做起來並非那麼容易。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已經是造車最好的時代。
如果早兩年造車,那時市場還極不成熟,供應鏈成熟度也不高,很有可能因面臨巨大虧損而倒閉。如果晚兩年造車,則有很可能新能源汽車大局已定,到時候入局則會錯失機會。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科技巨頭紛紛染指造車之後,會有影視公司決定造車嗎?
造車時代舞台上,影視公司扮演什麼角色
影視公司造車的優劣勢
把時間維度拉長,在過去幾十年里,造車這件事情,一直是傳統車企巨頭們的遊戲,跟創業公司和科技新貴沒有多少關係。因為汽車產業太成熟了,傳統車企巨頭把控著市場、技術、產業鏈,其他新入局的公司沒有任何機會。
而隨著如今智能化、科技化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興起,造車不再是某些企業的專屬,甚至影視公司也可以參與進來。那麼影視公司參與造車都會擁有什麼樣的優劣勢呢?
造車是一個最早以PPT聞名的行業,因為往往車還沒量產,PPT先出來了,投資人和客戶的錢一收,至於車怎麼造出來,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所以,要造車,先畫餅。
聽上去,和目前拍電影簡直一摸一樣。
影視公司決定造車,反過來也會對電影公司本身產生積極意義。正如雷軍宣布造車之後,小米股價應聲突破27港元/股一樣,而蔚來、小鵬、理想的市值也紛紛突破200億美元一樣,資本市場有足夠的耐心,給與新造車企業天價估值,即便新車的銷售還沒有起量。而現在資本市場對於電動車行業的樂觀,也會刺激影視公司的股價上漲。而影視公司也不僅僅只是製作內容,從目前大型影視公司紛紛涉足實景娛樂、地產、院線、周邊等產業也能看出,影視公司需要拓寬更多的業務方向,而宣布參與造車,也會成為吸引資本注意的一大利器。
鑒於目前還沒有一家影視公司宣布參與造車,我們先談劣勢。
主要劣勢,應該就是資金問題。無論是當初蔚來一個季度豪擲燒錢200億的氣魄,還是近日小米決定10年投入100億美元的底氣。就目前國內影視類公司的市值來看,幾乎所有影視公司都無法摸到造車的起步門檻的。畢竟電影目前只是一個一年600-800億人民幣的生意,想對比造車上萬億的市場,實在是九牛一毛。
但是決定造車,並不一定就是自己主扛起造車大旗,參與造車鏈條的一個階段,也是具有較大希望的。正如BAT目前都沒有親身下場造車,而是選擇戰略性的投資。影視公司也可以深度參與到造車的某一個鏈條當中。與其他科技公司、網際網路企業聯合造車,在造車鏈條中,也發揮影視公司本身具備的優勢。
而汽車的娛樂、影音模塊,正是影視公司目前最大優勢。
造車時代舞台上,影視公司扮演什麼角色
電動車影音系統,
會是未來大趨勢嗎?
無論是主業做手機的科技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都沒有汽車製造背景,但是在「軟體定義汽車」的背景下,科技公司在前一輪的造車周期內普遍專注於技術研發,積攢了AI算法、大數據訓練、作業系統生態等技術資本,因此在智能交通、車聯網、自動駕駛領域均有布局。因此即便缺乏造車經驗,也能夠在某一領域拔得頭籌。
而影音娛樂系統,依舊是目前電動汽車、尤其是國產電動汽車所欠缺的。
電動車對比傳統油車,不僅僅是能源革新那麼簡單,更像是智慧型手機對比功能機,是一個顛覆性的契機。資本市場看好電動車,也不僅僅是因為能源的改變,其核心也在於智能化的前景。舉個例子,手機最早的功能是通話,但目前已經發展成了每個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移動終端。汽車過去的功能是出行工具,但是在未來,它還有更大的娛樂性可以挖掘。在電動汽車逐漸完成了網聯化和智能化之後,電動車的影音功能,也會越來越被急需。
影視公司參與造車,也並不是為了賣車,而是擁有了一個新的內容播放介質。
相比起汽油車,純電動車在啟動狀態沒有震動、沒有噪音、可以擁有一個舒適的影音環境。冬天開暖氣、夏天開冷氣,沒有汽油車那種一氧化碳不慎倒灌進座艙的隱患,把座椅也可以調整為最舒服的狀態,以及讓家人能夠更多的時間在電動車裡度過。
造車時代舞台上,影視公司扮演什麼角色
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內電動車,裝配了所謂的「影院模式」,但是這個模式還十分簡陋。開啟影院模式,也就是把電動導航操作台變成橫屏的,後續還有著極大地改善空間。一個優質影音汽車的環境,甚至要好過在家裡用手機、Pad、電腦等播放介質。畢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配備投影儀和高級音響設備。
造車時代舞台上,影視公司扮演什麼角色
影視公司X造車的N種可能性
雖然國內影視公司尚未涉足造車領域,但是作為好萊塢六大公司之一的索尼,其實在2020年年初的CES大會上,已經推出了它的Vision-S概念汽車,超多的傳感器和大屏影音系統,也是其吸引受眾的一大殺手鐧。
造車時代舞台上,影視公司扮演什麼角色
其實,早在燃油車時代,所謂的整車信息娛樂系統就多次被提及,但是礙於技術原因,一直沒有廠商真正把這套系統完善。
而伴隨著螢幕技術的成熟,車載屏也會在電動汽車上越來越常見。但電動車時代的車載屏影音娛樂,註定不可能去和十年前計程車上的觸控傳媒對比。車載屏在過去10年,更多是一個車內的「流動電梯」廣告,承載的更多是流量價值。但是在未來,5G技術、高清2K、4K技術的加持下,電動車在行駛階段,可以充分地對後排屏、副駕駛屏進行真正的內容消費利用。甚至在停車階段,車前玻璃甚至也能變成一塊巨大的LED屏,可以供全家進行享受。
造車時代舞台上,影視公司扮演什麼角色
而具體的影音娛樂內容,也會與目前的車載影音系統進行區分。目前大多數國產電動車,都會自帶一個pad屏,與優愛騰等視頻平台合作。而伴隨著未來車載影音娛樂的完善以及相關市場的壯大,更大的影音娛樂甚至影音消費需求也會被體現出來,各大影視公司所擁有的版權庫也就發揮著作用,而杜比、巴可等技術公司,也會把相關技術提供給汽車公司,以打造一個更充滿沉浸感的影音消費場所。
今年滴滴與真樂道合作推出的跨屏微短劇《做夢吧!晶晶》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但是微短劇只適用於20分鐘內的短途打車使用,更長時間的劇集、電影消費,也可以適用於周末出行等更長時間駕駛過程中的享受。
文化娛樂內容消費市場越來越大的趨勢不會變,變的只是內容消費的渠道,這也是科技巨頭們涉足大文娛領域的原因之一。近幾年,除了院線電影,網大(網絡大電影)、手大(手機大電影)等概念也伴隨著渠道的變化而產生,未來汽大(電動車大電影)甚至也有望成為一種新的內容模式。從去年疫情的情況來看,汽車影院這一種模式在我國基本無法有效進行推廣,但是在美國卻具有較大的市場。電動車的車內影音系統,也是目前我國電動消費領域一個全新的嘗試與彎道超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