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位駐村第一書記農高會現場分享扶貧故事

2019-10-22     西安封面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各種農副產品吸引眾多展商關注。

門岩村的沙瓤西紅柿、靈山寺村的早熟含香美人嬌葡萄、瓦屋莊村的葛牌香菇,一樣樣鮮活的農產品展示著「第一書記」駐村脫貧成果。本屆農高會C館,第三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採取圖文並茂、聲像展播、現場互動的方式,集中展示全省駐村第一書記的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展出的每一位駐村書記坐鎮現場,與參觀者分享工作經驗,共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各種農副產品吸引眾多展商關注。

「門岩村百姓喜悅的笑容,已深深印在我心。」

「2016年7月,開始駐村,時間已經過去了4年。」說起自己駐村進行幫扶工作後村子的變化,市委政策研究室駐臨潼區穆寨街道門岩村第一書記朱自成打開了話匣子,「收入增加了,貧困村摘帽了,門岩村百姓露出了喜悅地笑容,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心中,這是各方努力脫貧攻堅取得的最甜成果。」

朱自成說,從駐村第一天起,市委政研室聯合西安真愛投資集團共同為門岩村量身定製了脫貧方案,組建扶貧團隊。幾年來,方案雖有調整,但現在看來基本實現了當初制定的目標。村裡通過流轉農民100畝土地,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和土豆等9個品種,共70畝;發展白皮松苗木基地30畝。在種植技術上,運用科學種植方法,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使用鴿子糞、牛糞等有機肥料對土壤進行深翻改良,解決土壤貧瘠問題;通過打深水井、建立滴灌系統,解決作物水源問題。

去年年底,門岩村14戶貧困戶脫貧了,今年,剩下的一戶貧困戶收入也將超過2萬元,門岩村也找到了產業發展的路子。

西安市扶貧展區,展示我市扶貧成果。

「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2016年6月,市科技局駐鄠邑區餘下街道靈山寺村第一書記關盛元駐村,他回憶道:靈山寺村是個典型的集體經濟空心村,人均土地面積不足0.4畝,雖地處關中平原,但整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了60多,這在鄠邑區也是貧困基數較大的村子。剛來的幾個月,扶貧工作沒有思路,打不開局面,不服輸的我一直在焦急地探索和思考著,不覺間鬢角已悄悄爬上了幾根白髮。

目前,靈山寺村已建成110畝扶貧產業園,改變了村集體經濟為零的局面,解決了近10戶貧困戶的務工問題,並享受分紅。2019年,園區的早熟葡萄第一年掛果就產生了約10萬的經濟效益。2020年,隨著葡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冬棗、獼猴桃等作物掛果,園區經濟效益還將全面發揮。

關盛元展望,未來靈山寺村需要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只有靠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才能真正讓群眾脫貧。他覺得,產業園還有很多提升空間,包括園區的擴大和經濟效益的增長,希望可以和村民們擰成一股繩,一起走向共同富裕。「我將繼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向下紮根,向上生長,讓第一書記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亮相農高會。

「肩扛責任,腳踩泥土,用繪就瓦屋莊村最美畫卷。」

2017年元月,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駐藍田縣葛牌鎮瓦屋莊村第一書記成酉鋒來到所駐村莊,開始脫貧攻堅工作。說起駐村經歷,成酉鋒告訴記者,村子位於秦嶺北麓深山地區,地形以梁、溝、坎為主,地少林多,不宜務農,環境艱苦。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藍田人,從入村的那天起,如何讓家鄉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就成為成酉峰心頭時常思索的問題。

入村後,經過多方面考察,結合村子的實際情況,村子耕地雖然不足,但可以利用其林地資源豐富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把以往沒人注意的山花、果花變為農民脫貧增收的天然資源。2017年5月,在成酉鋒的努力下,村民開始學起了養殖中蜂。目前,在他的幫助下,已落實幫扶資金100萬元建成村黨群活動中心,落實幫扶資金130萬元實施環境提升項目,村集體經濟還建起了香菇大棚、發酵棚等產業設施,走出了一條條「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貧困戶」的新路子。

村子從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的省級貧困村,到2018年脫貧摘帽。3年的時間,瓦屋莊村發展迅速,目前,具有健脾開胃、化痰理氣、解毒功效的葛牌香菇,年產量已達20萬袋。下一步,通過「致富帶頭人培養計劃」,將香菇產業持續做大,目標達到年產量50萬袋。「我願肩扛責任,腳踩泥土,用心、用情繪就瓦屋莊村最美畫卷。」成酉鋒說。

西安市扶貧展區,展示我市扶貧成果。

9年全省2萬多名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把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從2010年至今,全省第一書記工作走過了9個年頭,累計2萬多名第一書記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號召,帶著情懷、帶著激情、帶著責任奔赴農村一線,投身於三秦大地脫貧攻堅,以大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心決心,以一鼓作氣、頑強作戰的昂揚鬥志,以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踐行宗旨、履職盡責,翻山越嶺、走村入戶,推動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增加貧困村群眾收入,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譜寫了脫貧攻堅的嶄新篇章,塑造了全省脫貧攻堅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響亮品牌。

來源: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閆珅 龐樂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郝鍾毓

編輯:芥末花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9ce9G0BMH2_cNUgWt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