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劇向來受國人偏愛,早年的《渴望》,近期的《都挺好》、《小歡喜》,都用自己的收視率說明了這一點。
《小歡喜》收官後,由夢繼執導,集合了蔣欣、郭京飛、李光潔、劉孜等眾多實力派的《遇見幸福》接檔。該劇8月26日開播,便以1.258%的收視率成為收視冠軍,但隨後卻一路下滑,到開播第5日時,就比首日跌了一半還多,僅有0.561%。
之後,隨著劇情推進展開,《遇見幸福》收視率逐漸攀升,回溫至1%以上。維持4天後,又再度斷崖式下跌。
在《遇見歡喜》的收視數據呈波浪線不停起伏的同時,該劇開播至今已15天,豆瓣評分卻始終未曾放開。
這一點,在國產劇中算是少見。
誠然,豆瓣評分不開有多種原因,比如有效評分人數不足。但《遇見幸福》目前已有短評2500餘條,長評50餘條,這個理由便有些不夠充分。
最大的可能,或許還是差評太多。
短評區內,排在前面的熱門評論跨度從1星到4星皆有,最多的是3星。
以最靠前4條評論為例,打3星的網友認為該劇設定高概念,但人物動機不夠紮實,短期內出場人物太多,影響劇情的節奏;兩位打4星的網友的評論則比較片面,僅是因為劇中台詞、某個情節出彩;而那位打1星的網友,則認為該劇「陣容強大但通篇不講人話」,具體來說就是「台詞尷尬、邏輯怪異、強行衝突、劇情浮誇」。
以此「小範圍」評分來看,反而是一星、三星評論更全面、準確。
《遇見幸福》的導演是曾執導《春光燦爛豬八戒》的夢繼,他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拍攝本劇的初衷,稱是「為了提醒中年人不應忘記愛情」。
劇中,編劇通過蔣欣、郭京飛、劉孜三人主導的3個家庭,將中年人的失業、失婚、恐婚、人際關係、親情等諸多元素融入其中。
蔣欣扮演的「甄開放」開篇就因丈夫出軌而離婚,隨後是職場失利、失業、爭撫養權、再就業受挫等一系列打擊,出場時的女強人,很快成為被生活磨折得焦頭爛額的中年女人;
郭京飛扮演的「歐陽嚴嚴」原本年薪百萬,卻因為目睹了對手的遭遇而急流勇退,選擇了辭職在家做閒人,卻因此不被家人理解,夫妻關係也陷入危機,你猜我疑好一番折騰;
劉孜扮演的「蕭晴」則遇到了「喪偶式婚姻」,又因為強勢而與女兒關係不和。好不容易修復了母女關係,常年不在家的丈夫那邊又出了么蛾子;
「恐婚」的司問渠由李光潔扮演,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他不願意涉足婚姻,被女友欺騙後選擇分手,卻與「甄開放」不吵不相識,在相處中日漸生情。
《遇見幸福》的優點除了聚焦中年焦慮外,戲中從蔣欣等主演,到飾演3位父親的劉佩琦、洪劍濤等戲骨,都是流量不可相比的實力派。
導演夢繼曾說,他不拍抗日神劇,因為坑人;也不拍仙俠劇,因為不信;更不迷信流量、狗血套路。
所以,《遇見幸福》從題材到演員再到主演,其實都有著「一部好劇」的基礎。
但為什麼它不僅未能如《都挺好》、《小歡喜》一樣大熱,反而遭遇差評無數,「心虛」到不開評分呢?
這,怕是要從這3 方面找原因。
其一、劇情懸浮、不接地氣:
《遇見幸福》的「懸浮」感其實從一開始就泄露了。拿第一集來說,表現「甄開放」職場強悍能力的方式是讓她發火,表現「司問渠」能力的方式是讓他在飛機遭遇強對流時耍帥,表現「甄開放」年輕時闖勁的方式是讓她頂著沙塵暴來了一場沒有對手的面試,讓她和「司問渠」相遇則是為牛排吵架、強行起衝突。
這些缺乏現實支撐的情節,讓觀眾實在無法在觀劇時與劇中人物共情,繼而產生代入感。
其二、人物動機不足、形象不立體:
因為想要陪伴女兒,就貿然辭去了工作;因為對手患了重病,就從工作狂人變成了「待業在家的網癮中年」。為了體現「甄開放」的不易,編劇用了太多老梗,比如面試帶孩子、扶老人過馬路展示愛心。
就像將許多用爛了標籤,按照「偶像劇」的套路去強行貼在人物身上,而忽視了本劇該有的生活感。
其三、生活劇的殼,偶像劇的核:
誠然,導演創作本劇的初衷是「提醒中年人不應忘了愛情」。但中年人的愛情,就必須要用「中年瑪麗蘇」的套路?
離婚失業、帶著女兒堅強度日的中年媽媽,在強行衝突、相識相處後,用自己的善良、堅韌打動了帥氣、多金的單身「王老五」,於是譜寫出了一曲浪漫、纏綿的戀歌。
對此,導演的解釋是「希望中年人的生活甜蜜一點」。
但哪個年齡有哪個年齡的韻律、節奏,偏了、斜了、失了真,缺乏了最基本的可信度,反而成了笑話。
中年人不是不可以任性,也不是不可以愛得浪漫,但不該是《遇見幸福》中這樣。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外,《遇見幸福》還存在剪輯混亂,導致節奏時而拖沓時而跳躍;畫面感差,攝影很多時候都有種迷之角度;人物造型不好,髮型、服裝都不出彩,而且「甄開放」十多年前的造型和現在沒啥區別……
對於《遇見幸福》,我們認可導演對中年人生存困境的關注,對找回自我和最原始幸福喜悅的推崇。但要走出生活的困境,尋獲幸福、快樂,空中樓閣般的虛幻構築和灌雞湯式的安慰是沒有用的。
這或許便是《遇見幸福》輸給《都挺好》、《小歡喜》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