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是我國的第32個愛國衛生月,為打贏疫情阻擊戰營造良好環境,愛國衛生運動正在全市範圍蓬勃開展。在防疫措施不放鬆的同時,社區積極推進春季防蚊滅鼠的消殺工作、凈化居住環境,促使市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請聽記者顧赬琳發來的報道:
在普陀區真光路上的象源麗都小區,記者看到,每幢居民樓外側的水溝都乾燥暢通,物業保潔人員正在草坪上清掃寵物糞便。小區物業經理陳群說,春季是蚊蠅滋長的季節,他們採用有針對性的保潔作業模式,把疏通溝渠、清除積水作為重點,從源頭上防止病媒生物孳生。
陳群:「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消毒,下午要騰出時間綠地上的狗糞污染源把它撿掉,對小區的明溝進行消毒,積水要全部處理乾淨。積水是蚊蠅滋長的一個地方。對沒有魚類的河道進行消毒藥水的噴洒。今年把重心放在了一個點上面,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樓棟大堂里,張貼著各種衛生宣傳告知。例如,七步洗手法、消毒液的正確配比、個人防護貼士等等。象源麗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罡介紹,通過疫情防控,居民的健康意識普遍提升。社區里各類衛生知識的普及、春季滅鼠滅蚊蟲的消殺行動也「趁熱打鐵」,快速推進。
陳罡:「疫情開始到現在,居民意識上的提升,也是把衛生工作提高到一個比較高的標準。結合這次衛生月,除四害已經開展了,藥品、器具在小區裡面已經鋪設完成了。疫情這一塊的工作,我們也沒有放鬆,對每個大樓公共區域,還有電梯都每天消毒。一天兩次。」
改善環境,共享健康,居民良好的衛生習慣加速養成。有居民發現,近期,小區里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為幾乎看不到了。晚上散步大家也都戴著口罩、保持距離。
居民:「勤洗手,然後出門戴口罩。用酒精消毒擦東西,這些會形成一個生活習慣。」
居民:「看到現在至少隨手扔東西沒有了,倒垃圾也規矩多了。出去相互提醒,口罩一定要戴好,散步和人要保持距離。」
不少居民家裡開始使用公勺公筷,藉此機會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居民:「像我們五個人吃飯的話,六副筷子。現在通過疫情,天天都是這樣,小朋友之前會覺得麻煩,現在習慣了。」
居民:「用公筷,我們家筷子都分開來的,你用這個,我用那個。小孩從小就這樣子,你的什麼顏色的,都跟他分好的。」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顧赬琳
編輯:黃麗娜
責任編輯:向曉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4JNP3EBrZ4kL1ViEU_4.html